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 國病毒分類委員會第四次報告》是198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 國病毒分類委員會第四次報告
- 作者:(紐西蘭)馬修斯(Matthews, R.E.F.)等
- 出版時間:1987年5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類別:生物學、基礎醫學
- CN:130313493
《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 國病毒分類委員會第四次報告》是198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 國病毒分類委員會第四次報告》是1987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本書根據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第四次報告《病毒的分類與命名》譯出,它反映了國際病毒分類與命名的最近進展概況。病毒的分類首先是依據核...
大麥條紋花葉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簡稱BSMV) 。根據國際病毒分類命名委員會第四次報告歸屬於大麥病毒組。這種病毒在世界範圍內都有廣泛的分布,由於種子能傳毒,隨著世界性種質資源的流通,BSMV傳遍各大洲,一度嚴重影響世界大麥的產量。分布地區 北美、太平洋島嶼、澳大利亞、保加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黑龍江...
《病毒的分類與命名》是198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F.芬納。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第二次報告《病毒的分類與命名》譯出,它反映了近代國際病毒分類與命名的概況。分類首先是依據寄主的種類,即:多類寄主、只寄生於脊椎動物、只寄生於無脊椎動物、只寄生於植物、只寄生於細菌(噬菌體)的病毒...
本書採用了2001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VTV)公布的第七次病毒分類和命名報告的病毒分類體系;在總論部分以較大的篇幅系統地介紹了病毒的結構特點、複製原理、致病機制及其防治策略;在各論部分有選擇地介紹了與中國人民健康密切相關的多種病毒的特性,以便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能掌握分子病毒學全貌及其最新研究進展。圖...
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病毒的分類與命名》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現代R·E·F·馬修斯。內容簡介 全書27. 5萬字,介紹病毒54個科或組109屬的名稱、名稱來原、主要特徵及所屬成員,列舉了尚未分類的病老或類似病毒的生物體,介紹了新近的“國際病毒命名規則”。
一、植物病毒的發現 9 二、植物病毒學的發展 9 三、植物病毒學的展望 11 主要參考文獻 13 第二章植物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14 **節 病毒的分類 14 植物病毒學 一、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 14 二、病毒分類與命名的歷史沿革 16 第二節 病毒分類的原則和標準 19 一、病毒分類原則 19 二、病毒分類標準 20 第三節 ...
2011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第九次報告中將冠狀病毒分為 α、β、γ 以及新假定的一個屬,即δ冠狀病毒屬共四個屬。2012年9月,新型冠狀病毒在沙特被發現,因與非典病毒同屬冠狀病毒而得名,目前尚未找到醫治該病的有效辦法。不過沙特衛生部網站上提供了...
病毒分類 有關病毒的分類,世界各國均以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報告“病毒分類與命名”中的描述為準。最初的披膜病毒科只包括甲病毒屬(Alphavirus)和黃病毒屬(Flavivirus),在76年增加了風疹病毒屬(Rubivirus)和瘟病毒屬(Pestivirus),使該科病毒總計達4個屬。進一步研究發現黃病毒屬成員的基因組結構和基因轉錄...
《病毒的分類與命名》是1974年科學出版社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P.懷爾狄。圖書簡介 本書根據病毒學專題論文集卷五《病毒的分類與命名》譯出,它基本反映了近代國際病毒分類與命名的概況。分類主要依據核酸的類型及股數,其次是病毒的大小、形態、結構,再其次是感染宿主的類型等。關於病毒的命名問題,目前意見尚...
有三種類型的流感病毒:甲型、乙型和丙型。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人類和多種不同動物。乙型流感病毒僅在人際傳播並引起季節性的疾病流行。丙型流感病毒既可以感染人類,也可以感染豬,但病情通常較為溫和,而且很少進行報告。流感病毒顆粒外臘由兩型表面糖蛋白覆蓋,一型為植物血凝素(即H),一型為神經氨酸酶(即N),...
