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勝芳鎮
- 所屬地區:河北省霸州市
- 面積:86.6平方千米
- 人口:7.3萬
勝芳鎮簡介,地理交通,行政人口,勝芳三寶之戲樓,勝芳三寶之牌坊,勝芳三寶之文昌閣,
勝芳鎮簡介
地理交通
勝芳鎮地處環渤海經濟圈京、津腹地,北距北京120公里,一個半小時內可直達北京機場,東距天津僅35公里,一小時內可直達天津港口。112國道毗鄰勝芳,省級廊大公路南北向貫穿全鎮,保津高速公路在勝芳設有出口,北部13公里有連線天津的津霸鐵路貨站,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
勝芳鎮位於霸州市境東南部,東殿溢流窪,中亭河北岸、距北京120千米,東鄰天津35千米,西距京九鐵路霸州站26.3千米。鎮域面積104.7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8平方千米。
行政人口
1945年建勝芳市,1949年改勝芳鎮(縣級),1963年改置勝芳公社,入屬霸縣,1981年復設勝芳鎮。1997年,面積86.6平方千米,人口7.3萬,轄紅星、紅光、東風、建華、民強、東方紅、東升、建國、新華、巨華、向陽、朝陽、前進、紅旗、幸福、中山、勝利、中華、東明、繁榮、建新、永明、新明、新村、崔莊子、石溝一村、石溝二村、石溝三村、石溝四村、南樓、北樓31個行政村和中山街、東環、北環、河西、河北5個居委會。2002年面積83.4平方千米,人口6.55萬人,轄1個社區、3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勝芳村。2005年4月23日將信安鎮的中口等8個村劃歸勝芳鎮。
勝芳三寶之戲樓
勝芳戲樓,即“九成樓”,約建於清乾隆年間,鹹豐年間重修。戲樓座南朝北,清制大式建築結構,歇山大屋頂,屋頂四角有跑獸,左右前檐習翅為翼,東西檐上刻有十尊栩栩如生的鳥獸造型,兩邊檐角各懸一銅鈴,正面兩根明柱支撐,檐板繪以花紋圖案,畫工精細。戲台高二米,周圍鑲以漢白玉條石,中間以木製屏風分割前後台。木屏兩側設“出將”、“入相”二門。戲樓正中懸以豎匾,上書“九成樓”楷體大字,為清代劉標所書。“九成”者,謂之“九重”極言其高。
戲樓台正中,懸有一塊橫匾,上書“動㠯天倪”四字,傳說為清代紀虛中為表達對貪官污吏的憤恨所書,把“官”字去掉寶蓋,用以古體“㠯”來代替,紀因此獲罪。
勝芳流傳言語:“勝芳鎮三宗寶,戲樓、牌坊、文昌閣”。戲樓居三寶之首,系勝芳昔日著名民間娛樂場所。
勝芳三寶之牌坊
勝芳“三寶”之一的牌坊,大約建於十七世紀明末清初年間,坐落在關帝廟門前,是一座獨具特色的四柱習檐木結構建築。每根柱子下部都有四塊抱柱石,以兩道鐵箍將柱子包起來,抱柱石鑲在石基之中,並無戧柱支撐。這正是它的獨到之處:這個牌坊高六米,上方柱芯有一塊匾額,北面為“人倫之至”,南面為“護國庇民”。據傳為明朝一王姓舉人所書。頂部的兩層習檐,均為凹槽式木塊咬合而成,無釘無榫,前後左右向開伸出四尺余,至飛檐處足有六尺之多,這個大帽子卻以四棵直徑半米的柱子撐起,而沒有斜戧,給人一種頭重腳輕、搖搖欲墜的感覺。就是這樣一座建築,不知經過了多少風風雨雨、戰亂、天災卻安然無恙地矗在勝芳街道正中心。我斷言,要不是拆除,現在它仍會屹立在那裡以顯示它的雄姿。
大約在1918—1920年之間人們發現西面第二棵柱子已朽,應予以更換。可是當時是一難題:一、沒有原圖(特別是結構圖);二、修築之工匠無從可考;三、如若重建,勞民傷財,亦無能人。如果不修,有可能坍塌之後再也站不起來。後來工匠們一致推薦一位叫王玉衡的木匠,領班設法。這位木匠出身木工世家,後又學徒於馬家,木工活最精。精的拉大鋸做棺材,細的能镟能雕刻(六十年前雕刻天安門模型去北京參展的史振清師傅就是他的徒孫),並能水旱兩路木工活;油漆彩畫、大漆、桐油樣樣精通。儘管是這樣一位能工巧匠,但對這座牌坊仍是陌生的。
王師傅接受了任務,整日冥思苦想,上下觀察,找類似圖研究,三次去北京訪名師求高友,觀察類似建築的異同,終於找出了門道,安全地換下了朽柱。當時勝芳人譽他為“活魯班”。
此事後來傳出了這樣一段神話故事:在王師傅難題未解之時,他整夜整夜地難以入眠中。一夜凌晨,他似醒非醒,見一位髭皆白的老者,衝著他沒頭沒腦的說:“要換柱並不難,只要頂住第X鉉。”話音一落,王師傅猛醒,這似夢非夢的話仍迴響在耳邊,這時天還沒有大亮,王師傅穿好衣服,跑到工地攀到柱子頂部,用手比劃了一陣子,果不其然,豁然開朗,馬上回家,等天明,讓人們用葦席圍好工地,不許人看,把朽柱拆卸下來,換上了一根新柱。這僅是一段神話,儘管是神話,他的家人及門徒們卻要把此佳話流傳百世呢!
