瘞窟,石窟類型之一。掩埋僧人屍骨的洞窟。面積較小,形無定製,製作較粗糙。中國最早的瘞窟為麥積山西魏大統六年(540)東崖第43窟。其後河南洛陽龍門、甘肅敦煌、遼寧朝陽等地都曾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瘞窟
- 隸屬:石窟形制之一
- 性質:掩埋僧人屍骨的洞窟
- 特點:面積較小、形無定製
瘞窟,石窟類型之一。掩埋僧人屍骨的洞窟。面積較小,形無定製,製作較粗糙。中國最早的瘞窟為麥積山西魏大統六年(540)東崖第43窟。其後河南洛陽龍門、甘肅敦煌、遼寧朝陽等地都曾沿用。
瘞窟,石窟類型之一。掩埋僧人屍骨的洞窟。3面積較小,形無定製,製作較粗糙。中國最早的瘞窟為麥積山西魏大統六年(540)東崖第43窟。其後河南洛陽龍門、甘肅敦煌、遼寧朝陽2等地都曾沿用。分布情況瘞埋僧尼和世俗信徒骨灰及屍骨...
鳳凰山瘞[yì]窟,俗稱摩崖佛龕 ,位於遼寧省朝陽市。朝陽市區東側有鳳凰山,古稱龍山、和龍山,進山之南溝里走數百米谷底公路右側有一道峰巒,高約百米,其下為一處坍塌陡坡,陡坡上伸出一面石壁,石壁偏西一側有瘞窟60個,《朝陽縣文化志》載錄為72個。鳳凰山瘞窟是一處始於三燕歷經隋唐終至遼代以後、時間...
城台石窟4號窟西距2號窟4米。方形窟口,窟內平面呈方形,寬1.3米,高1.62米,深1.4米。北壁前設台基,台基上原有包骨泥坐像一尊,現已毀,推測為瘞窟。後壁有圓拱形龕,龕高1.2米,寬1米,深0.17米。歷史文化 城台石窟多處題記中提到的“德靖寨”,人稱“狄家城”,建於宋天禧元年(1017年),...
水浴寺石窟,又稱寺後坡石窟,俗稱“小響堂”,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大社鎮寺後坡村西北,開鑿於北齊時期,隋唐宋均有續鑿。水浴寺石窟現存有石窟2座,摩崖造像2處,宋代經幢2座,元代靈塔1座及明代碑刻1通。寺外東西山半腰處各有一座瘞窟。水浴寺石窟整體設計布局嚴謹,雕刻內容豐富,是北齊石窟具有代表性...
摩崖佛龕(鳳凰山瘞窟)、南天門、降香十八盤等。鳳凰山林木豐茂,地表層巒疊嶂,丘陵起伏,是國家瀕危珍稀鳥類黑鸛的重要棲息地。鳳凰山之龍山景區山高壁陡,谷狹壑險,或孤峰獨秀,或群巒橫黛,或形若蒼龍游雲,或神似怪獸臥嶺,置身其中,奇趣無窮。鳳凰山因其秀麗風光,被闢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國家AAAA級景區,...
原敦煌研究所編號的492個洞窟中除第461—465窟外,其餘均集中在南區;北區主要是工匠的居住所、僧人修行的禪窟及埋葬廠骨的瘞窟,除極少數洞窟之外,一般均無彩塑或壁畫。敦煌研究院於1988-1995年對北區洞窟進行發掘清理,除原敦煌研究所北區已有5個洞窟的編號,另外對原無編號的北區洞窟編號243個。至此莫高窟現存...
摩崖佛龕(鳳凰山瘞窟)72孔,是當時存放高僧靈骨舍利的地方。龍翔佛寺遺址所在的“五四花果山”,山頂地勢平坦,呈橢圓形,約50平方米,地面長滿荊條、山丁等植物,在地表暴露有“三燕”(十六國時期前、後、北燕)到隋唐時期的磚塊、土層內亦含有此時期的磚塊。在花果山西坡下,一處向陽且西、北、東三面有土...
敦煌莫高窟北區洞窟新編窟號說明——兼談以往北區洞窟諸家編號 關於敦煌莫高窟北區石窟資料 敦煌隋唐瘞窟形制的演變及相關問題 敦煌莫高窟北區洞窟所出多種民族文字文獻和回鶻文木活字綜述 敦煌莫高窟北區石窟新發現的文獻及其學術價值 試論敦煌莫高窟北區出土的波斯銀幣和西夏錢幣 俄藏敦煌藝術品與莫高窟北區洞窟關係蠡測 敦煌...
文化人類學視域下伊洛河沿岸的唐代胡人部落——以龍門石窟新發現的景教瘞窟為緣起(下)關於唐代龍門石窟中圓形束腰台座坐佛像的研究 關於龍門石窟西山南部地區諸窟的編年 千手眼大悲像的初步考察——以大足寶頂為例 大足寶頂山石窟千手觀音妝金史探析 大足石刻慈覺禪師宗賾研討——以寶頂山大佛灣《報德經變》刻慈...
文化人類學視域下伊洛河沿岸的唐代胡少——以龍門石窟新發現的景教瘞窟為緣起(上)大足石刻《報恩經變》疏理研討——寶頂山大佛灣《報恩經變》圖經為例 四川地區佛教摩崖造像發現與研究 探索數位化時代石窟寺田野考古的新方法 吐峪溝石窟壁畫線描集圖解 北朝時期水波紋髮髻佛像及相關問題研究 山東北朝佛教造像因素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