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疑之頌
- 外文名: IN PRAISE OF DOUBT:HOW TO HAVE CONVICTIONS WITHOUT BECOMING A FANATIC
- 作者: [美]彼得·伯格
- 譯者:曹義昆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12-11
- 頁數:200
- ISBN:9787100095426
圖書信息,目錄,內容簡介,作者簡介,譯者簡介,相關評價,
圖書信息
副標題: 如何信而不狂
出版年: 2012-11
頁數: 200
定價: 30.00元
目錄
致謝
第一章 現代性的諸神
第二章 相對化的態勢
第三章 相對主義
第四章 基要主義
第五章 確定性和懷疑
第六章 懷疑的界限
第七章 中庸政治
索引
內容簡介
人類今天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世界,在互動交流中繁衍生息。然而,這樣的生存境況並非沒有張力存在。對於一些道德的爭議問題,當人們強烈堅持適相對壘的觀點時,該如何處置?當面臨攻擊性的基要主義的挑戰時,文化如何維持其和諧性?作為個體以及作為整個社會構成的我們,如何在道德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之間達到理想的平衡?根據世界知名的社會學家彼得·伯格和安東·澤德瓦爾德,答案在於——懷疑。
本書所言的“懷疑”並非是使人麻痹、因被形形色色的選擇所惶惑變得毫無決斷能力的相對主義的那種,而是指對“懷疑”的善巧運用。此種“懷疑”所持的“中間立場”,使人們能夠以堅定的道德認信勇敢前進,而不至陷入狂熱分子的誘惑之中。通過對宗教史上懷疑精神的追溯,本書闡釋了為什麼真理乃至宗教信仰也需要“懷疑”得以繼續存在和發展,以及民主自由時代下懷疑和道德之間的深刻關聯。
作者簡介
彼得·伯格(Peter Berger),國際知名的社會學家和宗教學家。自1981年起任波士頓大學社會學和神學教授,1985年任該校文化、宗教和社會事務研究所所長至今。早年與德國社會學家托馬斯·盧克曼合作的《社會實體的建構》,被認為是知識社會學領域繼舒茨以來的里程碑式著作。1992年,因其對文化研究的傑出貢獻,被奧地利政府授予“斯賓伯獎”(Manès Sperber Prize),並被羅耀拉大學、聖母大學、日內瓦大學、慕尼黑大學等校授予榮譽博士學位。他涉獵的領域極為廣泛,除宗教外,在世俗化、多元性、“全球化的多樣性”等方面也多有論著,在西方人文社科界引起了持久的關注和影響。主要著作有《漂泊的心靈:現代化過程中的意識變遷》、《現代化與家庭制度》、《人生各階段分析》、《神聖的帷幕》 、《知識社會學:社會實體的建構》、《資本主義革命》、《亨廷頓&伯格看全球化大趨勢》、《天使的傳言》 、《全球化的文化動力:當今世界的文化多樣性》、《世界的非世俗化:復興的宗教及全球政治》、《與社會學同游:人文主義的視角》、《現實的社會構建》等。
安東·澤德瓦爾德(Anton Zijderveld),荷蘭社會學家,曾分別就學於荷蘭和美國,獲得社會學和哲學兩個博士學位。自1985至2002年任教於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主要著作有《抽象的社會》(1972)、《論套話》(1979)、《福利國家的衰落》(1999)、《制度性強制》(2000)、《一種城市化的理論:城市的經濟和市民文化》(2009)等。這些著作多有英文版,在歐美國家反響頗大。
譯者簡介
曹義昆,曾就讀廈門大學哲學系,獲中國哲學專業碩士學位。曾在江西上饒師範學院朱子學研究所,從事傳統儒學的相關教學和研究。現為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從事西方宗教學理論研究。
相關評價
一本具有豐富實踐智慧的書。其作者對於統治當代生活的各種心智動力有著深刻的洞見,說清了很少有人能夠言明的問題。教育和宗教界的領導者尤其需要閱讀此書。它鮮明勾勒出能夠同時包納普通生存感受和本質性信仰的一種理智上負責任的方式。
—— 達拉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 南加州大學哲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