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異(yí yì)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猜疑離心,疑惑詫異,出自《後漢書·桓譚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疑異
- 拼音:yí yì
- 解釋:猜疑離心,疑惑詫異
- 舉例:數從 劉歆 、 楊雄 辨析疑異
- 注音:ㄧˊ ㄧˋ
解釋,出處,
解釋
(1).疑義異文;疑問異議。
(2).猜疑離心。
(3).疑惑詫異。
出處
《後漢書·桓譚傳》:“能文章,尤好古學,數從 劉歆 、 楊雄 辨析疑異。”《後漢書·曹褒傳》:“諺言‘作舍道邊,三年不成’。會禮之家,名為聚訟,互生疑異,筆不得下。”
《後漢書·董卓傳》:“明年春, 傕 因會刺殺 樊稠 於坐,由是諸將各相疑異, 傕 汜 遂復理兵相攻。”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洪端明入冥》:“忽曛黑中一山橫前,有竅如月,數百人皆自此入。心方疑異,而身亦度竅矣。”《三國演義》第一○四回:“卻說 魏延 在本寨中,夜作一夢,夢見頭上忽生二角,醒來甚是疑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