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足蕨科

瘤足蕨科

瘤足蕨科為陸生中形蕨類植物。是一個很自然的單屬的科,但在分類系統上是孤立的。在許多方面與紫萁科有共同之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瘤足蕨科
  • 拼音:liú zú jué kē
  • 學名:Plagiogyriaceae Bower (1926)
  • :植物界
  • 亞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門:輪藻總門
  •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木賊綱(水龍骨綱)
  • 亞綱:水龍骨亞綱
  • 桫欏目
  • :瘤足蕨科
  • 分布區域:中國福建、台灣、海南島
生態特徵,瘤足蕨科 - I-1. Euphlebiae 亞組,

生態特徵

陸生中形蕨類植物。根狀莖短粗直立,圓柱狀,輻射對稱式,不具鱗片或真正的毛。葉簇生頂端,二型,葉柄長,基部膨大,三角形,呈托葉狀,腹部扁平,背面中部隆起,兩側面各有1-2個或成一縱列的幾個疣狀凸起的氣囊體,有時上升至葉柄或葉軸,葉柄基部以上或為三角形(下面為龍骨形)或為四方形(下面圓形),幼時通體有粘質腺狀密絨毛復被,但不久脫落,極少殘存,兩側有邊,上升達葉軸,基部橫切面有一個V字形的維管束,兩側反向張開,或者分裂為三個維管束;葉片一回羽狀或羽狀深裂達葉軸,頂部羽裂合生,或具一頂生分裂羽片;羽片多對,分離或合生,有時基部上延,披針形或多少為鐮刀形,全緣或至少頂部有鋸齒。葉脈分離,從中肋兩側達於葉邊或鋸齒,單脈或分叉,通常兩面明顯。葉為草質或厚紙質,少為革質,光滑,在許多種類的基部下方,有一個明顯的疣狀氣囊體。能育葉直立於植株的中央,具較長的柄,通常為三角形,羽片強度收縮成線形,一般寬2-3毫米。孢子囊羣為近葉邊生,位於分叉葉脈的加厚小脈上,幼時分離,成熟後匯合成片,滿復羽片下面,幼時為特化的乾膜質的反卷葉邊所復蓋,但以後被成熟的孢子囊羣推開;孢子囊為水龍骨型但有完整而斜生的環帶,由20-24個加厚細胞組成,具長而粗的柄,由5-6縱列的細胞組成;孢子每囊68個,四面型,具四個凸出的稜角,光滑透明。
是一個很自然的單屬的科,但在分類系統上是孤立的。在許多方面與紫萁科有共同之點
瘤足蕨科

瘤足蕨科 - I-1. Euphlebiae 亞組

  1. Plagiogyria gandis尾葉瘤足蕨。產於貴州(定番縣)、雲南東南部(蒙自)、廣西(平南縣,瑤山)、福建(武夷山)。生林下。海拔800-1200米。也產于越南北部的Chapa,接近雲南邊境,由此向東沿南嶺山脈到達福建北部。
  2. 2.Plagiogyria maxima大瘤足蕨。產於雲南東南部(屏邊縣,大圍山)。生林下溝谷中,海拔1000米。也分布於越南西北部。為本區特有種,也是本屬最大的一種。
  3. 3.Plagiogyria integripinna 全葉瘤足蕨。產於雲南東南部(屏邊縣,大圍山)。生林下,海拔1300米。麻栗坡(四台坡,老君山)也有分布。生混交林內,海拔1300-1500米。特有種。
  4. 4.Plagiogyria attenuata桃葉瘤足蕨。產於廣東(惠陽縣,蓮花山,蓮花寺附近)。生雜木林下,普通。特有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