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渴

瘧渴

瘧渴是漢語辭彙,讀音nüèkě,出自《納涼聯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瘧渴
  • 外文名:Malaria
  • 拼音:nüè kě 
  • 注音: ㄋㄩㄝˋ ㄎㄜˇ
  • 出處:《納涼聯句》
  • 解釋:傳染病由瘧蚊傳染到人體血液里
詞語解釋,病症介紹,

詞語解釋

中醫謂暑瘧壯熱煩渴。 唐 韓愈孟郊納涼聯句》:“痟飢夏尤甚,瘧渴秋更數。”

病症介紹

瘧症:
《內經》曰∶夏傷於暑,秋為 瘧。又曰∶先寒而後熱者,名曰寒瘧。先熱而後寒者,名曰溫瘧。其但熱而不寒者,名曰癉瘧。丹溪曰∶ 瘧皆生於風, 瘧者老瘧也,以其隔二日一作,纏綿不去,古方多用峻劑,恐非稟受怯弱與居養所移者所宜。始悟常山、烏梅、砒丹劫劑,或誤投之,輕病變重,重者必危。夫三日一作者,邪入於三陰經也。作於子午卯酉日者,少陰瘧也。作於寅申巳亥日者,厥陰瘧也。作於辰戌醜未日者,太陰瘧也。瘧得於暑,當以汗解。或因取涼太過,汗郁成痰,其初感也,弱者即病,胃氣強者伏而未動,至於再感,復因內傷,其病乃作,宜其難瘥。夫感暑與風,皆外邪也,故非汗多不解。今之遘此疾者,已經再三劫試,胃氣重傷,何由得愈。欲治此證,必先與參、術等補劑為君,加柴、葛等發散藥,漸而取汗,得汗而虛,又行補養。下體屬陰,最難得汗,補藥力到,汗出至足,方是佳兆。
又有感病極深,邪氣必自髒傳出至腑,其發無時。若發於午之後、寅之前者,血受病也,為難愈。須漸趲早,亦佳兆也。
治斯疾者,春夏為易,秋冬為難。大忌飽食,遇發日食飽,病癒加重。尤當以汗之難易,較輕重也。《內經》又曰∶瘧之且發也,陰陽之且移也,必從四末始,陽已傷,陰從之,故先其時堅束其處,令邪氣不得入,陰氣不得出,審候見之在孫絡盛堅而血者皆取之(謂用三棱針刺孫絡出血),此直往而未得並者也。故今人多以諸般草藥,於臂膊內縛之,即此遺意耳。外有陰虛證,每日午後惡寒發熱,至晚亦得微汗而解,脈必虛濡而數。且瘧脈弦,而虛脈不大弦為辨耳。若誤作瘧治,而用常山、砒丹及柴胡、乾葛等藥,多至不救。醫者宜以脈證參驗其虛實而療之,毋縱巨膽以殺人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