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此,記者採訪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有關負責人。
具體內容
1、當前為什麼要出台《意見》,發展健康服務業和正在推進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什麼關係?
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和必要條件,關係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根本。健康服務業圍繞著人民民眾的身心健康提供服務,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經濟發展。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人人嚮往和追求健康、美好生活的願望愈加強烈,健康服務需求快速釋放,且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可以說,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階段,已經對發展健康服務業提出了客觀需要。同時,新一輪醫改取得階段性成效,人民民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得到一定保障,也為健康服務業全面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和現實可能。
在世界一些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健康服務業已經成為現代服務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例如美國健康服務業規模相對於其國內生產總值比例超過17%,其他OECD國家一般達到10%左右,比較而言,我國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但由於處於起步階段,除產業規模較小、服務供給不足外,我國健康服務業還存在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監管機制不夠健全,開放程度偏低,觀念相對滯後等問題,供給不足與資源浪費現象並存,需要把握機遇,採取有力措施,促進健康服務業快速協調發展。這不僅是保障人民民眾基本健康服務,滿足多樣化、多層次健康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質的迫切要求,也有利於擴大內需、增加就業,轉變發展方式,對改善民生、穩定增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需要特彆強調的是,發展健康服務業,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和水平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與深化醫改的宗旨是一致的,二者各有側重,又相輔相成。深化醫改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重在保障人民民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強調政府主導,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發展健康服務業著眼於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涵蓋基本與非基本健康服務,主要面向社會和市場主體,要求政府引導,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非基本的健康服務由市場提供,一些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也可以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實現。
2、健康服務業具體包括哪些領域,《意見》是如何界定的?
健康服務業覆蓋面廣、產業鏈長,《意見》作為我國首個健康服務業的指導性檔案,從我國國情出發,借鑑國外經驗,明確提出了健康服務業的內涵外延,即以維護和促進人民民眾身心健康為目標,主要包括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以及相關服務,涉及藥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產品等支撐產業。
醫療服務是健康服務業的關鍵環節和核心內容。儘管健康服務業的內涵豐富、外延寬泛,醫療服務以及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始終是發展的核心所在,沒有優質的醫療服務作為支撐,其他衍生、外延服務難以持續發展。要切實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堅持公立醫療機構面向城鄉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主導地位。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發展醫療服務,努力擴大醫療服務供給、提高服務效率。
健康保險是健康服務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機制。人民民眾的健康需求能不能轉化為消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購買力,國內外的經驗表明,健康服務業的長足發展需要成熟的健康保險體系來保障。近年來,隨著醫改的深入推進,我國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居民的全民醫保體系,但商業健康保險發展仍然相對滯後,健康保險保費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僅約2.8%,發展健康服務業,需要在完善全民基本醫保的基礎上,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建立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
健康管理與促進主要面向健康和亞健康人群,內涵豐富,發展潛力巨大。隨著人民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健康服務的需求正在從傳統的疾病治療轉為更加重視疾病預防和保健,以及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健康體檢、健康諮詢、健康養老、體育健身、養生美容以及健康旅遊等新興健康服務的需求都在快速增加。發展健康服務業,需要在不斷加強基本醫療衛生保障的基礎上,不斷發現並針對市場需要,創新服務模式,發展新型業態,不斷滿足多層次、多樣的健康服務需求。
支撐性產業涵蓋對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服務形成基礎性支撐及所衍生出來的各類產業,主要包括藥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健康食品等研發製造和流通等相關產業,以及信息化、第三方服務等衍生服務。這些產業普遍存在多、小、散、亂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提高科技水平,通過支持健康相關產品的研製和套用,加快發展並形成健康服務業產業集群,增強市場競爭力。
3、《意見》對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提出了什麼總體要求?
發展健康服務業要在切實保障人民民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基礎上,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策引導,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力引入社會資本,著力擴大供給、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消費能力,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為轉型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創造必要條件。
《意見》提出了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統籌推進。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和水平作為健康服務業發展的根本出發點、落腳點,切實維護人民民眾健康權益。區分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務,實現協調發展。統籌城鄉、區域健康服務資源配置,促進均衡發展。二是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強化政府在制度建設,規劃和政策制定及監管等方面的職責。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激發社會活力,不斷增加健康服務供給,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三是堅持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強化科技支撐,拓展服務範圍,鼓勵發展新型業態,提升健康服務規範化、專業化水平,建立符合國情、可持續發展的健康服務業體制機制。
4、未來我國健康服務業將達到什麼水平,《意見》中有沒有明確具體發展目標?
在綜合分析人民民眾健康服務需求,以及我國健康服務業發展現狀和前景的基礎上,《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健康服務產業集群,並形成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基本滿足廣大人民民眾的健康服務需求。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意見》還分別就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以及健康服務支撐產業等提出了具體目標要求。一是醫療服務能力大幅提升。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形成多元辦醫格局,康復、護理等服務業快速增長,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二是健康管理與促進服務水平明顯提高。中醫醫療保健、健康養老,以及健康體檢、諮詢管理、體質測定、體育健身、醫療保健旅遊等多樣化健康服務得到較大發展。三是健康保險服務進一步完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更加豐富,參保人數大幅增加,商業健康保險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大幅提高,形成較為完善的健康保險機制。四是健康服務相關支撐產業規模顯著擴大。藥品、醫療器械、康復輔助器具、保健用品、健身產品等研發製造技術水平有較大提升,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相關流通行業有序發展。五是健康服務業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健康服務業政策和法規體系建立健全,行業規範、標準更加科學完善,行業管理和監督更加有效,人民民眾健康意識和素養明顯提高,形成全社會參與、支持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5、《意見》對今後一段時期的工作提出了哪些主要任務?
