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發病機制及防治的系列研究》,是以重慶醫科大學等為主要完成單位,由王學峰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癲癇發病機制及防治的系列研究
- 完成人:王學峰等
- 獲獎情況: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完成單位:重慶醫科大學等
《癲癇發病機制及防治的系列研究》,是以重慶醫科大學等為主要完成單位,由王學峰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
《癲癇發病機制及防治的系列研究》,是以重慶醫科大學等為主要完成單位,由王學峰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參與情況主要完成人:王學峰,肖 波,洪 震,王文志,陳 忠,席志芹,肖 爭,李勁梅,曾可斌,陳陽美主要完成單位:重慶...
發病機制 癲癇的發病機制非常複雜。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間的不平衡導致癲癇發作,其主要與離子通道神經遞質及神經膠質細胞的改變有關。離子通道功能異常 離子通道是體內可興奮性組織興奮性調節的基礎,其編碼基因突變可影響離子通道功能,從而導致某些遺傳性疾病的發生。目前認為很多人類特發性癲癇是離子通道病,即有缺陷...
《T-type 鈣離子通道與內側顳葉癲癇的發病機制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黃卓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內側顳葉癲癇是成年人最為常見的頑固型癲癇。內嗅皮層和海馬體是其發病的起始部位,但發病機制不詳。T-type鈣離子通道在動作電位閾值下被激活,直接調節細胞的興奮性。我們曾首次報導,內嗅皮層中大量表達功能...
《NAD合成酶NMNAT3調控線粒體氧化應激在癲癇發病機制中的研究》是依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由張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癲癇是一種多病因的慢性疾病,約30%的患者目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深入研究其發病機制有重要意義。線粒體氧化應激產生過多的ROS等自由基,影響GABA神經元的功能和...
《Mbd5基因敲除小鼠的癲癇分子發病機制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郁莉斐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癲癇是小兒神經系統常見的發作性疾病,遺傳因素是其重要的病因。大量臨床證據表明MBD5基因和癲癇高度相關,是其致病基因。但是MBD5基因在癲癇中的作用及機制尚不明確。MBD5和MeCP2基因同屬MBD家族,都...
1.腦血管疾病研究方向 (1)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的病理生理機制研究 (2)缺血性腦損傷的神經修復及促修復研究 (3)腦血管疾病診治新技術的研究 (4)腦卒中後抑鬱的研究 (5)無創傷性顱內壓及腦水腫監測儀的研究 2.癲癇研究方向 (1)耐藥性癲癇的發病機制及治療 (2)癲癇致病基因的研究 3.中樞神經...
近年來發現,UPS在癲癇的形成和發展中也充當重要角色。那么,探討UPS是否在MTLE發病機制中是否發揮作用、怎樣發揮作用,將為MTLE發病機制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本研究分為兩部分:1、建立幼鼠MTLE模型,利用shRNA基因沉默技術、雷射顯微共聚焦、免疫共沉澱、pull down、免疫螢光等一系列先進的研究技術...
一、多囊卵巢綜合徵的定義和發病率 二、多囊卵巢綜合徵的發病機制 三、抗癲癇藥物對多囊卵巢綜合徵發生的影響 四、多囊卵巢綜合徵的危害 第二節 月經周期紊亂 一、月經周期紊亂及月經周期的調節 二、女性癲癇患者月經紊亂及其影響因素 三、女性癲癇患者月經紊亂的防治 第三節 性功能障礙 一、女性性功能障礙 二、...
25. 徐靖傑,姚克,陳祥軍#(2022)白內障發病機制與防治策略的研究進展。中國科學:生命科學 本文基於團隊目前的工作內容,從白內障發病機制、白內障模型進展及白內障防治藥物的開發篩選等方面對白內障的發病機制及防治策略進行綜述。26. Chen S., Chen X.J.#, Yu Y.# (2022). Noncoding RNAs in cataract ...
