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漢語二級字,讀作疔(dīng),其本義是疔瘡,中醫指發病迅速並有全身症狀的小瘡,堅硬而根深,形狀像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疔
- 拼音:dīng
- 部首:疒
- 五筆:USK
- 倉頡:KMN
- 鄭碼:TAI
- 筆順:丶一ノ丶一一丨
- 字級:二級(3758)
- 平水韻:下平九青
- 異體字: 疒
- 注音:ㄉ一ㄥ
- 總筆畫:5+2
- 四角:00121
- 電碼:3995
- 結構:左上包圍
- 區位:8059
- 統一碼:7594
現代釋義
- 病名。一譽您陵迎種毒瘡。形狀類似豌豆,常生於表皮內毛囊汗腺等處。初起形如粟粒,上有白色膿頭,腫硬劇痛,患者每發寒熱。
古籍釋義
字源字形
音韻方言
字形 | 韻書 | 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滲協海音 | 釋義 | 索引 |
疔 | 集韻 | 梗 | 平 | 青 | 端 | 開 | 四 | 全清 | 當經騙和章切 | tɛŋ | 243.10.3 | ||
梗 | 入 | 麥 | 泥/娘 | 開 | 二 | 次濁 | 尼厄切 | ȵɐk | 740.1.4 |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疔 | 丁 | 耕 | 丁 | teːŋ | 見素問 |
字頭(重定向至“疒”)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疒 | 牀 | 士莊 | 崇 | 陽開 | 陽 | 平聲 | 三等 | 開口 | 陽 | 宕 | 下平葛熱十陽 | dʐʱi̯aŋ | dʒĭaŋ | dʒiaŋ | dʒiɑŋ | dʒɨɐŋ | dʐiɐŋ | dʐɨaŋ | chuang2 | zriang | driang | 病也又女戹切 |
疒 | 疒 | 尼戹 | 娘 | 麥開 | 麥 | 入聲 | 二等 | 開口 | 耕 | 梗 | 入二十一麥 | næk | næk | nɛk | nɐk | ɳɣɛk | ɳɯæk | ɳəɨjk | ne4 | nrek | naek | 疾也尼戹切又仕莊切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