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是Elfi Mikesch執導,由Carolina Cardoso、Sascha Ley、Nilton Martins主演的劇情片,於2014年2月11日在德國上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發熱
- 類型:劇情類
- 導演:Elfi Mikesch
- 上映時間:2014年2月11日
演職員表
- Carolina CardosoCarolina Cardoso
- 伊娃·曼特斯Eva Mattes
- 馬丁·烏特克Martin Wuttke
《發熱》是Elfi Mikesch執導,由Carolina Cardoso、Sascha Ley、Nilton Martins主演的劇情片,於2014年2月11日在德國上映。
發熱,俗稱發燒,症狀名,正常人在體溫調節中樞的調控下,機體的產熱和散熱過程經常保持動態平衡,當機體在致熱源作用下或體溫中樞的功能障礙時,使產熱過程增加,而散熱不能相應地隨之增加或散熱減少,體溫≥37.3℃稱為發熱。病因及...
發熱(fever)是指體溫超過正常範圍高限,是小兒十分常見的一種症狀。正常小兒腋表體溫為36℃~37℃(肛表測得的體溫比口表高約0.3℃,口表測得的體溫比腋表高約0.4℃),腋表如超過37.4℃可認為是發熱。在多數情況下,發熱是...
人體發熱是指人體體溫超過正常體溫的病理變化,是人體病變的表現,被稱為發燒。發熱程度的判斷 以口腔溫度為例,發熱程度可劃分為:低熱 37.3~38℃(99.1~100.4F)中等熱 38.1~39℃ (100.6~102.2F)高熱 39.1~41℃ (102.4...
6.雙峰熱 在24小時內體溫有兩次小波動,構成雙峰型體溫曲線,稱為雙峰熱。見於黑熱病、惡性瘧、綠膿桿菌敗血症。7.不定型熱 發熱持續時間不定、無一定規律者稱為不定型熱。見於流感、風濕熱、支氣管炎、感染性心內膜炎等。
感染性發熱(infectious fever),由各種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瘧原蟲等侵入機體所引起的感染,不論是急性還是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均可出現發熱。其發病機制是由於病原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或其...
長期發熱是指發熱持續2周以上。其熱型多以弛張熱及不規則熱多見。分類 一、感染:波狀熱,傷寒,副傷寒,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結核病,肝病。二、血液病: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三、變態反應與結締組織疾病:風濕熱,紅斑狼瘡,...
外感發熱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溫熱疫毒之氣,導致營衛失和,臟腑陰陽失調,出現病理性體溫升高,伴有惡寒、面赤、煩躁、脈數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外感病證。外感發熱,古代常名之為“發熱”、“寒熱”、“壯熱”等。內容概述 人體體溫...
內傷發熱,中醫病證名。凡由情志不舒、飲食失調、勞倦過度、久病傷正等導致臟腑功能失調,陰陽失衡所引起的發熱稱為內傷發熱。內傷發熱一般起病較緩,病程較長,或有反覆發熱的病史。氣滯、血瘀、痰濕鬱結,壅遏化熱,以及氣、血、陰、...
發熱 《發熱》是2016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發熱,分有風寒發熱,風熱發熱,營衛失和發熱,半表半里發熱、熱邪壅肺發熱、陽明氣分發熱、陽明燥實發熱、熱毒內盛發熱、熱入營血發熱、氣血兩燔發熱、濕蘊熱蒸發熱、食積發熱、濕熱內蘊下病發熱、暑熱傷氣發熱、陽虛外感發熱、肝膽...
持續性發熱(persistent fever),持續4周以上的發熱稱為持續性發熱。引起發熱的病因很多,可大致區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而且以感染性發熱為常見。治療宜針對病因。長期發熱原因不明者,除腫瘤外可以進行診斷性治療,但必須持慎重...
發熱患者在不同時間測得的體溫數值分別記錄在體溫單上,將各體溫數值點連線起來成體溫曲線,該曲線的不同形態(形狀)稱為熱型(fever-type)。基本信息 不同的病因所致發熱的熱型也常不同。不同的發熱性疾病各具有相應的熱型,根據熱型的...