在對民眾健康需求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意見》從健康服務業的內涵外延中,選出具有廣泛共識、與我國發展階段和人民健康需求相適應的八項關鍵內容,作為今後一段時期的主要任務。
一是抓住服務鏈上的關鍵環節,大力發展醫療服務。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國家將通過選擇社會辦醫聯繫點,予以重點跟蹤推進。最佳化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推進公立醫院改制試點,積極發展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機構,推進護理服務的專業化、規範化。
二是針對人口老齡化的突出問題,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服務。在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支撐的同時,建立健全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之間的業務協作機制,在養老服務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廣泛發展社區健康養老服務,逐步形成規模適宜、功能互補、安全便捷的健康養老服務網路。
三是完善健康消費的保障機制,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鼓勵商業保險公司提供多樣化、多層次、規範化的產品和服務,開發長期護理險,推行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等多種形式醫療執業保險。建立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體檢、護理等機構合作的機制,探索健康管理組織等新型組織形式。
四是發揮我國傳統和特色優勢,全面發展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提升中醫健康服務能力,推廣科學規範的中醫保健知識及產品,鼓勵和扶持優秀的中醫藥機構到境外開辦中醫醫院、連鎖診所等,培育國際知名的中醫藥品牌和服務機構。
五是順應消費需求和新興業態發展趨勢,支持發展健康體檢和諮詢、全民體育健身,以及發展健康文化和旅遊等多樣化健康服務,大力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民眾預防保健和健身意識,進一步培育健康消費市場。
六是針對健康服務中所需產品供應短板,支持自主智慧財產權藥品、醫療器械、老年人和殘疾人用品等的研發製造和套用,大力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評價等服務,支持發展健康服務產業集群。
七是強調人力資源保障,提出加大人才培養和職業培訓力度,促進人才流動,充分發揮健康服務業吸納就業的作用。
八是加強基礎環境建設。推進健康服務信息化,加快實現信息共享,積極發展網路健康服務和遠程醫療,探索發展藥品和醫療器械電子商務平台等。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引導企業、相關從業人員增強誠信意識,以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為主,加快建設誠信服務制度,同時要加強健康服務業統計監測工作。
6、為促進健康服務業快速協調發展,《意見》提出了哪些有針對性、突破性的政策措施?
《意見》從鼓勵擴大供給、刺激消費需求兩個維度,針對健康服務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主要任務,在保持現行政策連續性的基礎上,提出了放寬市場準入、加強規劃布局和用地保障、完善財稅價格政策等具體措施,可以說是多措並舉,主要的創新亮點有:
一是加大醫療服務領域開放力度。實行“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凡是對本地資本開放的領域,都要向外地資本開放。嚴控醫療機構設立的審批時限,下放審批許可權,及時發布機構設定和規劃布局調整等信息,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採取招標等方式確定舉辦或運行主體。簡化對康復、老年病、兒童、護理等緊缺型醫療機構的立項、開辦、執業資格、醫保定點等審批手續。放寬對營利性醫院的數量、規模、布局以及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的限制。
二是創新投融資引導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適合健康服務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健康服務業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鼓勵各類創業投資機構和融資擔保機構對健康服務創新型新業態、小微企業開展業務。明確提出政府引導、推動設立由金融和產業資本共同籌資的健康產業投資基金。
三是加大財政和土地規劃政策支持力度。由政府負責保障的健康服務類公共產品可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逐步增加政府採購的類別和數量。首次提出將社會資本舉辦的健康服務機構納入財政資金補助範圍。完善政府投資補助政策,通過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健康服務機構;符合條件、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其專科建設、設備購置、人才隊伍建設納入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範圍。支持利用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原有土地興辦健康服務業,土地用途和使用權人可暫不變更。
四是充分發揮稅收、價格政策的作用。在營利性、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現行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醫藥企業,依法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取消了對非公立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價格管制。非公立醫療機構用水、用電、用氣、用熱實行與公立醫療機構同價。各地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建設免予徵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對營利性醫療機構建設減半徵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五是著力引導健康消費。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健康服務領域的投入,並向低收入群體傾斜。鼓勵地方探索直接補助民眾健康消費的具體形式。健全基本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險制度,完善參保人員利用基層醫療服務、康復醫療服務的引導措施。在對企業按規定為其員工購買補充醫療保險給予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完善健康保險的稅收政策。
六是突出法律、標準,強調監管。提出要推動完善法律法規,健全服務標準體系,強化標準實施。完善監督機制,創新監管方式,推行屬地化管理,強化服務質量監管和市場日常監管。
七是注重培育健康理念和意識。明確提出支持健康知識傳播機構發展,培育健康文化產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及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深入宣傳健康知識,鼓勵開辦專門的健康頻道或節目欄目,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在全社會形成重視和促進健康的社會風氣。
(來源:發展改革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