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登鋒陷陣
- 拼音:dēng fēng xiàn zhèn
- 注音:ㄉㄥ ㄈㄥ ㄒㄧㄢˋ ㄓㄣˋ
- 出處:曹魏·王沈《魏書》
- 近義詞:衝鋒陷陣
成語出處,成語用法,
而“遼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鋒陷陣,大破之”說明此時張遼軍還有餘眾幾百人在東吳軍隊的包圍圈中。在張遼與先出的數十人殺出重圍之後,餘眾幾百人大聲呼喊:“將軍要捨棄我們嗎?”由於餘眾的人數很多,餘眾的呼喊聲很大,可以被...
對於這場發生在合肥被圍城時的戰鬥,《三國志》記載“孫權圍合肥,張遼、李典擊破之” [46] ,《魏書》記載“孫權率十萬眾圍合肥,遼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鋒陷陣,大破之” [67] ,《魏略》記載“張遼為孫權所圍,遼潰圍出,復入,權...
主動戰法——登鋒陷陣 對敵軍單體造成兵刃傷害並繳械,同時使自己的統率屬性降低40%,並進入禁療狀態持續2回合。文丑的自帶戰法是一把雙刃劍,戰法有55%的高額發動幾率,能夠對單體造成高傷害率攻擊並且控制其無法普攻。可是也會以此為...
《魏書》:孫權率十萬眾圍合肥,遼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鋒陷陣,大破之。《三國志·吳書十·陳武傳》:建安二十年,從擊合肥,奮命戰死。《三國志·吳書十·潘璋傳》:合肥之役,張遼奄至,諸將不備,陳武鬥死,宋謙、徐盛皆披...
自帶戰法——登鋒陷陣 在突進的加成下可以獲得先攻的機會,而且不貴受到反擊,在造成單體傷害以後還會再次造成30%左右的兵刃傷害,如果是“孤立”狀態的敵軍,那么還會再次造成60%左右的傷害,而且會想擊退敵人一格。傳承戰法——萬軍取將 ...
古代作戰有個詞叫登鋒陷陣(史書上一般作先登陷陳,陳是通假字)正是來源於張遼的事跡,顧名思義,所謂登鋒,是指進攻時沖向敵人的刀鋒,而陷陣,則是將自己象釘子一樣釘進敵人的陣地之中,當有萬夫不擋之勇。史書是這樣記載張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