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日峰》是明末清初詩人魏禧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登日峰
- 作者:魏禧
- 創作年代:明末清初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登日峰》是明末清初詩人魏禧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登日峰》是明末清初詩人魏禧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不見扶桑國,登臨只此峰。因之分畫夜,直欲破鴻濛。樹影群山外,煙浮萬井中。天風自吹息,未許白雲封。1作者簡介魏禧, 明末清初江西寧都人,字冰叔,一字叔子,號裕齋、勺庭...
《登日觀峰》是明代張位創作的一首詩 。作品原文 煙霧茫茫海色冥,扶桑一線破蔥青。重淵瑞射嵎夷宅,八極春先太乙庭。瓊島浮蒼遙莫辨,金輪輾碧迅難停。不因高處曾開眼,甘入紅塵夢不醒 。作者簡介 張位,明江西新建人,字明成,號洪陽。隆慶二年進士。授編修,預修《世宗實錄》。萬曆初,請依歷代之例,...
《登巾峰》是明代詩人釋今無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控扼湘衡勢幾重,熙平自古號雄封。勾連石崿嶔岑壯,紆曲雲情紫氣溶。一度干戈空突兀,百年星月伴杉松。近城細數諸峰峻,唯有巾峰影獨濃。作者簡介 釋今無,今無(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萬氏子,年十六,參雷峰函是,得度...
《登別峰庵望海忽值風雨》是清代詩人洪亮吉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作品原文 朝曦色染滄溟綠,東望海門如半粟。滄溟突處天盪搖,頃刻已見西來潮。象山南頭蒜山尾,一舸倒流還數里。風威不敵潮勢狂,吹角北岸停帆檣。君不見日居萬瓦鱗鱗內,眼暗頭低殊不耐。此時懷抱覺暫開,足底隱隱聞驚雷。天公似把炎蒸洗...
日觀峰位於泰山玉皇頂東南,古稱介丘岩,因可觀日出而名。相傳在峰巔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稱秦觀峰、越觀峰。峰東側有觀日長廊,全長30餘米,亭廊相接,似仙閣矗立,鮮艷奪目。峰北有巨石長長橫出,斜刺青天,俗稱探海石。登石可朝觀日出,暮賞彩雲。此石今已成為泰山的重要標誌。觀日長廊全長30米...
《登文筆峰》是明代王弘誨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作品原文 登文筆峰 炎洲窮滅沒,岡巒互參次。卓矣文筆峰,崚嶒拔平地。壁立無因援,絕巘削如刺。丹梯入鳥道,秀色天門侍。始歷尚逶迤,望望轉穹邃。陰洞引奎芒,石几繡霞帔。含毫日五色,點染氤氳賁。滄海環墨池,奇甸標靈閟。遙憶鴻濛初,妙有分萬類。高...
《登泰山日觀峰》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梅堯臣所寫,詩人描繪了在登泰山日觀峰時的所見所感,抒發了心中激昂慷慨之情。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 梅堯臣(1002~1060) ,北宋詩人。字聖俞。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稱宛陵先生。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他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並稱“梅歐”或“蘇梅”...
峰頂最高處就是華山極頂,登山人都以能攀上絕頂而引以為豪。歷代的文人們往往這裡豪情大發,賦詩揮毫,不一而足,因此留給後世詩文記述頗多。峰頂摩崖題刻更是琳琅滿目,俯拾皆是。馮贄在他的《雲仙雜記》中記述唐詩人李白登上南峰感嘆說:“此山最高,呼吸之氣想通天帝座矣,恨不攜謝眺驚人句來搔首問青天耳...
亦何必登日觀之峰[48],而後望神明之舍[49]。(《文苑英華》卷四,中華書局影印本)[1]孕日:孕育太陽。[2]轉麗:變為附著於天。《周易·離》:“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3]無失:無所遺失,意思為什麽都看得見。[4]亭亭:高貌。[5]杲(gǎo)杲:光明貌。《說文》:“杲,明也,從日在...
登土耳其、伊朗的未登峰。 1976年 指揮日本與伊朗的聯合馬納斯盧(8156m)登山隊,秋季首次登頂。 1980年—1990年從事實施持續十年的“日中登山技術研修項目”。 1990年 任長野縣山嶽協會與中國西藏登山協會聯合西藏自治區羌塘高原登山探險隊隊長。首次登頂藏色崗日峰(6460m)。 1996年指揮長野縣山嶽協會與中國登山...
抗日神峰 抗日神峰又叫南迦巴瓦峰。藏語意為直刺藍天的長矛。是一座處女峰,日本登山隊每年來登一次,每次來都因雪崩而全軍覆沒。因此南迦巴瓦峰被當地老百姓稱為抗日神峰。地理環境 抗日神峰(南迦巴瓦峰)相對落差(從山根到山頂)達5000米以上,珠峰相對落差只有3000米,因地處5200米處,才有8843米高。
《登百丈峰二首》是唐代詩人高適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描寫了登上百丈峰所見到的漢壘、胡天雄壯蒼涼的景象,並聯想到昔時戰爭及其意義;第二首詩承第一首引出對邊疆守御的思考,由此而及晉朝在胡人的入侵中滅亡的史實,深深感嘆內政不修則外虜入侵,並以此諷喻時局。這兩首詩寫作者所見所思,境界闊大而高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