白前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台》卷十引《深師方》。為劑,具有逐水化痰之功效。主治久咳逆上氣,身體浮腫,短氣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喉常作水雞鳴。
基本介紹
- 出處:《外台》卷十引《深師方》
- 組成:白前,紫菀,半夏,大戟
- 功用:逐水化痰
歌訣,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運用,使用注意,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腎咳咳嗽白前湯,紫苑大戟又半夏。知氣脹滿不得眠,降逆化痰消腫痞。
組成
白前二兩,紫菀、半夏(洗)各三兩,大戟(切)七合。
用法
上切。以水一斗,漬之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三服。
功用
逐水化痰。
主治
久咳逆上氣,身體浮腫,短氣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喉常作水雞鳴。
方義
白前主胸脅逆氣,咳嗽上氣,旨在開肺中氣鬱,以降其痰熱,為各味先鋒,紫苑解肺系鬱結,兼以理順心肺氣血。半夏降逆氣,和陰陽,使陽和則氣布,陰和則飲宣,所以又有燥濕化痰之稱。大戟為本方中君藥,主十二經之水,下瀉肺氣,橫行經絡,下走腎陰以逐水邪。
運用
痰飲郁肺,肺氣不宣,失於清肅,故見咳逆上氣,短氣脹滿;痰飲壅盛,臥則氣逆更甚,故晝夜不得平臥;痰阻氣道,氣觸其痰,故喉腫如水雞聲;飲溢於外,故見身體浮腫,治當逐飲祛痰。
使用注意
忌羊肉、餳。大戟有毒,多人丸、散,研末吞服,若入煎劑,一般用1.5-3g。若體弱、孕婦及腎功能不良忌用。大戟反甘草,不能相互配伍。
附註
附方1 白前湯
組成:白前五兩,紫菀、杏仁、厚朴(炙)各三兩,半夏(洗)、麻黃(去節)各四兩,生薑一斤,人參、桂心各二兩,甘草一兩(炙),大棗十四個。
主治:上氣及諸逆氣。
出處:《外台》卷十引《深師方》
附方2 白前湯(又稱大白前湯)
組成:白前三兩,紫菀四兩,半夏一升,生澤漆根一升,桂心三兩,人參六分,大棗二十個,白朮五兩,生薑八兩,茯苓四兩,吳茱萸五兩,杏仁三兩,葶藶二兩,栝樓五合。
主治:水咳逆上氣,通身紅腫,短氣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喉腫水雞鳴,大小便不通,不下食而不甚渴。
出處:《外台》卷二十引《深師方》
附方3 白前湯
組成:白前四分,生麥門冬十分,貝母、石膏、甘草(炙)、五味子、生薑各四分,黃芩五分,杏仁四十顆,淡竹葉一升,白蜜一匙。
主治:上氣,肺熱咳嗽,多涕唾。
出處:《外台》卷十引《廣濟方》,名見《普濟方》卷一八四
附方4 白前湯
組成:白前三兩,桑白皮三兩,生地黃一升,茯苓五兩,地骨皮四兩,麻黃二兩(去節),生薑六兩。
主治:肺氣嗽。
出處:《外台》卷九引《許仁則方》
附方5 白前湯
組成:白前一兩半,杏仁二七枚,紫菀、黃芩各一兩,麥門冬二兩,紫蘇莖葉三分,陳橘皮半兩,大麻仁。
主治:咳嗽喘悶,背膊煩疼,四肢無力。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六
附方6 白前湯
組成:白前、細辛、川穹、五味子各一兩,麻黃、芍藥、桂心各半兩。
主治:腎咳,咳則腰背相引痛,惡風,脈浮。
出處:《全生指迷方》卷四
重要文獻摘要
《千金方衍義》:咳逆上氣而見肢體浮腫,作水雞聲,乃水飲溢於肺胃,流入百骸。故用白前以疏肺氣,紫菀以散血氣,半夏以滌痰氣,大戟以利水氣,皆叢《金匾》澤漆湯中采出。大戟之利水與澤漆不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