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疳
- 拼音:gān
- 筆畫:10
- 釋義:中醫指小兒的腸胃病
- 部首:疒
- 總筆畫:10
疳,中醫病證名,又稱疳證、疳疾、疳積。是一種慢性營養障礙性疾病。...... 疳,中醫病證名,又稱疳證、疳疾、疳積。是一種慢性營養障礙性疾病。 [1] ...
積滯是由乳食內積,脾胃受損而引起的腸胃疾病,臨床以腹瀉或便秘、嘔吐、腹脹為主要症狀。古人有“無積不成疳”、“積為疳之母”的說法。 ...
疳氣,表現為形體消瘦,面色無華,食欲不振為特點的疳病。西醫稱之為“小兒輕度營養不良”。...
疳:慢性營養障礙性疾病疳:黏膜部發生淺表潰瘍...... 疳 這是一個多義詞,請在下列義項上選擇瀏覽(共2個義項) 疳:慢性營養障礙性疾病 疳:黏膜部發生淺表潰瘍 ...
夫疳瘡有數種,有血疳、風疳、牙疳、下疳之類。血疳者,乃髒中虛怯,邪熱相侵,外 乘分肉之間,發於肌膚之上。初如紫芥,破時血出,遍身行處成瘡,氣血損傷...
節疳,病證名。指疳疾患兒耳內生瘡,肌肉消瘦,骨節皆露的證候。多由腎經虛熱所致。治宜滋腎清熱,用知柏地黃丸 。疳證是由於餵養不當,或因多種疾病的影響,...
(3)乾疳證①證候明顯消瘦,枯瘦如柴,面色萎黃或蒼白,頭髮稀疏枯黃,腹凹如舟,精神萎靡,懶言少語,冷漠呆滯,夜寐不安,頭大,項細,厭食,哭聲無力,便溏或清稀,舌...
疳疾,指小兒脾胃虛弱,運化失常,以致乾枯羸瘦的疾患。由多種慢性疾患引起,臨床以面黃肌瘦、頭皮光急,毛髮稀疏枯焦、腮縮鼻乾,唇白,瞼爛,脊聳體黃,咬甲斗牙...
骨疳,出《小兒藥證直訣》。即腎疳。腎疳,五臟疳之一。出《小兒藥證直訣》。...... 又名骨疳、急疳。《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症見“上熱下冷,寒熱時作,...
土疳之名出《諸病源候。目病諸候。針眼候》。又名偷針、土疳、土瘍。相當於西醫所指的麥粒腫。...
疳濕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東醫寶鑑·外形篇》卷四引《得效》。主治婦人陰蝕瘡。...... 以綿帛蘸湯,以溻瘡處,日二度,溻後拭乾,取疳濕散,糝敷瘡上。疳...
氣疳,出《小兒藥證直訣》。即肺疳,五疳之一。又名疳(匿^蟲)。疳證兼因鬱熱傷肺,出現咳嗽氣逆,咽喉不利,多涕,或鼻下生瘡,壯熱憎寒等證。治宜清肺瀉熱...
梅毒硬下疳是由梅毒螺旋體所產生的一種冉冉傳染性疾病。常初發於外生殖器的部位,經淋巴液、血液而進犯全身各器官,因而臨床症狀與體徵多種。另一方面梅毒又可陳年...
疳積藥,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腺花香茶菜Isodon adenanthus (Diels) Kudo的根。分布於四川西南部,貴州西南部,雲南西部、中部及中南部。具有健脾利濕,鎮吐理氣之...
驚疳,即心疳。見《嬰童百問》。 心疳,五疳之一。又名驚疳。症見患兒面黃頰赤,眼白中有紅絲,壯熱,有汗,煩躁,口舌生瘡,胸膈煩悶,睡喜伏臥,食欲不振,...
(4)疳積重者,刺出全是稠質粘液,輕者粘液夾血,未成疳者無粘液而見血。隔日或隔2、3日針挑1次,一般針挑3-6次,粘液漸少,直至無粘液,僅見血為止。...
乳疳,病名。乳房部癰疽經久不愈之病證。出《外科啟玄》卷五。...... 乳疳,病名。乳房部癰疽經久不愈之病證。出《外科啟玄》卷五。證見乳房部生有瘡腫,...
肝疳,以面目、爪甲發青,眼澀而睜眼困難,目視昏暗,或夜盲,甚見單腹脹大,青筋暴露,大便色青等為主要表現的疳證。...
疳瘦,病證名,出《小兒藥證直訣》,指疳疾肌肉消瘦,形骸骨立。...... 疳瘦,病證名,出《小兒藥證直訣》,指疳疾肌肉消瘦,形骸骨立。中文名 疳瘦 釋義 病證...
口齒疳,病證名。出《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七。疳疾毒熱攻胃上口犯口齒的證候。《小兒藥證直訣》:“初發之時,小兒口臭,上乾胃口,氣息臭郁,漸進損筋,齦肉...
脊疳,病證名。病人極度消瘦,致使脊骨突出似鋸。為臟腑精氣極度虧損之象,見於慢性重病患者。 宋·楊士瀛《仁齋小兒方論》:“脊疳者,蟲蝕脊膂,身熱羸黃,積中...
②近衛淋巴結腫大 出現硬下疳後1~2周,部分病人出現腹股溝或近衛淋巴結腫大,可單個也可多個,腫大的淋巴結大小不等、質硬、不粘連、不破潰、無痛。...
古代文獻中,又稱此病為口破、口疳、口瘍,發生在舌的稱舌瘍。可見於現代醫學的口腔潰瘍。瘡瘍皆屬於火,但有實火與虛火的區別,如因菸酒不節,或多食肥甘厚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