癭綿蚜科

癭綿蚜科

癭綿蚜科(Pemphigidae;wooly aphids)是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有顎亞門(Mandibulata)、昆蟲綱(Insecta)、有翅亞綱(Pterygota)、同翅目(Homoptera)的一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癭綿蚜科
  • 二名法:Pemphigidae;wooly aphids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有顎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同翅目
  • :癭綿蚜科
  • 分布區域:主要分布於全北界及東洋區,波及其他區。
分布地區,主要亞科,化石,形態特徵,生活史,危害,經濟價值,

分布地區

該科含39屬266種,主要分布於全北界及東洋區,波及其他區。中國已知48種,主要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南、華東,波及全國各地,其中19個種為中國特有。

主要亞科

該科包含3個亞科:①綿蚜亞科(Eriosomatinae):包括綿蚜族(Eriosomatini)、四脈綿蚜族(Tetraneurini);②癭綿蚜亞科(Pemphiginae):包括卷葉綿蚜族(Prociphilini)、癭綿蚜族(Pemphigini);③五節根蚜亞科(Fordinae):倍蚜族(Melap-hidini)、五節根蚜族(Fordini)。

化石

該科化石蚜蟲屬中、哲氏綿石蚜屬及勝綿石蚜屬發現於波羅的海附近地區新生代第三紀地層中,綿蚜屬及四脈綿蟲屬亦分別發現於德國七峰山地區、義大利及法國的第三紀地層中。

形態特徵

該科蚜蟲體長1.5~4.0毫米。背面蠟腺常發達,分泌蠟粉、蠟絲覆蓋蟲體。觸角5~6節,有時4節,末節端部甚短,原生感覺圈有睫至有長睫,眼有3小眼面。腹部常大於頭部與胸部之和。腹管環狀、半環狀、截圓椎狀或缺。尾片寬半月形。尾片鈍半球形或近方形。有翅蚜觸角5~6節,次生感覺圈無睫或有睫,條形環繞觸角或方形、短條形、長圓形、圓形甚至網狀;原生感覺圈無睫或有睫,圓形或長形。前翅有4斜脈,中脈分叉或不分叉,兩肘脈基部接近或共柄,後翅兩斜脈近平行或僅1支。靜止時翅呈屋脊狀。中胸前盾片三角形,盾片分為兩片。性蚜無翅,缺有功能的喙,不能取食,雌性蚜只產1粒卵。產卵器退化為被毛的隆起。
秋四脈綿蚜蟲癭秋四脈綿蚜蟲癭

生活史

孤雌蚜卵胎生。該科蚜蟲大都營異寄主全周期或不全周期生活,少數種營同寄主全周期生活。第一寄主大都是闊葉灌木或喬木,蚜大都在蟲癭內或變形的葉內;第二寄主大都是草本植物,僅少數為木本植物,蚜大都在根上。

危害

該科麥擬根蚜、菜豆根蚜、蘋果綿蚜秋四脈綿蚜是糧食、棉花、果樹和蔬菜的害蟲。
角倍蚜蟲癭——五倍子角倍蚜蟲癭——五倍子
菜豆根蚜危害棉花、菜豆、蠶豆、香豌豆、馬鈴薯、菸草、番茄、甘藍、甜菜、小麥、燕麥、黑麥、黍類等植物。以對棉花的危害為例,成蚜、若蚜吸取棉根汁液,致受害主根下部及鬚根變細或枯萎、變黑或腐爛。植株地上部葉色變暗、打蔫,棉苗生長緩慢,棉莖變紅或嫩頂枯萎,葉片變薄或枯萎下垂。嚴重時整片棉苗枯死。
蘋果綿蚜危害蘋果、梨、山楂、花楸、李、桑、榆、山荊子、海棠、花紅等植物,喜於植物嫩梢、葉腋、嫩芽、根等部位,吸取汁液。葉柄被害後變成黑褐色,因光合作用受破壞,葉片早落。果實受害後發育不良,易脫落。側根受害形成腫瘤後,不再生鬚根,並逐漸腐爛。
秋四脈綿蚜危害高粱、玉米等根部,造成黃化,而為害榆樹時形成紅色袋狀豎立在葉面上的蟲癭。

經濟價值

角倍蚜則是益蟲,其蟲癭稱作五倍子,或角倍,是著名中藥,又是化工重要原料、重工業鑽尖原料和防鏽劑、稀有金屬沉澱劑和分析劑以及航天燃料的穩定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