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病婦行
- 類屬:相和歌辭·瑟調曲
- 年代:漢代
- 作者:無名氏
- 體裁:雜言詩
- 地區:漢樂府
作品信息,原文,注釋,翻譯,賞析,藝術特色,
作品信息
【名稱】病婦行
【類屬】相和歌辭·瑟調曲
【年代】漢代
【作者】無名氏
【體裁】雜言詩
原文
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①
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②
亂曰:④
抱時無衣,襦復無里,閉門塞牖。舍孤兒到市,道逢親交,泣坐不能起。 從乞求與孤兒買餌,對交啼泣, 淚不可止。⑤
“我欲不傷悲不能已!” 探懷中錢持授交。⑥
入門見孤兒,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復爾耳,棄置勿復道。”⑦
注釋
①丈人:古時對男子的稱呼,這裡是病婦對自己丈夫的稱呼。
②翩翩:形容淚不可止。
④亂:樂節之名,古時樂曲的最後一章。
⑤褥:短衣。牖(yǒu):窗戶。舍:放置。親交:親近的朋友。從:從而。餌:糕餅之類的食物。對交:對著朋友。
⑥探:拿取。
⑦空舍:房間裡空無一物。行復爾耳:又將如此。爾,如此。道:說。
翻譯
婦(我)長年累月生病,叫丈夫(你)到跟前,有最後一句話要叮囑,可是還沒來得及說話,不覺淚就嘩嘩撲簌落下。
“兩三個孤兒拖累了你,不要使我的孩子挨餓受寒,有過錯不要捶打,他們也即將夭折了,請你一定要記住我的話。”
抱孩子沒長衣,短衣又破爛的沒了衣里。只好緊閉門窗,堵好縫隙。留下孤兒到市場去買食物,半道上遇著親友,哭得坐在地上起不來,請求親友替他買食物,對著親友不停的哭泣,止不住的淚流。
我想不傷心不能停止!把手伸進懷裡掏錢,拿在手裡鄭重地交給親友。
回家開門看見孤兒,啼哭著讓我抱他。進門後無奈的在空空的屋裡走來走去。“還是不要說了,也許用不了多久,孩子和我一樣會死去。”
賞析
樂府是漢代仿效周朝設定的管理音樂的機構,相當於周朝的“左師”,樂府掌管天子、朝廷的包括宴飲、朝會、祭祀的樂章。樂府負責採集當時民間歌謠,也邀請當時有名文人進行創作,但是都沒留下姓名。因此漢樂府的詩歌大多作者不可考。
漢朝經歷了大一統的興盛之後,專制集權的力量逐漸偏離方向,貧富差距懸殊,一個空前強大的民族也行將崩潰,還有什麼可以期待?對未來的迷茫,生活的悲苦,對國家的自信心滑落。統治者的腐敗導致了社會經濟衰退,人民生活貧苦不堪,各種社會悲劇表現出來。因此漢樂府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社會心態都是悽苦、悲愴的基調,也反映了人的個體意識得到認識。
“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是漢樂府的總體特色,對個體所受壓迫的敏銳的現實感,使得本詩歌具有深刻的批判力量。
本詩共分兩段,從開頭至“思復念之。”為第一段,寫病婦臨終時對丈夫的囑咐。開頭“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從病婦方面落筆單刀直入,直敘其事。
妻子長年勞累,久病不愈,將不久於人世了,把丈夫叫到床前,必須在咽下最後一口氣前交代他最放心不下的孩子。還沒有來得及開口,就嘩嘩落淚,泣不成聲了。自己長年累月的拖累丈夫,現在將要拋下他們,把孩子留給他一人負擔,實在覺得愧歉。孩子那么小,自己死了你要照顧好他們,犯錯了不要鞭打,不要讓他們餓著。人生想活活不成,到死又死不起,這是怎樣一種死都不得安息的悽慘。長期貧苦的生活,已使孩子極為虛弱,如果繼續挨飢受寒,他們也很快就會死掉!留在母親的心中的陰影是多么沉重的遺憾與傷痛。
第二段從“亂曰”開始至結尾,從病婦丈夫方面落筆。
先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饑寒交迫的悲慘畫圖:寒風凜冽,孩子啼泣。丈夫想抱孩子到集市買吃的,甚至都沒想到自己已身無分文。沒有來得及想,但是找不到長衣,僅有的短衣又是單的,抱出去勢必會凍死,只好緊關門窗,堵塞縫隙,放下哭鬧的孩子,獨自上市。妻子臨終囑託,不要使孩子受寒挨餓,對於窮人的孩子受寒是不可避免的,窮得衣不蔽體的孩子,自然也免不了窮的吃不上飯,挨餓受寒妻子臨終的寄託丈夫無法完成了。原諒丈夫吧,他現在唯一能做的,也只有暫時給孩子買點吃的了。
關門堵窗,或可擋風避寒,即使堵好了門窗,孩子能不受凍嗎?一個“舍”字,誰人能理解丈夫那欲離不忍,欲抱不得,憂鬱徘徊、悲傷絕望的動態心態? 幸運的是路上碰到了親戚朋友,父親求他為孩子買點吃的,男兒有淚不輕彈,自己境遇如此貧寒,叫他怎得不心酸。哭得坐在地上起不來,弄不清楚怎么會這樣。“對交涕泣,淚不可止”,同意反覆,丈夫窮途悲歌吟唱,這是他對子女的憐憫、對自身孤獨無助的傷感、對亡妻的哀悼懷念,呼天天不應,喊地地不語,丈夫也只得哭泣了。“我欲不傷悲不能已”,主婦死了,孩子尚幼且病,一家子面臨的是饑寒交迫的生活,這天要塌下來的慘景,怎能不叫人涕淚俱下,肝腸寸斷呢?丈夫是不想傷悲的,為了不辜負亡妻臨終的囑託,不能傷悲,可是怎么能?怎么不愁腸百結、紆曲難伸?
“探懷中錢持授交”,為此段結束之句,由哭訴悲傷轉為乞友買餌,一句之中連續三個動作,宛然可感父親“懷中錢”那溫熱的氣息,以及“持”的凝重、“授”的鄭重。此中之“啼”,緣於飢,餓,緣於寒冷,更緣於對母親的思念。一個“索”字,將孤兒暗淡的目光四處張望,繼而蹬腿舞臂,嚎啕呼喚啼哭,著急要母親的神態宛然畫出。
父親道逢親交,涕淚未盡,匆匆趕回家中,所見又是什麼呢?孩子嚷著要母親抱,孩子的哭泣讓父親也情不自禁跟著落淚,妻子已經不在了,我哪兒去找孩子的母親。徘徊空舍,丈夫疾首蹙額、呼天喚地的悽惶。室內饑寒交迫,家徒四壁。無食無物,也空在無母無妻。兒啼屋空,看著、聽著 ,悲劇氣氛濃郁無間,丈夫喘不過氣來。向蒼天發出“行復爾耳,棄置勿復道”的絕望呼叫,孩子的命運將同母親相似,還是拋開這一切,不要再說了。
藝術特色
善於選擇、表現富有詩意的場景。通過託孤、買餌和索母幾個細節,描寫了一個窮苦人家的悲慘遭遇。他們的語言行為、動態心態,皆如一出情節生動的短劇。作者不著一字說明,而人物個性畢現,悲劇主題自生,寫來沉痛悽惋,真切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