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氏隱龍(屬名:Yinlong)意為“隱藏的龍”,是基礎角龍類的一屬,生存於侏羅紀的中亞。它們是種小型、原始、二足的草食性恐龍,身長約1.2米。 當氏隱龍是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原始的角龍下目恐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當氏隱龍
- 二名法:Yinlong downsi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蜥形綱
- 目:鳥臀目
- 亞目:角足亞目
- 屬:隱龍屬
- 種:當氏隱龍(模式種)
基本資料,物種分類,發現歷史,生活習性,發現意義,系統分類,
基本資料
物種名稱:當氏隱龍
拉丁文學名:Yinlong downsi
生存年代:晚侏羅紀
生存地點:中亞
命名人:徐星 , 2006
命名來歷:屬名隱龍yinlong概念來自電影《臥虎藏龍》,種名downsi紀念於03年已故的Will Downs,他曾參與了多次中國的古生物田野挖掘活動。
物種分類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行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鳥臀目 Ornithischia
亞目:角足亞目 Cerapoda
下目:角龍下目 Ceratopsia
屬: 隱龍屬 Yinlong
種: 當氏隱龍 Y. downsi
發現歷史
一個由美國與中國古生物學家組成的聯隊,包括徐星、凱薩琳·福斯特(Catherine Forster)、吉姆·克拉克(Jim Clark)、以及Mo Jinyou等人,在2006年敘述並命名當氏隱龍。當氏隱龍的屬名來自於國語的“隱”及“龍”兩字,並參考了電影《臥虎藏龍》,因隱龍的發現地點接近《臥虎藏龍》在新疆的拍攝地點。“龍”是中國媒體常用來稱呼恐龍的字,因此也用在數箇中國恐龍的名稱中(帝龍、寐龍、五彩冠龍)。
當氏隱龍是隱龍屬的模式種(Y. downsi),是由已逝的Will Downs為名,他在發現隱龍的前一年逝世,曾參加過許多中國古生物挖掘活動。
隱龍的化石為單一異常保存良好的骨骸、完整的頭顱骨,是接近成年的個體,於2004年發現於中國新疆侏羅紀中到晚期的石樹溝組地層。隱龍發現於該組地層的上部,該地質年代為晚侏羅紀牛津階,接近1億5600萬年前。所有其他的角龍類都是發現於較晚的白堊紀。
生活習性
飲食:
發現意義
發現的隱龍標本非常完整,被鑑定為一未成年個體,身長約1.2米。從發現的標本來看,隱龍頭上沒有角,頭蓋骨背面上比較特殊,有角龍類的擴大化趨勢。 其他的特徵包括粗糙表面的上下顎骨和相對較短的前肢,估計隱龍是雙足行走的動物,這一點和其他小型的鳥腳類恐龍相同,是證明角龍類演化自小型雙足行走恐龍的證據。
系統分類
當氏隱龍(Yinlong downsi)的系統分類:
Ornithischia Seeley, 1887.
Heterodontosauriformes new taxon.
Marginocephalia, Sereno (1986).
Ceratopsia Marsh, 1890.
Yinlong downsi gen et sp nov.
分類依據:
當氏隱龍前頜骨前端具喙骨(Rostral bone),這是所有角龍類恐龍的共有的進步特徵。但是當式隱龍具3顆前頜齒、沒有發育顴骨角(jugal horn)和外顴骨(epijugal),這些特徵都顯示它處於角龍類恐龍最原始的位置上。當氏隱龍還具有很多腫頭龍類的特徵,如在鱗骨上具突出的結節狀的裝飾以及基蝶骨呈板狀。為頭飾龍類(包括角龍類和腫頭龍類)的單系性提供了更多的證據。另外當氏隱龍還具有一些異齒龍類的進步特徵,如都有3科前頜齒,這些新的證據在系統發育分析上支持了異齒龍類和頭飾龍類構成一單系,這一新的單系名稱命名為異齒龍形(Heterodontosaurifo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