急性發熱是一種病症。臨床上急性發熱性疾病常見,且不少為高熱,絕大多數為急性感染,其它為過敏反應、結締組織疾病、血液病、組織壞死和血液分解產物的吸收、物理與化學因素、惡性腫瘤等。感染性疾病 常見疾病:細菌、病毒、立克次體、...
正常新生兒肛溫在36.2℃~37.8℃之間,腋下溫度在36℃~37℃之間;新生兒肛溫超過37.8℃,腋溫超過37℃,即為發熱。常由環境因素、感染引起。病因 新生兒產生髮熱的機制還不完全清楚,它們是由產熱和散熱之間的複雜關係的紊亂造成的...
非感染性發熱(noninfectious fever)指發熱不是由病原體侵入機體感染所引起,而是因無菌性物質或各種炎症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病因及常見疾病 1.無菌性組織...
產後發熱,中醫病名。 本病感染邪毒型發熱,類似於西醫學的產褥感染,是產褥期最常見的嚴重併發症,為危急重症,仍為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外感發熱包涵了西醫學的“產褥中暑”,其重症亦可危及生命,應予高度重視。名詞解釋 產褥期內...
中樞性發熱是指因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體溫調節中樞異常所產生的發熱。中樞性發熱在發熱的各種病因中較為少見,其表現及處置也與常見的各種感染性及其它原因引起的發熱不同。因此臨床上在確定中樞性發熱時,應首先除外各種感染性、藥物性及...
發熱又稱發燒,由於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0.5℃)。關節腫痛是指關節周圍腫脹、潮紅、發熱和運動受限,是多種疾病的臨床表現,常見於全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熱伴關節腫痛可見於敗血症、...
fever,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作名詞時意為“發燒,發熱;狂熱”,作及物動詞時意為“使發燒;使狂熱;使患熱病”,作不及物動詞時意為“發燒;狂熱;患熱病”。短語搭配 yellow fever [內科] 黃熱病 ; ...
體溫過高是指由於各種原因使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上移而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體溫過高:又稱發熱,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產熱過多、散熱減少、體溫調節障礙、致熱原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使調節點上移而引起的體溫升,並超過正常範圍,稱體溫...
發熱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症狀。高熱(High Fever)在臨床上屬於危重症範疇。小兒正常體溫常以肛溫36.5~37.5℃,腋溫36~37℃衡量。通常情況下,腋溫比口溫(舌下)低0.2~0.5℃,肛溫比腋溫約高0.5℃左右。肛溫雖比腋溫準確,但...
發熱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症狀。小兒正常體溫常以肛溫36.5~37.5℃,腋溫36~37℃衡量。通常情況下,腋溫比口溫(舌下)低0.2~0.5℃,肛溫比腋溫約高0.5℃左右。若腋溫超過37.4℃,且一日間體溫波動超過1℃以上,可認為發熱。...
人體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之間(腋窩),超出37.3℃就是發熱,37.3~38℃是低燒,38.1~40℃是高燒。40℃ 以上隨時有生命危險。測量體溫一般常用3個部位,即口腔、腋窩及肛門:兒童正常體溫在肛門處為36.5℃~37.5℃之間;兒童...
健康人的體溫是相對恆定的,當體溫超過正常體溫的最高限度時稱為發熱,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發燒。傳統觀念認為正常體溫為37℃,但因為測試部位、時間、季節及個體差異等因素的影響,所以現在認為正常體溫不能簡單以一個數字37℃來表示。體...
感冒發燒是指感冒常常能引起的發熱症狀,感冒的發生主要是由於體虛,抗病能力減弱等。發熱是指致熱原直接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範圍的情形。感冒發燒對人體有利也有...
包括生理性發熱、季節性發熱、環境性發熱和神經功能性發熱。除環境性發熱外,多見於青年女性和3歲以內的兒童,上午以發熱為主,也可能伴隨有出汗、手顫、失眠、乏力和不想吃飯等。檢查 持續低燒應儘早就醫,及早進行全面檢查。需進行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