1984年正式命名為雙RNA病毒科。在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第4次報告中,作為可能的雙RNA病毒科。在1991年ICTV第5次報告中,正式獨立 為一個新的科,僅設一個屬[CD2]雙RNA病毒屬。在1995年ICTV第6次報告中,將雙RNA病毒 科分設三屬,即水生雙RNA病毒屬(代表種為傳染性胰壞死病毒)、禽雙RNA病毒屬(代表...
1986年,該病毒的名稱被統一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以更好地反映病毒導致免疫缺陷而不是導致癌症的性質。1987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確認了此名稱。存活條件 存活地點 愛滋病病毒廣泛存在於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以及唾液、尿液、乳汁、腦脊液和有神經症狀者的腦組織中,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中的病毒濃度...
由於腸道病毒在病毒學上的分類是屬於無外套膜(non-envelop)的病毒,因此它對於周遭環境的抵抗力很強,可以耐酸達pH 2,故不會被胃酸破壞,可以通過胃酸到達腸道繁殖,這也是它被命名為腸病毒的原因之一;腸道病毒對乙醇(ethanol)亦具耐受性(tolerance),故酒精對腸道病毒並無抑制作用;腸道病毒甚至可以對抗一般的...
根據中央保守區的序列差別,PSTVd組還可進一步分為PSTVd亞組和蘋果銹果類病毒(ASSVd)亞組。由於類病毒之間可能發生重組,某些類病毒,特別是某些新發現的類病毒,可能是原有的兩種類病毒的重組體,這就增加了類病毒分類的困難性。 〖BT4〗2.類病毒的結構 以PSTVd為例,由於廣泛的分子內鹼基配對,PSTVd在...
由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迎芳研究員領導的研究組和饒子和院士領導的研究小組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在國際上率先揭示了流感病毒聚合酶關鍵部分PA亞基與PB1多肽複合體的精細三維結構。流感A病毒聚合酶由三種蛋白組成——PA、PB1和PB2,是轉錄和複製的關鍵。兩個小組報告了禽流感病毒H5N1 PA 的C-端區域在與P...
二、病毒結構和功能的兩重性 三、病毒病理學的兩重性 第六節 病毒研究的發展趨勢 一、全球消滅脊髓灰質炎 二、病毒功能基因組學和功能蛋白質組學的研究 三、朊病毒(prion)的分子生物學與疾病的控制 四、DNA疫苗的研究 五、病毒分子病理學研究 提要 第二章 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第一節 病毒分類與命名的沿革 一...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為常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發生變異,而人禽流行性感冒(簡稱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亞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6],病毒基因變異後能夠感染人類,感染後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嚴重的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種臟器衰竭導致死亡...
T.Tomiyama等將高密度正性顆粒包被純化的漢坦病毒抗原,採用高密度顆粒凝集試驗(HDPA)對病毒感染進行快速血清學診斷,對HTN病毒感染的檢測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對PUU、SN病毒的感染也有低水平的交叉反應。HDPA與IFA比較,敏感性相近,但比IFA更為簡便快速。W.Irwin等報告了現場調查中免疫印跡試驗在鼠類病毒抗體...
第四節 病毒的模組進化 一、微觀進化和巨觀進化 二、模組進化理論 三、病毒基因組中的功能模組及其進化 第五節 病毒的起源 一、退化論 二、起源於最原始的能自我複製的分子 三、起源於寄主一細胞RNA和/或DNA組分 第六章 植物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第一節 病毒分類進程 第二節 病毒分類和命名準則 第三節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將完善三級醫院收治老年重症患者監督考核機制,建立三級醫院收治老年重症患者和陽性患者“日報告”制度,並將收治情況納入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十一、《總體方案》明確對哪些人群開展健康調查?如何推進分類分級健康服務?主要是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尤其是合併基礎疾病(包括冠心病、腦卒中、...
