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疳,五疳之一。又名氣疳、疳(匿^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肺疳
- 外文名:Pulmonary cyanosis
- 類型:醫學
- 定義:疳證兼因鬱熱傷肺
肺疳,五疳之一。又名氣疳、疳(匿^蟲)。
肺疳,五疳之一。又名氣疳、疳(匿^蟲)。...... 疳證兼因鬱熱傷肺,主要症狀有咳嗽氣逆,咽喉不利,多涕時啼,腹脹、泄瀉米泔樣糞便、乳食減少,口有腥氣、皮毛...
疳癆 病證名 出自《顱囟經》。一作疳勞。屬肺疳重證。症見面色(白光)白,骨蒸潮熱,午後兩顴發赤,精神疲倦,時有乾咳或咽痛,睡中盜汗等。 《育嬰秘訣》:“...
較常見的,如以五臟分類及病因病理命名的有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腎疳、疳癆、蛔疳等。以症狀命名的有疳熱、疳渴、疳瀉、疳痢、疳腫脹、疳黃等;以病變...
節疳,病證名。指疳疾患兒耳內生瘡,肌肉消瘦,骨節皆露的證候。多由腎經虛熱所致。治宜滋腎清熱,用知柏地黃丸 。疳證是由於餵養不當,或因多種疾病的影響,...
小兒疳證,文獻中又稱疳疾,疳積,五疳,諸疳等,是兒科四大證(痘麻驚疳)之一,也是小兒常見病。歷代醫學文獻有關疳證的內容相當豐富,但至今尚未見有其文獻整理之...
氣疳,出《小兒藥證直訣》。即肺疳,五疳之一。又名疳(匿^蟲)。疳證兼因鬱熱傷肺,出現咳嗽氣逆,咽喉不利,多涕,或鼻下生瘡,壯熱憎寒等證。治宜清肺瀉熱...
定義 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腎疳等五種疳證的合稱。 套用學科 中醫內科婦科兒科(一級學科),兒科(二級學科) 以上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較常見的,如以五臟分類及病因病理命名的有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腎疳、疳癆、蛔疳等。以症狀命名的有疳熱、疳渴、疳瀉、疳痢、疳腫脹、疳黃等;以病變...
疳,中醫病證名,又稱疳證、疳疾、疳積。是一種慢性營養障礙性疾病。...... 較常見的,如以五臟分類及病因病理命名的有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腎疳、疳癆、...
【來源】《金鑒》卷五十二。 【組成】桑皮(炒)、生地黃、天冬、前胡、桔梗、蘇葉、防風、黃芩、生甘草、當歸、連翹(去心)、赤苓。 【主治】肺疳。面白,氣...
連膽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入門》卷六。主治小兒五疳。心疳,舌乾多啼;肝疳,乾啼,眼不轉睛;脾疳,搭口痴眼,口乾作渴;肺疳,聲焦皮燥,大便乾結;腎疳,...
清肺飲,中醫方劑名。出自《仁齋直指小兒方論》卷三。主治①《仁齋直指小兒方論》:小兒肺熱疳(匿蟲),蝕為穿孔,汁臭,或生息肉。②《世醫得效方》:肺疳咳嗽...
斂鼻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幼科折衷》卷上。具有斂瘡之功效。主治肺疳。多啼咳嗽,口鼻生瘡,昏昏愛睡,體瘦肢軟,吐血瀉膿,大便滑泄。...
組成: 赤小豆、當歸、地榆、蘆薈、青黛、瓜蒂、黃連各等分,雄黃少許。 出處: 《幼科折衷》卷上。 功效:斂瘡。 主治: 肺疳。多啼咳嗽,口鼻生瘡,昏昏愛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