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登文昌閣
- 作者:王禮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登文昌閣》是清代毛國翰的一首詩作。作品原文作者簡介清代毛國翰...
《登文昌閣》是清代詩人王禮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題註:作者註:「閣在朱子祠內。」此詩收於王禮《台灣縣誌》〈藝文〉,又載薛志亮《續修台灣縣誌》〈藝文〉、連橫《台灣詩乘》、賴子清《台灣詩醇》、陳漢光《台灣詩錄》。編者按:《台灣詩乘》題作〈文昌閣〉。簾護朱欞繞檻斜,層層躡級望無涯。
”在一馬平川的如皋,無山可攀,登文昌閣觀光,就成為人們的最佳選擇。尤其是九九重陽,上文昌閣登高遊覽的人流如潮。文昌閣之所以成為古邑如皋的制高點,因為其“建於東南城上”。說它建在城上,其實不是建在城牆之上,而是緊貼城牆內側,壘起了一個與城牆同高的土台,然後將文昌閣建於土台之上。城牆高二丈五尺...
文昌閣位於位於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鎮武山南端潭墩山頂。四周古木垂陰,臨溪碧潭如鏡。文昌閣占地理位置之優勢,成為溪口鎮上風景最優美的地方,登閣憑窗四眺,遠看青山,俯睇煙市,景色迷人。發展歷史 1731年(清雍正九年)始建,規模很小,是文昌會、文武會、錦溪書齊諸會文人學士聚會、拜祭文昌帝君之處。1924...
文昌閣,又名文昌樓、揚州文昌閣,為魁星樓建築制式的明代建築。位於江蘇省揚州廣陵區文昌中路與汶河北路交會處,占地面積160平方米。文昌閣高約24米,三層三重檐,圓頂,上蓋筒瓦,上置葫蘆頂。閣身為八角三級磚木結構建築,底層四面辟有拱門,與街道相通。明弘治九年(1496年)在河上建文津橋直達府學,萬曆十三年...
《繇天門登文昌閣望五老三姑獨聳諸峰岩欲游石橋岩未果》是明末清初詩人錢謙益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平臨雲氣俯崔嵬,黟水黃山一抹開。近巘紆煙留翠駐,遙峰排浪涌青回。嵌空陰壑生竽籟,太古陽厓閟蘚苔。咫尺石橋成異境,青鞋應自笑空來。作者簡介 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尚湖,又號牧齋,...
《登濬縣文昌閣》是明代詩人劉克修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傑閣岧嶢倚翠微,寒煙衰草正離離。姬封百里餘清衛,禹跡千年只大伾。涉世誰分薪者夢,憂天徒切杞人悲。憑高北望頻翹首,何處彤雲是禁闈。作者簡介 劉克修,字少己,號粵愚。番禺人,從化籍。格次子。明神宗萬曆十年(一五八二)舉人。除連江教...
文昌閣位於江西省贛江源頭,占地1032平方米,建築面積2696.62平方米。贛縣文昌閣 位於江西省贛江源頭、貢江北岸、贛縣縣城南部、贛南客家名人公園西段,占地1032平方米,建築面積2696.62平方米。閣樓外觀三層,一層設副階周匝,二層出檐設四出抱廈,三層為重檐十字脊,最高處為寶頂頂部,閣身高39米,台基高7.36米,...
文昌閣,位於貴陽文昌南路老東門月城上,據萬曆《貴州通志》,閣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占地1200平方米,以設計巧妙、結構獨特而著名,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是中國一種傳統祭祀建築,許多地方都有修建,但各地文昌閣內所祀神祇數目不一。一般來說,文昌閣都是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但貴陽...
煙臺文昌閣是整個煙臺文脈發源地、龍脈之地,以及煙臺最佳風水點。景點位於福山區青龍山東部山巔,根據《福山縣誌稿》中指出,是於明朝天順年間(1359年)由知縣段堅所建。文昌閣於文革時已陸續圮毀,現正在重新建設中。文昌閣簡介 文昌閣位於青龍山巔,建於明朝天順年間(1359年),由知縣段堅所建。建築形式為重檐九...
