癟谷

癟谷

癟指物體表面凹下去,不飽滿,如”癟谷“”乾癟“”車帶癟了“。癟谷指不飽滿的穀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癟谷
  • 外文名:Deflated valley
成因,預防措施,

成因

外界條件一旦影響水稻植株的正常生長發育,都會導致癟谷率的升高。
〔土〕
土質是根系生活的基礎。而根系舒展發達與否又與籽粒的壯實程度成正相關。如表土太淺,中期根下扎就受到限制。紅壤重粘土或臘泥田、結砂田、欣瓦田等等都妨礙著根系的發展和養分的吸收,因而癟谷就多些。至於門莊田若過於肥爛,發酵污濁,以及泥腳深的缺氧爛泥田,常引起根的黑腐而影響壯籽。
〔肥〕
氮、磷、鉀三要素的比例不當,特別是氮肥施用過多、過遲,常常造成根系旺轉衰敗而禾苗反呈貧青,葉片過分肥大、濃綠下披。這在前期會使分禁芽大量死亡,蛋白質合成多,纖維合成少,使植株肥嫩而招引病蟲害。中期則養分難以倒流入幼穗,株體不堅實,黃葉叢生,澱粉合成積累少,子粒欠壯實。但若氮肥不足,後勁差,也會影響劍葉早衰,造成穗下部的大量癟谷。
〔水〕
水的影響更是關鍵。因為它制約著溫度和肥料,也決定著光合作用的強弱和運輸快慢,一旦水份失調,生理功能受阻,癟谷必然驟增。
〔病蟲〕
病蟲害更是明顯造成癟谷的外因,如果劍葉被卷葉蟲吃白,那么,全穗將有1/3的癟秕,螟蟲為害則是風乾白穗的緣由;來勢極猛的吸漿稻飛虱,能使癟砒激增10~40%而減產。稻瘟病紋枯病常導致植株衰敗,嚴重影響光合作用,並破壞輸一導組織,養分及水被切斷,是造成癟谷的兇手。
〔收割〕
日常收割大穗型和大粒型的品種如雜交水稻等,在黃熟最後十天中,往往因過早地收割,而早割一天畝損失產最可達30斤左右。
〔氣候〕
氣候條件如寒露風等,明顯影響灌漿。雜交水稻花期遇33℃的高溫或乾熱風,就比常規稻更易產生花而不實。

預防措施

針對上述各種原因,應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抽穗前的半個月應防苞中受冷、受乾或受淹。磷肥可增強細胞濃度和活力,故能促進花果發育和使種子品質優良,而鉀肥則加速了糖的轉化和澱粉形成與積累,因而,磷、鉀肥充足就使穗色澄黃,子粒飽滿。
圓稈前後的露田、曬田,實質是控上促下、控外促內,使根深扎並出現泥面根,還使莖葉壯實有利養料倒灌於幼穗而促進發育。既疏通了空氣,分解了養料,化除了毒質;還降低了鬱閉情況及改變田間小氣候,從而抑制了紋枯病和稻飛虱的早期發生。這些都可直接或間接消除癟谷形成的因素,可是過子重曬、受旱,根系脫水早衰或斷損,反而轉化為癟谷形成的條件。齊穗後更宜乾乾濕濕,這樣有利於養老根的機能延續。並由於加強了呼吸而對漸趨衰老的全部有效根系,起著刺激的復壯作用。暫時的落乾可中斷或延緩紋枯病的發展,使它跟不上禾黃的進度,即可減少癟谷的產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