2008,癲癇發病機制及防治的系列研究,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5/10 2006,腦內組胺系統在腦疾病發生與治療中的意義,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 2005,腦缺血新型治療藥物的基礎研究,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創新一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9 2007,浙江省青年科技獎 2002,獲得第六屆中國藥理學會...
名中醫蔡淦教授“治脾以安五臟”學術思想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套用 難治性癲癇的發病機制與干預研究 腎癌精準微創診療體系的建立 外中耳畸形發病機制與功能耳再造技術創新及其套用 消化系統腫瘤的神經內分泌調控 心臟再同步療法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套用與推廣 腰椎退變性疾病的系列基礎研究和臨床技術套用推廣 疑難、複雜先天性...
研究方向:癲癇的發病機制及防治;神經發育調控機制;高等醫學教育模式研究。李曉青,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就職於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介入中心。主要研究方向為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治療。承擔或參與國家及省部級課題 14 項,發表論文 30 篇,獲省級科學技術二等獎 1 項,撰寫專著 4 部,獲國家專利 6 項。
孫濤將寧夏癲癇病症高發的地區實際與科研工作緊密結合,在國內最早開展了“小腦電刺激治療癲癇”的基礎研究,為國內開展小腦電刺激治療癲癇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時,他在國內第一次提出了“島葉癲癇”體系概念,針對島葉癲癇環路、發病機制進行了基礎與臨床結合的系列研究,創新性地提出島葉癲癇具有“獨立性”和“複合性”的...
(6) 《腦血管病防治與康復》南海出版公司 1994.1 副主編。獲獎記錄 (1) 大豆異黃酮對 Aβ25 - 35 誘導 Alzheimer 病大鼠模型作用的研究 . 獲 2007 年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第一位(主要完成人 : 畢建忠,王 萍,周慶博,許順良,孫強三,王世軍);(2) 難治性癲癇發病機制的實驗研究及臨床治療...
主要從事病毒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機制及防治策略研究。首次證實慢性B型肝炎的發生系免疫耐受形成所致,並創立了以免疫原性複合物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新途徑;創建常遺傳背景下的誘導性系統性紅斑狼瘡模型,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致病因素及防治策略研究中有獨創性工作;在結核病的免疫特徵及潛伏感染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學...
主要研究方向是間質性肺疾病病因、發病機制及防治研究。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分題等多項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併入選為北京市衛生系統高層次衛生技術人才工程呼吸病學學科帶頭人。以第一或責任作者在Chest、Eur Respire J、《中華醫學雜誌》等國內外...
一、內質網應激導致細胞凋亡至少有3條途徑,但機制尚需研究 二、內質網應激與許多疾病相關 第十章 纖溶系統與神經系統疾病 第一節 纖溶系統的組成 一、纖溶酶原與纖溶酶 二、纖溶酶原激活劑 三、纖溶系統抑制物 第二節 纖溶系統與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一、纖溶系統與癲癇發作 二、纖溶系統與腦缺血 三、纖溶系統與...
不典型的猝倒發作包括一系列持續性肌無力症狀和局部運動增多的症狀:如持續的垂頭、溜肩、持久的眼瞼縮小和吐舌,步態不穩、強迫下蹲體位等;局部運動增多的症狀可能與對抗猝倒發作時所致的肌張力下降有關,較常見於兒童發病初期和猝倒持續狀態的患者,臨床可表現為:反覆的抬眉、面部抽動、舌體攪拌、頭部搖擺、頸部後仰...
16. 王偉,何小華,阮旭中,張梁,王玉。Antisense GAD 對戊四氮所致慢性癲癇大鼠的作用。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1,9(1):1-3 17. 何小華,張蘇明,阮旭中。偏頭痛發病機理及防治研究進展。臨床神經病學雜誌,2000,13(3):191-192 18. 何小華,張蘇明,阮旭中。偏頭痛的聽神經學。國外醫學神經病學神經...
