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偽經

疑偽經,佛教用語。中國古代佛教徒自己撰述而假託“佛說”並借漢文翻譯形式出現的佛教經典,被稱為“偽經”;懷疑為“偽經”的則被稱為“疑經”。在佛教經錄中往往把二者合稱為“疑偽經”。古印度所出之佛經雖有許多假託之佛說,但中國佛教徒歷來把從印度、西域傳入的經典一概視為“真經”。南朝齊梁僧祐《出三藏記集》卷五“新集安公疑經錄”引道安的話說:“經至晉土,其年未遠,而憙事者以沙標金,斌斌如也。而無括正, 何以別真偽乎?”下引疑經目錄二十六部二十六卷。此後歷代增加很多。隋法經《眾經目錄》錄“疑惑”佛典五十五部六十八卷,“偽妄”佛典一百四十二部三百三十五卷;唐道宣《大唐內典錄》卷十“歷代所出疑偽經論錄”錄一百八十三部三百三十四卷;唐智昇《開元釋教錄》卷十八之“疑惑再詳錄”列目十四部十九卷,“偽妄亂真錄”三百九十二部一千零五十五卷。因疑偽經不許編入《大藏經》,故大部分已佚失,但仍有一小部分被編入。近代以來在中國敦煌和日本寺院也發現一些。這些經典對研究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史,有重要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