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登聞
- 拼音:dēng wén
- 注音:ㄉㄥ ㄨㄣˊ
- 釋義:上達
【拼音】:dēng wén【注音】:ㄉㄥㄨㄣˊ【漢字】:登聞(登聞)...... 猶上達。 [1] 《書·酒誥》:“弗惟德馨香,祀登聞於天。” 孔穎達 疏:“﹝紂王﹞...
登聞鼓院,於闕門懸登聞鼓,許人鳴冤。唐於東西朝堂分置肺石下或擊登聞鼓。宋初,立登聞鼓於闕門之前,置鼓司,先以宦官,後以朝臣主管。景德四年(1007)始...
登聞鼓廳是清代時期中央通政使司下設的機構。管軍民擊鼓伸冤之事,由參議 1人兼管,由知事率役巡查,並有筆帖式滿洲 1人,漢軍 1人,經承 6人,分設吏、戶...
州舉為秀才,拜中書博士,歷任中書侍郎、 [2] 登聞令、典屬國下大夫、昭武將軍、光州刺史、光州大中正等。 景明四年(503年),去世,享年五十九,追贈輔國將軍、...
喊冤三法,在古代喊冤的方式有三種。擊登聞鼓喊冤、攔駕喊冤、臨刑喊冤。...... 喊冤三法,在古代喊冤的方式有三種。 擊登聞鼓喊冤、攔駕喊冤、臨刑喊冤。...
基本信息【拼音】:jiān lì 【注音】:ㄐㄧㄢㄌㄧˋ 【漢字】:監蒞(監蒞|監涖)詞語釋義亦作“監蒞”。謂親臨監督。《明史·職官志三》:“登聞鼓樓,日...
叩閽是指中國古代平民或案件當事人直接向皇帝申訴冤抑。明張自烈《正字通-門部》:“凡吏民冤抑詣闕自訴者,曰叩閽”。主要有三種形式:(1)登聞鼓。(2)邀車駕...
“登聞鼓”及其他。登聞鼓是古代統治者為了表示聽取臣民諫議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懸鼓,讓臣民擊鼓以使裡面的人聽到。從縣、府、州直至皇宮外,都設有“...
歷任南雄州教授,樞密院計議 ,差監登聞鼓院(接受士民向皇帝申訴奏稟的衙門)等職。王大寶對儒學頗有研究,尤長於易學,著有《諫垣秦議》、《周易證義》、《毛詩...
攔駕喊冤,攔駕喊冤,是指喊冤者手舉狀紙,跪在皇帝、大臣或官員車駕、轎子所經過的路上攔駕訴冤。在古代喊冤的方式有三種,即“喊冤三法”:擊登聞鼓喊冤、攔駕...
臨刑喊冤,是指要被行刑的囚犯在臨刑時喊冤。。在古代喊冤的方式有三種,即“喊冤三法”:擊登聞鼓喊冤、攔駕喊冤、臨刑喊冤。...
此後古代統治者為聽取臣民的諫議之言或冤抑之情,特地在朝堂外懸鼓,讓臣民擊鼓上聞,稱為“登聞鼓”。宋代有登聞鼓院,簡稱鼓院。是統治者了解民情、體察民隱...
蘇軾在鳳翔三年還京,差判登聞鼓院,又授直史館。因父蘇洵病故,回鄉睜喪。三十四歲再到汴京,判官告院。這時王安石正推行靳法,蘇雖也有志於改變北宋積貧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