勝芳三寶之文昌閣
古鎮勝芳三寶之一文昌閣,坐落在鎮的東南,地勢突起,面向西北。如果把勝芳的地形比作一把摺扇,文昌閣即是扇軸。展開的扇面部分就是居民住宅的分布。“閣”一類的建築大都建在庭院或風景區域,而且必須是建在高處,以供憑高遠望。相傳勝芳文昌閣始建於明朝正德十四年,即公元1519年。歷代曾有過多次修繕,但工程最為宏大的一次是在清乾隆初年,由直隸總督方觀承親自督導。方觀承在任二十年皆掌治水,曾踏遍河北山川大地,因勝芳辛勞銳意殫力,此舉已成民間佳話,至今勝芳父老對這位總督大人無不交口稱頌。
文昌閣高三層,四方形,高懸匾額兩塊,豎匾“魁星樓”,橫匾“文昌閣”。巍然屹立甚是壯觀。主體建築高達三丈三尺,暗喻三十三層天。另有基台,上有頂尖,寓意登高人可攀臨天外之天。院落寬敞,四周砌有圍牆相護。走出正門向前百步之遙,有一數十畝大的圓形池塘,深有丈許。當時建閣取其泥土高築地基,系人工所為。日久由於地下水豐富逐漸形成了蘆荷相映,魚歡鳥鳴的自然景觀。
閣的底層四周磚牆,空洞無物。只有樓梯分布於大廳兩側,供遊人攀登。中層三面磚牆,西北面為前敞式木結構。神龕中供奉著安坐的“文昌”塑像,粉面長。又名“文曲星”,是神話中主宰功名、祿位的神,明時多為讀書人所崇祀。另有白馬與馬童的雕塑。四壁刻畫著佛教的神仙,形態奇巧,各有千秋。第三層為全木架結構,由三十二根立柱支撐閣頂,中有魁星雕塑。此位據傳說是文章興衰,落筆點狀元的天神。相貌猙獰,令人惶恐。單腳踏著魚頭,高擎右臂,手握毛筆,大有揮筆定乾坤之勢,讓人百倍敬畏。魁星樓內有一匾額,上書“天下聞名”四個大字。這天下聞名到底指向於誰?是指建造工程的巨大,還是魁星的神威與公正,或許是指金榜題名時的榮耀,難求其詳。
九九重陽節是登高的日子,自古以來就有此習俗,而且是吃著粘糕去登高。祈盼年年登高年年高,歲歲獲福歲歲福。當天步行去文昌閣登高的人絡繹不絕,扶老攜幼蜂擁而至。來者步急匆忙,好像懷有某種追求惟恐落後;去者行緩深有滿足之感,心愿了卻,顯露出人生的恬淡與平和,有興而來更是有幸而歸。登閣的人雖多但不擁擠,頑童們登上跳下笑聲朗朗,老者則相依於階旁訴說著童年趣事。只有那身著長衫的學子們久久地停留在文昌或魁星像前虔誠祈禱,寄託前程。
登上最高層,豁然開朗一覽無餘。在秋高氣爽的季節,大自然的一切都變得那么純淨。藍天之下的西北方向遠山起伏,連綿跌宕一色黛青。上有雲霧繚繞,時聚時散;雲霧也變幻無常,隨風盪去或迎面撲來。平視西南是富有生命的東淀水域。碧綠微波,細浪翻銀,蘆葦叢叢,荷花片片。睡眠漁翁泛舟鶴鶴繞船。展目遙望,清河長堤柳蔭籠翠,曼條拂水,卓乾參天。蒼煙翠靄中見帆檣往來,鼓風而行。俯視古鎮全貌,房屋具是青磚青瓦營建,常喻為一片“清水”。透明的清風氣流懸空蕩漾,籠罩著整個村鎮。更為奇妙的是金色閃爍的穿心河,流水蜿蜒十多華里,猶如一條巨龍,龍首在西龍尾在東,活靈活現。凝視良久,搖頭擺尾的巨龍欲騰空躍起……
勝芳景色景中有景,自然樸實,優美、宜人、和諧、可親。不登文昌閣難得覓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