”清末至民國期間,文昌閣歷為當地及周邊村民和遠近文人慕名膜拜的處所,香火鼎盛。“文革”期間,閣內三層塑像全被毀,部分構件如神龕雕塑、屏壁彩繪等均受到嚴重破壞。上世紀八十年代,文昌閣東向圍牆和入口台門被拆除;九十年代開始陸續對文昌閣進行維修。現為浙南地區較完整保留清中晚期風格的“文昌閣”建築。登閣...
文昌閣,始建於1583年,是霍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又稱 鼓樓,位於山西省 霍州市市中心,歷史悠久,遐邇聞名,始建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1986年霍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鼓樓,建築面積225平方米,底部磚砌十字卷拱式通道貫穿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上部為八卦琉璃罩頂、三重檐十字歇山全木閣樓...
文昌閣,位於貴陽城區東隅,據萬曆《貴州通志》,閣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占地1200平方米,以設計巧妙、結構獨特而著名,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道教廟宇。在貴州省貴陽市東門月城上。據萬曆《貴州通志》,閣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雍正、乾隆、嘉慶、...
蔣介石對文昌帝君十分崇敬。就在他第一次離家鄉前,還跪在文昌帝君前祈求文韜武略。蔣介石在外闖蕩了幾年,從一個不起眼的平頭百姓,竟然躍居高官。當上了孫中山大總統的參謀總長,儼然成為左右風雲大人物。1924年春,重回故里,登上文昌閣,對著“奎星”納頭便拜,弄得邊上人好生奇怪。站在邊上的蔣介卿笑道:“...
霍州鼓樓在山西霍州市城內中心,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建,又稱文昌閣。清代重修,台基高峙,用青石,青磚混合砌成十字券拱形通道,四向貫通。上築木構樓閣兩層,面寬進深各五間,二層三滴水,十字歇山式屋頂。四周圍廊雕刻有花卉、禽獸等圖案閣樓一層四周屋面楣額上方各懸掛貼金匾額一塊,樓上二層迴廊外沿設有...
文昌閣屋面皆由紅、黃、綠三色琉璃瓦所覆蓋,四周有金鰲飛檐,紫銅風鈴。閣頂文筆峰直指藍天,可謂古風古色、“吞雲吐霧”,甚為壯觀。說起來真怪,自文昌閣建成後,就在萬曆辛丑年(1601年),孝感人傅崛興、程少宰、沈接武一舉登甲及第,傅為大司農,程為太子少保,三人同朝入座,甲於全楚。建閣後的明代...
這是他倡建文昌閣的緣起。該閣為兩層亭台式,石砌基腳高約3米,周徑約11米,偏長方形。亭閣主體為6.6米正方,四周為迴廊,高12米,葫蘆頂直刺蒼穹。亭住相對,閣梁描金,蓮花檐托,美輪美奐。八隻鱷魚尾翹角上下呼應,鐵馬叮噹,氣勢恢宏.閣內半是粉牆半是窗扉,畫棟朱梁,陽光閃射。登斜梯,到二層如...