已發現並命名的非細胞型微生物約有3600種,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ICTV)根據病毒核酸類型、顆粒大小、形態、衣殼對稱性,殼微粒數目及排列、有無包膜等對病毒採用一種非系統的、多原則的、分等級的分類法。2001年ICTV公布的病毒分類命名第七次報告中將病毒分為66個科、9個...
植物病毒分類也引用了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第八次報告(2005)的最新植物病毒分類系統。圖書目錄 第一章 熱帶園藝植物病害的概念及症狀 第一節 植物病害的定義 第二節 病害因子分析 一、植物病害的病因 二、病害三角 第三節 植物病害的分類 第四節 植物病害的症狀 一、病狀 二、病徵 第五節 植物病害症狀...
首次在國內確定病毒性疾病的綿羊口瘡,首次在世界上確定氂牛的巴氏桿菌病。主編全國高校統編教材《獸醫微生物學》,參編全國高校統編教材《畜牧微生物學》、《獸醫微生物學實驗》,主譯《國際病毒分類與命名》。在國內外發表獸醫微生物學方面的科研論文數十篇。人生簡歷 1922年4月9日 生於江西省安義縣。1938年8月-...
持續時間一般為6~8年。其時間長短與感染病毒的數量和類型、感染途徑、機體免疫狀況的個體差異、營養條件及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在無症狀期,HIV在感染者體內不斷複製,導致免疫系統受損。此期可出現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或體徵,但一般不易引起重視。愛滋病期症狀 愛滋病期是感染HIV後的最終階段。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
二、病毒的發現時期 95 三、病毒本質的研究時期 96 四、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時期 96 第二節 病毒的形態結構和化學組成 96 一、病毒的特徵和定義 96 二、病毒粒子的形態和大小 97 三、病毒粒子的基本結構 98 四、病毒粒子的化學組成 100 第三節 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102 一、病毒分類的原則 104 二、病毒分類...
第四章 病毒和亞病毒 第一節 病毒的形態結構與功能 一、病毒的大小與形態 二、病毒的結構與化學組成 三、病毒的包含體 第二節 病毒的複製 第三節 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一、分類原則 二、命名規則 三、病毒分類系統 第四節 噬菌體 一、噬菌體的形態結構 二、噬菌體的一步生長曲線 三、烈性噬菌體的增值...
第三章命名與編目 第六條 命名 有關分類命名及統一譯名等事宜,由委員會的學術組協同有關方面負責。第七條 編目 (一)菌種目錄是國家掌握生物資源的主要依據,為此在委員會的領導下,組織有關人員,編制或修訂以下幾種目錄: 1.中國菌種目錄; 2.各保藏管理中心的菌種目錄; 3.國家專利或保密的菌種目錄...
2.其他類型麻疹 (1)輕症麻疹毒力減低型麻疹病毒感染,多見於在潛伏期內接受過丙種球蛋白注射者,或小於8個月的體內尚有母親抗體的嬰兒。發熱低,上呼吸道症狀較輕。麻疹黏膜斑不明顯,皮疹稀疏。病程約1周,無併發症。(2)重症麻疹發熱高達40℃以上,中毒症狀重,伴驚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藍色者,常有黏膜...
1956年,他發表分離沙眼病毒成功的報告,得到世界醫學界的承認,被譽為“湯氏病毒”,並推動了對鸚鵡熱和鼠蹊淋巴肉芽腫病原的研究。由於有了病原體可供系統研究,微生物學界才正式確定沙眼與鸚鵡熱和鼠蹊淋巴肉芽腫的病原體,同屬於介乎細菌與病毒之間的微生物,從而在微生物分類學中又新增添一個衣原體目,沙眼病...
現任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Committee for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類病毒小組(Viroidstudy group)委員, 國際果樹病毒及嫁接傳播性病害學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tudyof Virus and other Graft Transmissible Diseases of Fruit Crops, ICVF)科學委員會成員, Canadian Journal ofPlant Pat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