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富源發轎
- 地理標誌:江西省寧都縣石上鎮游家坊村富源
- 非遺級別:市級
- 活動時間:正月十六
- 民俗起源:漢帝信仰
簡介,淵源,祭祀,接神,奉戲,游神,菩薩過家,發轎,意義,
簡介
“發轎”是富源元宵節傳統的客家民俗活動,為眾村民把他們敬奉的各路神仙(村民又稱“祖師”)抬進轎里,恭送歸位。正月十六的下午,富源村在村禮堂旁空地(以前在村口大樟樹下)開始進行“發轎”活動,只見彩旗飄飄,鑼、鼓、嗩吶齊奏,五台木製轎內安放村民平日供奉的菩薩,由具有心靈感應的本村村民於轎中在前面引路,神銃、爆竹齊鳴,彩旗先行,抬轎巡遊全村,每到一戶人家,村民都要點燈、燃香、鳴炮迎送。
淵源
漢帝神被賦予農業神滲頁拒霉地位,也整合了其它部分神明的功能。農業神的主體功能吻合此地農業社會的基本需求。聚族而居使每個村落構成一個封閉的小社會。漢帝神明充當了社區神的角色,不僅要解決村民的日常困難,也要成為村民精神寄託的場所和加強村民間感情的紐帶。作為村落區域神的漢帝神祇的全神化,為奔命于田間地頭的農民進行神明影戰才崇拜提供了很大便利。
祭祀
每年大年三洪宙殼十,富源與車遼排村民都需將準備好的祭祀用品置於竹籃之中前往漢帝廟與土地廟進行祭祀,以感謝神明在即將過去一年中的庇佑,同時祈求來年福氣多多,平安喜樂!
接神
正月初十上午,村理事會成員帶領人員由村禮堂出發前往漢帝廟組織進行接神儀式。儀式現場鑼、鼓、鎖吶齊奏,彩旗飄飄,神銃、爆竹齊鳴。理事會成員先用清水給神明擦拭去除塵埃,由安排好的青壯年男丁人手虔誠地雙手端出廟內,按照應有的流程順序回到村禮堂置於供奉處供奉。各家各戶準備好祭祀物品和爆竹蠟燭迎接菩薩神靈。
奉戲
正月十一至十六,村中都會請戲班子在村禮堂中唱戲。
游神
游神活動是客家地區在春節期間很盛行的民俗活動。客家人通過娛神來娛人,既放鬆勞累了一年的身體,又豐富了文化生活。出遊的為正月初十由廟中接至禮堂的一太子、二太子、三太子、五項捉蜜地太子和七太子。村民們認為漢帝劉邦是福神,能給人們帶來福氣,但劉邦是身居至尊之位,不便出遊,出遊任務一般由其太子完成。
正月十六全天進行游神活動,又稱出遊/游神/散神,分為菩薩過家(上午)和發轎(下午)兩部分。
菩薩過家
大概早上6點左右開始,村禮堂鑼、鼓、鎖吶齊奏,彩旗飄飄,神銃、爆竹齊鳴。一切準備就緒後開始巡遊車遼排,由安排好的青壯年男丁虔誠地將菩薩雙手端出禮堂,彩旗則由村中青少年舉著,跟隨引路者環遊全村每家每戶,遊行的隊伍有一定的順序規矩,比如太子的順序不能亂、路線不可重複等。每至一戶人家,引路者點神銃表示神明已到,準備迎接,各家各戶都準備好祭祀物品和爆竹蠟燭迎接菩薩神靈,並虔誠地朝拜。近8:30左右,車遼排巡遊完畢後,吃飯休息片刻,接著巡遊富源。整體巡遊完後將置於禮堂供奉處,此時大致已經11點多了。
發轎
下午不唱戲文,13點多準備發轎儀式,村民從漢帝廟中將五乘木製轎子轎子抬至村禮堂旁空地,一字排開,村民從禮堂將菩薩接出請入轎內,用彩布把其固定轎中。其中程式複雜繁多(先是練轎),神銃十二響後,發轎正式開始,場面動容震撼!隆重的”發轎“結束後,村民將菩薩抬回漢帝廟安座,晚上唱戲結束,也說明正月禳神活槓船動結束,村中恢復往日的平靜,準備春耕。
意義
富源是通過“發轎”,來對全村各家各戶過去敬神的誠意表戰定府示感謝;通過“發轎”禳神活動,以保佑全村大家人丁興旺,財源大進,四季平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龍巴堡,寄託村民們的美好期盼。
意義
富源是通過“發轎”,來對全村各家各戶過去敬神的誠意表示感謝;通過“發轎”禳神活動,以保佑全村大家人丁興旺,財源大進,四季平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寄託村民們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