文昌閣位今新化縣第五中學,坐落在新化西南洋溪河畔,龍回 山下。 學校占地78畝,現有班級35個,在校學生2408人。在編在崗教師115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9人,中學一級教師46人。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學校創建於公元1784年(清?乾隆甲辰)。其前身文昌課社,為科舉時代課士之所,辦學歷史可溯至明宏治、嘉靖年間。
西營文昌閣位於襄垣縣西營鎮西營村南1000米西營山的古建築。西營文昌閣位於襄垣縣西營鎮西營村南1000米西營山。當地稱為“文昌閣”,實為磚砌五層閣樓式塔一座。坐南朝北,建於東西8米,南北10米,高0.7米的石砌基座之上,占地面積80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據塔內清同治六年碣及創建碑、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送亡友杜紫安歸葬渠梁晚登文昌閣 《送亡友杜紫安歸葬渠梁晚登文昌閣》是清代詩人陳國政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紫薇瞻象肅,層閣倚清虛。江影流天表,雲容入綺疏。觀文懷北斗,掛劍憶南徐。欲盡登臨興,幽憂日未除。作者簡介 陳國政, 清浙江平湖人,字憲生。順治十七年歲貢。有《陳子古業》及詩集。
再登文昌閣訪蔡院長 《再登文昌閣訪蔡院長》是清朝范鹹的作品。作品原文 別來才幾時,風花已飄瞥。柳葉高於城,柳絮飛如雪。水色定處濃,嵐煙遠還滅。客去鳥聲喧,空齋獨幽絕。作者簡介 范鹹,字九池,號浣浦,錢塘人。雍正癸卯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御史,巡視台灣。有《浣浦詩鈔》。
《登羅星洲文昌閣》是清代詩人袁景輅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 春光無近遠,往往在僧寺。地靜心亦清,寓目皆生意。小閣水中央,四顧臨無地。纖鱗戲萍末,初鳥鳴天際。波濤擁新色,雲巒落空翠。一一閣中景,盡泄三春秘。登覽曠心神,余懷此獨契。作者簡介 袁景輅, 清江蘇吳江人,字質中,號朴村。乾隆間諸生...
現在呢?飽經滄桑,登上故址的青石,只能留下“千年此地尋遺產,獨對西風上古山”的慨嘆。“文昌閣”的東西有一座“楚華寺”的大廟。南大殿是供“火星爺”的神像,並有八大金鋼作伴神像,中間是“佛爺殿”,供的是“閻王爺”判官和小鬼神像,北面是“娘娘殿”,供的是會八仙神像;前殿是會八仙和十八羅漢神像。
萬樓,又名文昌閣,位於湘潭市雨湖區北部宋家橋的湘江左岸(湘江鐵路橋下游約500米處)。萬樓始建於明朝萬曆四十三年,時任京官李騰芳為其取名萬樓,寓意“萬,乃數之大者,邑從此而大”。古代湘潭文人墨客常聚於此,登樓觀景吟詩作賦。400餘年間,萬樓屢廢屢建,先後5次重修。2009年萬樓由湘潭地產集團經營有限公司...
房屋具是青磚青瓦營建,常喻為一片“清水”。透明的清風氣流懸空蕩漾,籠罩著整個村鎮。更為奇妙的是金色閃爍的穿心河,流水蜿蜒十多華里,猶如一條巨龍,龍首在西龍尾在東,活靈活現。凝視良久,搖頭擺尾的巨龍欲騰空躍起……勝芳景色景中有景,自然樸實,優美、宜人、和諧、可親。不登文昌閣難得覓勝景 ...
登上文昌閣,四周的湖光景色盡收眼底。東眺白蜆湖,映入周莊鎮,南望南星湖水景,西俯屯村全鎮,北瞧屯村運河通道,遠望沐莊湖。河上各種船隻穿梭來往,輪船機聲隆隆,木船白帆點點,還有各種外海運輸船、內河運輸船,或是撐篙或是背纖,船民們唱著船歌,悅耳動聽。四周湖中各種打魚船星羅棋布,點綴著大自然的...
每逢春秋府縣考試,考生們都懷著虔敬的心情,乘船登閣,焚香禱祝,但願得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即使初入私塾的兒童,也跟著長輩、塾師登閣叩頭,祈求點撥開智,前程無限。文昌閣登臨寄託著震澤歷代莘莘學子的期盼和理想,他們對仕途的憧憬的同時,也包含著回報母親河――頔塘水哺育之恩的美好願望。文昌閣與近處的慈雲...
文昌閣兩側迴廊天花,亦滿布番禺地方風情彩繪及催人奮進的連環畫,飽覽之餘,實有啟迪人生之感。掛榜青山 掛榜山是與文昌閣遙相呼應,相輔相成的景點。昔日文昌閣、魁星像、掛榜山三者巧妙結合為一整體,成了讀書人的必往之地。登文昌閣、拜魁星、眺掛榜山,仿佛“金榜題名”就在眼前。掛榜山高8米,山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