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疒
- 外文名:sick
- 拼音:nè bÌng
- 注音:ㄋㄜˋ
- 部首:疒
- 總筆畫:5
- 五筆:UYGG
- 筆順:41341
- 筆順讀寫:點橫撇點提
- 倉頡:IIM
- 鄭碼:TAAA
- 四角碼:00100
- 統一碼:7592
- 結構:獨體結構
- 詞性:動詞、名詞
- 造字法:會意
- 異體字:𤴳、疔、𤴫、𤕫
“病”的二簡字,後停用。疒,拼音:nè,注音:ㄋㄜˋ,釋義:1.倚,靠著。2.病。3.手足麻痹。4.漢字部首之一。5.同“疾”,急速。疒是一個會意字,甲骨文像...
方名下(疒番)錠組成蛇床子5錢,枯礬1兩,川椒3錢,樟腦3錢,雄黃4錢,芥穗3錢,五倍子3錢,硇砂3錢。功效清熱,去濕,止癢。主治陰門刺癢,濕熱下注,潰流黃水。用法...
化(疒番)錠製法 編輯 上為細末,煉老蜜加豬膽汁1兩為錠,3錢重,用棉紙裹,絲繩拴,蠟紙包嚴裝盒。化(疒番)錠功能主治 編輯 ...
方名下(疒番)丸藥方枯礬6兩,銅綠5錢,桃仁1兩,雄黃1兩,五味子5錢。功效除小腸濕熱。主治婦人陰中生物,如蛇如茄,名曰陰挺,痛癢難忍。用法用量用時納陰中。...
化(疒立口)清肺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名方》。具有助肺利溫,清熱化疹的功效。主治濕溫病臂和腹部等處出現白痞,大便液穢如漿色,小便渾濁如滑石粉。...
原作“疒”。《廣韻》:“疒,病也。"甲骨文字的字象一個人躺在床上出汗的樣子(人和床都豎著寫)。後來加“丙”旁以表聲。古代稱輕病為“疾”,重病為“病...
疫是形聲兼會意字,疒(nè)為形,役(省略彳)為聲,役也表意,役指服兵役、勞役者,疫指服役的人患的疾病,即傳染病。...
(1)zhèng,形聲。從疒,正聲。本義:霍亂症,症狀。(2)zhēng,形聲。從疒,徵(zhēng)聲。本義:癥結。...
“冬”意為“終止”、“(一年)到頭”。“疒”與“冬”聯合起來表示“病痛到頭”。本義:余痛)同本義(僅表示身體上的難受)〖ache;pain〗疼,痛也。——《...
病也。從疒可聲。《五行傳》曰:“時卽有口痾。”烏何切 [3] 疴說文解字注 (疴)病也。鴻範五行傳鄭注同。從𤕫。可聲。烏何切。十七部。五行傳曰...
癆,形聲。從疒( chuáng),表示與疾病有關,勞聲。本義:積勞瘦削。...... (1) (形聲。從疒( chuáng),表示與疾病有關,勞聲。本義:積勞瘦削)...
【午集中】【疒字部】 病; 康熙筆畫:10; 頁碼:頁772第06(點擊查看原圖)【唐韻】【集韻】【正韻】??皮命切,音寎。【說文】疾加也。【玉篇】疾甚也。【...
“疒”與“昜”聯合起來表示“(皮膚)病的擴散”、“癰瘡的大面積潰爛”。) 本義:癰瘡的潰爛。引申義:潰爛的癰瘡。 同本義 [sore] 瘍,頭創也。――《說...
丹痧病,又名丹疹、爛喉痧、爛喉(疒丹)痧、疫痧、疫喉、喉痧。因其咽喉紅腫糜爛,疹色鮮紅如丹,故名。...
“疒”與“昷”聯合起來表示“熱病”。本義:熱病(中醫術語)。說明:熱病是指帶有體溫升高即發燒症狀的流行性傳染病。 同本義 前日被瘟官打的棒瘡…好不疼痛!...
【午集中】【疒字部】疸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5 《唐韻》丁乾切《集韻》得案切,𠀤音旦。《說文》黃病也。《內經》目黃,溺黃赤,安臥者黃疸,已食...
“疒”與“倉”聯合起來表示人體表皮上出現的粟米堆垛樣的膿腫。7.創,字從倉從刀。“倉”本義指粟米的堆垛,轉義指人體表皮上出現的粟米樣膿腫。“倉”與“刀...
中醫指小兒的腸胃病 部首 疒 總筆畫 10 目錄 1 基本信息 2 詳細解釋 疳基本信息 編輯 疳gān部首:疒部外筆畫:5 總筆畫:10筆順...
“疒”與“倉”聯合起來表示“粟堆樣的腫塊”。本義:皮膚上粟堆樣的腫塊。 癰、癱、疽、癤等的總稱 [sore;skin ulcer] 瘡,瘡痍也。——《玉篇》 所惡成...
部首:疒; 部首筆畫:5 部外筆畫:5 總筆畫:10 疲詳細解釋 編輯 疲 pí 【形】 (形聲。從疒,從皮,皮亦聲。“皮”本指“動物皮張”,轉義指“柔軟”。“...
病字頭“疒”登字頭“癶”春字頭“ ”四字頭“罒”虎字頭“虍”3、同時夾著文字上下者稱為框衣字框“衣”國字框或大口框“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