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測定培養

病毒測定培養是通過顆粒計數法、間接計數法或感染效價法測定病毒數量,用人工方法培養細胞後再接種病毒,使病毒在活細胞內大量增殖。病毒人工培養方法包括動物接種、雞胚培養和細胞培養(器官培養、組織培養和細胞培養),其中常用的為細胞培養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病毒測定培養
  • 外文名:Virus culture
  • 套用學科:環境微生物
  • 適用領域範圍:環境生態
  • 測定方法:顆粒計數法、間接計數法等
  • 培養方法:動物病毒培養、噬菌體分離培養
病毒的測定,病毒的培養特徵,病毒的培養基,病毒的培養,動物病毒的培養,噬菌體的分離培養,

病毒的測定

樣品中的病毒數量可用顆粒計數法、間接計數法或感染效價法進行測定。
(1)病毒顆粒計數法
病毒顆粒計數法可直接用電子顯微鏡計數。它通常被用於已知形態病毒的濃縮樣品的計數。其測定方法是將病毒樣品與已知濃度的乳膠小顆粒均勻混合,然後將混合液均勻噴灑在已包被的樣品方格網上,分別計乳膠顆粒和病毒顆粒數目。病毒的濃度可由樣品中兩種顆粒的比例和乳膠顆粒濃度計算得出。
(2)間接計數法
用血細胞凝集試驗計數是分別將紅細胞與一系列10倍稀釋的病毒樣品混合,再觀察結果。以能引起血細胞凝集的最高稀釋倍數(或稀釋倍數的倒數)為病毒的效價。
(3)病毒感染效價測定法
病毒(噬菌體)感染效價測定法與以下的病毒培養方法基本相同。

病毒的培養特徵

(1)病毒在液體培養基中的培養特徵
將噬菌體的敏感細菌接種在液體培養基中,經培養後敏感細菌均勻分布在培養基中而使培養基渾濁。然後接種噬菌體,敏感細菌被噬菌體感染後發生菌體裂解,原來渾濁的細菌懸液變成透明的裂解溶液。
(2)病毒在固體培養基上的培養特徵
將噬菌體的敏感細菌接種在瓊脂固體培養基上生長形成許多個菌落,當接種稀釋適度的噬菌體懸液後引起點性感染,在感染點上進行反覆的感染過程,宿主細菌菌落就一個個地被裂解成一個個空斑,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

病毒的培養基

病毒是專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細胞內才能生長繁殖的超微生物。因此,病毒的培養基要求苛刻,專一性強。其敏感細胞要具備如下條件:① 必須是活的敏感動物或是活的敏感動物組織細胞;② 能提供病毒附著的受體;③ 敏感細胞內沒有破壞特異性病毒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病毒進入細胞可生長繁殖。
不同種類的病毒其培養基是不同的。
脊椎動物病毒的培養基有:① 人胚組織細胞(如人胚腎、肌肉、皮膚、肝、肺、腸等器官的細胞);② 人組織細胞(如扁桃體、胎盤、羊膜、絨毛膜等);③ 人腫瘤細胞(如Hela細胞、Hep-2細胞、上皮癌細胞等);④ 動物組織細胞(如猴腎和心臟、兔腎、豬腎細胞等);⑤ 雞、鴨胚細胞(如肌皮和全胚細胞);⑥ 敏感動物(如猴、兔、羊、馬、小白鼠、豚鼠等),腦炎病毒最宜選用幼齡小白鼠作敏感動物。
植物病毒的培養基:與植物病毒相應的敏感植株和敏感的植物組織。
噬菌體的培養基:與噬菌體相應的敏感細菌,如大腸桿菌噬菌體用大腸桿菌培養。

病毒的培養

動物病毒的培養

動物病毒的培養方法有動物接種、雞胚接種和組織培養技術。現在動物接種很少用,僅柯薩奇A病毒組(腸病毒)的分離仍用此法。雞胚常用於分離流感病毒,雞胚的羊膜腔和尿囊腔用作常規注射部位,如痘病毒被注射入絨毛尿囊膜上,以呈現在尿囊膜表面的痘斑或痘皰進行計數。現在,組織培養技術已廣泛套用,下面略作介紹。
(1)動物病毒的空斑試驗
① 單層細胞的製備和培養:用無菌小刀將動物組織切成0.5~1 mm的小塊,用平衡鹽溶液(Hank’s或Earle’s)洗滌數次,加體積分數5%胰酶消化10~15 min(有的消化時間長至30 min,甚至十幾小時),將細胞間的“間質蛋白”水解,使細胞分散,將胰酶沖洗掉,吹散細胞並計數。加入含牛血清的生長液,分裝,保持37 ℃溫度,培養2~3 d即長成單層細胞,以備培養病毒用。還可經傳代後再培養病毒。
② 病毒樣品的採集與製備:病毒存在於動、植物病灶的組織、體液、分泌物、糞便、下水污泥、活性污泥、污水、河水、湖水、海水等處。病毒樣品有三種狀態,它們的採集和製備有所不同。固體病毒樣品採得後,加液體培養基製成懸液,以10000 r/min離心10 min,去雜質,取其上清液備用。液體病毒樣品則直接以10000 r/min離心10 min,去雜質,取其上清液備用。空氣病毒樣品採用真空泵抽取至長有宿主菌的平板上,或是將長有宿主菌的平板打開蓋,在空氣中暴露30~60 min以收集。若樣品中病毒濃度大則要適當稀釋,若樣品中的病毒濃度小則要濃縮。
③ 動物病毒的接種與觀察:將病毒懸液置於單層細胞的表面,經適當時間孵育,使病毒最大限度地吸附在宿主細胞上。再將軟瓊脂或羧甲基纖維素注入鋪在單層細胞表面,再經一定時間培養,結果在單層細胞上呈現出空斑。以出現的空斑數判斷病毒數。
所謂空斑是指原代或傳代單層細胞被病毒感染後,一個個細胞被病毒蝕空成空斑(亦稱蝕斑)。一個空斑表示一個病毒。所以,通過病毒空斑單位的計數可知單位體積中含有的病毒數。
(2)系列稀釋終點
首先將病毒稀釋成一系列稀釋懸液,將病毒系列稀釋液接種到含宿主細胞的培養管中(三管至五管法),或接種到敏感的動物體內,經適當的溫度培養後,藉助顯微鏡觀察細胞形態的改變(細胞病理效應CPE),並觀察培養管的變化,由渾濁轉變至清。還可觀察感染動物出現死亡、癱瘓或其他病變。記下每個系列稀釋液陽性樣品的百分率和病毒的稀釋度,作圖可得到病毒的滴度或終點。
所渭病毒的滴度是:指能產生培養管中的50%CPE(細胞病理效應)的最高病毒稀釋度(即最少的病毒量),稱為TCLD50。(組織培養感染劑量)。若是敏感動物則用ID50(使50%的敏感動物發生變化的感染劑量),或LD50。(引起50%敏感動物死亡的致死劑量)表示病毒的滴度。

噬菌體的分離培養

用雙層瓊脂法培養,在實驗的前一天在滅菌的培養皿內倒入10 mL適合某種宿主菌生長的瓊脂培養基,待凝固成平板後置於一定溫度的恆溫箱內烘乾平板上的水分,取2~3滴宿主菌(每mL含10個細菌)於軟瓊脂培養基(融化並冷至45 ℃)中,再加入0.1 mL噬菌體樣品,搖動混勻後全部倒入,使鋪滿整個瓊脂平板上,凝固後,於一定溫度的恆溫箱中倒置培養一定時間後,取出計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