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歷史可以觀看

當歷史可以觀看

《當歷史可以觀看》是2013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克力。本書講述了多年來徵集、編輯老照片的親歷親聞,結合隨附的近百張珍貴的歷史照片,探討照片在認識和研究歷史中的特有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當歷史可以觀看
  • 作者:馮克力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5-01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書籍目錄,

基本信息

書名:當歷史可以觀看
作者:馮克力
ISBN:9787549535590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定價:35.00元
分類:文學,散文隨筆

內容簡介

書中圖片,有些是新華社檔案圖冊里當年“不宜發表的”,有些是曾入“敵檔”、原存於公安局的敵偽檔案中的,有些是顛覆了我們教科書中的許多表述、讓“歷史成見”尷尬的;還有些來自我們的“私人照相簿”。作者由解讀“照片遭遇之種種”,觀看歷史,在“蔚為大觀的家國影像” 之外,凝視“個體生命與時代記憶”。
作者認為,攝影術的發明,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看待歷史的方式,從此,歷史由被回憶、被敘述,變成了可以觀看的。僅僅依賴照片雖然不足以構建系統的歷史敘事,但歷史敘事卻不能不因照片的存在與介入,而發生某些微妙的改變。照片是一柄雙刃劍,在以其具象、直觀的屬性,為歷史敘事與研究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常常讓一些“歷史成見”面臨尷尬。
攝影術的發明,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看待歷史的方式,從此,歷史由被回憶、被敘述,變成了可以被觀看的。本書作者正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圖片故事為我們重新解讀歷史,在這個過程中,歷史變得更加豐滿、生動,而那些經過了歲月積澱的照片也因此更有“意思”而這“意思”不是別的,正是後來歷史的演變所賦予、所附加於照片的那些價值。哪些照片是有價值的,哪些是沒有多少價值的,在經過了歲月的積澱之後,我們可能會看得更加清楚,甚至有時對同一張照片,今天和過去的觀感會形同天壤。

書籍目錄

■ 凝視記憶 / 陳丹青
……在中國,影像文化尚未養成普遍的知識立場,穩定的政治態度,並藉以維繫一種不假借文字的歷史眼光、歷史感——雖然今日中國到處充斥影像與照片。
■ 當歷史可以觀看……
……觀看者對於照片信息的關注與選擇,往往與拍攝者的主觀願望大異其趣,有時候攝影者作為畫面的主體呈現給人的,觀者卻熟視無睹,反而是畫面里那些毫不起眼的什物觸動了他的神經,引發了他的思緒,從而對某件史實、某個人物或某種社會現象獲得了新的認識。
■ 讓“歷史成見”尷尬的照片
……如果說上面這張照片,是以極具張力的視覺效果衝擊了我們的歷史成見的話,那么接下來這幅照片,卻不動聲色地向我們講述了平民庶眾面對時代變遷的另一種態度—— 一種有別於“宏大敘事”給定的態度。
■ 日常民國
……這張記錄民國首都民眾尋常生活的照片,以及畫面本身所透露出的安寧與祥和,正是那個時代的某種寫照。與通常印象里的“萬惡舊社會”,至少是大相逕庭。
■ 老照片的“價值”
……我們通常說,經過了歲月積澱的照片才有意思,而這“意思”不是別的,正是後來歷史的演變所賦予、所附加於照片的那些價值。
■ 照片“遭遇”之種種
……從晚清到北洋,到民國,到日本侵略,到國共內戰,到新中國建立,再到接踵而至一波一波的政治運動,政局變換之不測,社會動盪之劇烈,為數千年來所罕見,而沉浮其間的國人則往往昨是今非,今是昨非,天上地下,不堪其憂。於是,為了使作為“證據”的瞬間定格能夠達成或避免某種後果,無數的照片便難逃被抄檢、被藏匿、被銷毀、被塗改的種種命運。
■ 家庭合影里的倫理與時代
……這些不同時期的家庭合影,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折射出了不同時代的倫理與風貌,為後人研究中國家庭乃至社會的變遷,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料。這裡,筆者依據照片拍攝時間的順序介紹幾幅,從中或可窺見中國人在過去一個世紀裡,曾經有過的倫理傾向與生存狀態。
■ “不宜發表”
……就是這樣一幅極富現場感與時代意味的新聞照片,卻因領袖是背對鏡頭,而被歸入“不宜發表”之列,在通訊社的資料庫里沉睡了幾十年,直到《老照片》刊布後,始以“歷史照片”的面目得見天日。
■ 曾入“敵檔”
……中國傳統正史的敘事,只專注於朝代更替之類的“經國大事”,往往忽略百姓日常生活的細節,殊不知,正是這些司空見慣的細微末節,在默默生聚並傳遞著更深層的時代訊息。
■ 蔚為大觀的“家國”影像
2010年5月,星散海內外的蔣氏後人再度聚首,故地重遊,緬懷先祖。撫今追昔之餘,他們在七十六年前家族合影的同一幢建築前,拍下了又一張全家福,續寫了一個百年家族的影像記錄,給人留下無盡的回味。
■ 紀念集裡識滄桑
……“懷舊”部分輯錄了一些歷史照片,有蔣介石等政要四十年代到學校視察的留影、同學合影以及當年學生參加社會活動的照片;“生活”部分收錄了十三期同學現在的各種生活照,除了現生活在台灣的同學以外,還有1949年以後留在大陸以及移居海外同學的照片。
■ 進城
……這真是一張發人深思的照片!以其豐富而微妙的畫面語言,道盡了進城一刻之種種。但可惜的是,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尋遍各處角落也沒能找見,在此也就無法把它呈現給大家了。
■ 曾經的“蜜月”
……《老照片》里不乏反映中蘇“蜜月”的照片,以及當事人的回憶,為特定時期的中蘇關係留下了鮮活的記錄。
■ 1967年:定格在地質部大院
……1967年間拍攝於地質部機關大院裡的這組照片,具象地展示了“文革”時的社會人文環境,其所傳遞的信息,遠非區區本文所能概括。
■ 田間地頭的“政治”
……那時的新聞照片,十有八九是擺拍而來的。不過又想想,那年月田間地頭的“政治”又何嘗不是聽憑擺布的結果呢?
可見,實在是先有了聽憑擺布的“政治”,才有了各種擺拍的“新聞照片”。
■ 北京的氣候
……二十多年後的今天,面對這張照片,我和他們一樣感到羞愧,為他們,也為自己,為曾經被無常的命運捉弄過的每一個人。
■ 未被遺忘的孫明經
……這其中就有“文革”初,學院的造反派從孫明經家中強行抄走的上萬張底片和個人書信、日記等資料,這些底片和資料大多是孫明經三四十年代參加科學社會考察所留下的。
■ 個體生命與時代記憶
……照片因其自身所蘊含的豐富信息,有時無需藉助更多的文字解讀,便可以將人們帶入某個特定的時代,即使是那些尋常的家藏照也不乏這樣的功能。比起“宏大敘事”來,家藏的老照片,保留了更多的個體生命的溫度,這溫度既是個體的,也是時代的。
■ 後記 / 馮克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