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光雕塑

發光雕塑,是利用高分子發光體複合材料等雕塑造型,利用LED等光源發光,色彩可有多種變幻。發光雕塑不需另外照明,但基座需有適當投光照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發光雕塑
  • 外文名:LUMINOUS SCULPTURE
  • 別名:自發光雕塑
  • 學科分類:建築學
雕塑照明,照明視角下的雕塑分類,亮度與色彩,雕塑照明要求,注意事項,

雕塑照明

雕塑通常作為視覺的焦點,或者從遠處即可看見,引領遊人行進;或者在某個轉角出現,創造空間和情緒上的轉換。雕塑靠形象表達含義,因晝夜光的圖式發生變化,表達出內涵會略有不同。照明設計師需要考慮雕塑如何融入總體環境之中,同時突破雕塑的角色定位,能夠創造出獨特夜間效果。用於雕塑照明的方式各不相同,在決定如何對雕塑用光時,應先考慮下列問題:①雕塑的位置及其與周邊環境的空間關係;②雕塑的特徵,包括形狀、細節、紋理、材質和色彩;③燈具的安裝以及同其他元素的關係(如圖)。
發光雕塑

照明視角下的雕塑分類

按照照明方式不同,可以將雕塑分為外打光雕塑和自發光雕塑兩種類型。20世紀中期前,雕塑照明仍然只有一種方式:外打光照明。隨著現代照明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全新的概念——將燈具與雕塑結合為一體。無論何種照明方式,人們的審美都傾向於在夜晚創造不同於白天的視覺效果。

亮度與色彩

一座雕塑或小品,尤其是大型雕塑,往往成為園林景觀或其他所在場所的觀賞中心,自然也應該成為較強燈光的照明對象。周圍的植物、場地照度應該比雕塑有明顯降低。如果一個景點由幾個性質、內容、體量相似的雕塑排列組成,它們的照明方式和亮度也應該相似;如果一個景點由幾個性質、內容、體量不同的雕塑組成,應該選擇出主雕和配雕,使主景雕塑成為景點的照明重點和視覺中心。
一座雕塑的亮度與下列因素有關。
(1)雕塑的環境(背景)亮度。在亮環境中的雕塑,與在暗環境中的同一雕塑,要想得到同樣的觀賞效果,亮環境中的雕塑就需要較大的照度。
(2)觀察者與雕塑之間的距離。距離較遠,雕塑照明就需要較大的照度。
(3)雕塑表面的材料反射率。對反射率較高的漢白玉等淺色雕塑照射,照度就應適當減小;反之,對顏色較深的大理石雕塑等照射,就需要較高的照度。表面光滑的青銅雕塑等,反光嚴重,要用多套小功率投光燈代替同功率的大投光燈。小功率投光燈分散安置,光束要重疊,以減少或消除反光。
(4)雕塑和基座亮度的協調。淺色雕塑與深色基座搭配,在同樣照度下,顯得協調穩定。深色雕塑與淺色基座搭配,用同樣的照度照射兩者,就有一種雕塑被架空和不穩定的感覺。為此,要對雕塑進行強光照射,對基座進行漫反射照射,才能突出雕塑的效果。

雕塑照明要求

(1)服從城市照明總體規劃。
(2)體現地域文化特色。
(3)用光影創造藝術精品。
(4)有好的視覺舒適性和觀賞性。
(5)設計科學、結構合理、技術先進。
(6)防火、防風、防震、防漏電,不會造成人身傷害。
(7)符合節能要求。

注意事項

(1)投光燈距雕塑小品的距離要適宜,過近,會顯出雕塑小品細部的缺點;過遠,雕塑小品的表面亮度會變得均勻,過於平淡而失去魅力。
(2)雕塑小品的表面亮度要明顯高於周圍環境的亮度,使之成為一個特定區域的亮點和興奮點。用高顯色光源,原汁原味地表現雕塑小品形象。
(3)根據雕塑小品的形象特徵,調整投光燈的數量和位置,使雕塑小品各個部位具有一定的亮度和亮度差。亮度差太小,無立體感;亮度差太大,則陰森恐怖。如果出現亮度差別較大的問題,就要調整燈位或補充局部照明投光燈,使雕塑小品表面各部位達到滿意的亮度。要特別注意的關鍵部位,如頭部、臉部、神態及形體造型,用燈光表現雕塑小品的神態美。一般燈光由下向上投射,在布燈時注意避免燈光對遊人造成眩光。
(4)雕塑小品不宜使用正面均勻投光,以免造成雕塑小品配光均勻平淡和造成眩光。
(5)投光燈具的設定要有隱蔽性,可以用灌木花叢掩護投光燈具,也可以在地面或草坪設地埋式投光燈。對於大型雕塑或形狀特殊的雕塑小品,必要時可設燈柱,進行二次局部投光照明,以顯現雕塑小品上面的細部。各燈具的設定,在夜晚和白天都不能影響人們對雕塑小品的觀賞效果。
(6)必要時,雕塑照明可進行現場或模擬實驗,尋求最好的照明方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