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化瘧湯

和解化瘧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慈禧光緒醫方選議》。具有和解少陽表里之半,分消三焦上下之勢的功效。主治瘧疾。症見寒熱往來,休作有時,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汗出不暢,頭痛,骨節煩痛,口渴引飲,便結尿赤,舌紅苔黃,脈弦數。

基本介紹

  • 名稱:和解化瘧湯
  •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 組成:葛根、銀柴、黃連、草果仁、檳榔、藿香、陳皮、厚朴、豬苓、茵陳
  • 功用:和解少陽表里之半,分消三焦上下之勢
  • 主治:瘧疾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運用,使用注意,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葛根二錢(6g),銀柴一錢半(4.5g),黃連一錢半(4.5g),草果仁(研)一錢半(4.5g),檳榔三錢(9g),藿香二錢(6g),陳皮二錢(6g),厚朴(炙)二錢(6g),豬苓三錢(9g),茵陳二錢(6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蔓荊子三錢(生)為引。
2、現代用法:引用蔓荊子9g,水煎,去渣,溫服。

功用

和解少陽表里之半,分消三焦上下之勢。

主治

瘧疾。

運用

本方以寒熱往來,休作有時,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汗出不暢,頭痛,骨節煩痛,口渴引飲,便結尿赤,舌紅苔黃,脈弦數為診斷要點。

使用注意

素體陽虛陰盛,復感瘧邪所致寒熱往來,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口不渴,胸脅痞滿,神疲肢倦,舌苔白膩,脈弦遲者是套用本方的主要禁忌。

附註

素體陽盛,復感瘧邪是本方證的病機關鍵。(《中國傳統醫學大系 方劑大成》)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慈禧光緒醫方選議》:“光緒年九月二十一日午刻,皇上和解化瘧湯。葛根二錢,銀柴錢半,萸蓮錢半,草果仁(研)錢半,檳榔三錢,藿香二錢,陳皮二錢,厚朴(炙)二錢,著苓三錢,茵陳二錢,引用蔓荊子三錢生。評議:瘧為病,屬少陽。古方治瘧概本小柴胡湯加減。後世醫家在實踐中創立了和解、截瘧、補虛三法。並發現了截瘧專藥,如常山、草果等。而和解仍是首用方法。本方為宮中御醫融合古方時方而制。內寓小柴胡湯和截瘧七寶飲方義,和解少陽表里之半,分消三焦上下之勢,可供治瘧參考。”
方論選錄
《清朝宮廷秘方:帝王后妃保健養護御病秘法秘術秘藥實錄》:“光緒年九月二十一日午刻,皇上和解化瘧湯。葛根二錢,銀柴錢半,萸蓮錢半,草果仁(研)錢半,檳榔三錢,藿香二錢,陳皮二錢,厚朴(炙)二錢,著苓三錢,茵陳二錢,引用蔓荊子三錢生。註:此為治療瘧疾方,以和解少陽的十等胡湯加減而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