研究方向 慢性肝、膽疾病的發病機制及防治的研究 教育經歷 1984年畢業於山西醫科大學醫療系,獲醫學學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山西醫科大學,獲消化內科碩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山西醫科大學,獲博士學位。工作經歷 1984年至今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工作。科研成果 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病機制進行了系列的研究,並提出腸源...
《兒科學》是2021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桂永浩。內容簡介 全套教材共包括五個系列:科研公共學科主要圍繞研究生科研中所需要的基本理論知識,以及從最初的科研設計到最終的論文發表的各個環節可能遇到的問題展開;實驗技術與統計軟體系列介紹了SAS統計軟體、SPSS統計軟體、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免疫學實驗技術...
工作規劃 以此重點實驗室依託,以該基地主要研究方向負責人為主體,廣泛聯合國內、外相關力量,瞄準國際前沿,立足我國國情,通過多學科交叉,圍繞發病機制、新藥開發和早期診斷及防治開展前沿性研究,並通過 3-5 年的建設為我國在這一領域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主要從事精神疾病發生機制及其中醫藥防治研究。圍繞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這兩種危害最為嚴重精神疾病防治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開展了疾病發生機制研究以及抗抑鬱、抗精神分裂症的創新藥物研發。發現了間歇性低氧、一些中藥有效成分具有促進成年腦神經元再生並具有抗抑鬱的作用。該系列研究發表以後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並受《...
傳染病重點實驗室建立了分子生物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生物信息學等研究平台,擁有研究所需的一系列高精尖大型儀器設備及生物安全實驗室,總價值 6000餘萬元。針對傳染病發病機制、診斷技術和臨床救治研究的具體目標,建有人工肝研究等8個研究子平台和感染微生態等16個研究室,面積達7000餘平方米,能夠較好地滿足...
她主持領導的腦血管病的發病機制與治療、記憶障礙和智力障礙的系列研究、癲癇藥物的基礎理論及臨床研究、帕金森病的基礎研究、針刺治療頭痛機理的系列研究和快速治療神經衰弱的系列研究等科研項目,共獲得各類獎30餘項,其中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0項、全軍醫學科學大會二等獎1項,其中1990~2000年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4...
從事人類重大心臟疾病的發病機制及防治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Medicine》、《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irculation》等雜誌。曾獲200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等重大攻關課題16項。蘇定馮,男,法國藥學科學院外籍院士。1953年...
實驗室現擁有基礎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學位授予專業7個(神經生物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心理學、精神病學、生理學、神經病學、藥理學)。 實驗室近幾年圍繞神經精神疾病的發病機制及防治開展科研工作,分為以下四個研究方向:高級行為機制與精神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與神經損傷修復;神經發育相關疾病的...
3.重慶市神經科學會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4.重慶市神經科學會常務理事 5.第三軍醫大學科委常委 6.《中華老年心腦血管雜誌》編委 7.《重慶醫學》編委 主要學術成就 1.獲獎情況及科研成果:第一完成人獲得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1項,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急性腦血管病發生機制及防治研究...
賈偉平長期致力於糖尿病精準診療、預警篩查、發病機制的研究及防治工程管理。人物經歷 1956年11月,賈偉平出生於江蘇鎮江。1971年—1975年,擔任陝西省農建師醫院護士。1975年—1978年,就讀於西安醫學院(現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內分泌代謝專業,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1978年—1981年,擔任陝西省農墾局職工醫院住院醫師。...
四、分子克隆在嗜肺軍團菌研究上的套用 五、展望 第三十三章 炭疽芽孢桿菌 王 媛 杜季梅 樓永良 一、生物學性狀 二、炭疽病的傳播方式及發病過程 三、炭疽桿菌致病的分子機理 四、實驗室檢查 五、防治原則 第三十四章 厭氧芽孢梭菌 錢利生 汪 青 余傳霖 一、革蘭陰性厭氧菌 二、革蘭陽性厭氧菌 三、厭氧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