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手術後晶體後囊混濁的機理和防治的研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陸道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內障手術後晶體後囊混濁的機理和防治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陸道炎
- 依託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 批准號:39270707
- 申請代碼:H1302
- 負責人職稱:教授
- 研究期限:1993-01-01 至 1995-12-31
- 支持經費:4.5(萬元)
《白內障手術後晶體後囊混濁的機理和防治的研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陸道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白內障手術後晶體後囊混濁的機理和防治的研究》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陸道炎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術後晶體後囊膜混濁機理及防治研究已完成以後囊膜混濁形成機理晶體囊膜上皮細胞增生纖維化以動物實驗,病理學研究、放射...
晶狀體後囊混濁的分子機制研究 晶狀體後囊混濁的分子機制研究是由天津醫科大學眼科醫院完成的科技成果,登記於2002年7月12日。成果信息 成果完成人 張曉紅;孫慧敏;李筱榮;張紅;季建;湯欣;袁佳琴 ...
多配體蛋白聚糖syndecan-4作為bFGF和整合素的共受體對白內障術後囊膜混濁的形成的機制尚未闡明。本項目從體外、體內實驗兩方面研究了syndecan-4對LECs生物學行為的影響及分子機制。首先,我們發現與正常晶狀體前囊膜下LECs相比,年齡相關性...
晶體變小混濁)及小眼球。套用晶狀體上皮細胞系及免疫共沉澱方法發現CARM1為PXDN新的相互作用蛋白。本項目揭示了PXDN在先天性白內障和晶狀體發育中的部分機理,為後續深入和系統的研究PXDN的功能作用和分子機制提供了疾病動物模型和新思路。
晶狀體後囊渾濁(PCO)是患者行白內障手術後出現的以視力再度下降為主要表現的常見併發症,其發病主要是由於晶狀體移除後,殘留在晶狀體前囊膜上的上皮細胞增生並沿後囊膜移行所導致的。本研究針對該發病機理,篩選了高效抑制晶狀體上皮細胞...
90年研製成功“單一材料前後房兩用型人工晶體”,套用於臨床獲得成功,通過上海市科教委及衛生鑑定。97年參加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及基金項目“白內障術後後囊膜混濁機理與防治的研究”,98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衛生部科技成果三等獎。20...
74.白內障/人工晶狀體手術後的炎症反應及其生物學臨床意義 75.21世紀預防後囊混濁的新策略 76.氟一肝素表面修飾人工晶狀體的實驗研究 77.細胞粘附分子在眼部的作用 78.晶狀體後囊混濁的分子病理機理研究 79.人工晶狀體植入與視網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