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木江鄉,為西藏自治區北部那曲市聶榮縣的一個農業鄉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當木江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瑪崗村、當達村等
- 政府駐地:當馬爾貢
- 電話區號:0896
- 郵政區碼:853513
- 地理位置:那曲地區聶榮縣東北部
- 面積:1823平方公里
- 人口:0.1萬
- 方言:藏語
- 氣候條件:高原氣候
- 火車站:那曲站,安多站
- 車牌代碼:藏E
概況,沿革,基本簡介,行政區劃,班子發展思路明 黨員隊伍打先鋒,教育促進觀念變 樹立典型帶一片,文明之風深入心 全面小康現雛形,
概況
聶榮縣轄鄉。位於縣境東北部。常住人口2817人(2010年六普)。轄1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瑪崗村。
沿革
1962年設鄉,1972年改公社。1987年撤區並鄉,。1996年,當木江鄉人口約0.1萬,轄格那、多達、赤瑪、巴卓、困奶、托加布、馬丁、當木江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當馬爾貢;果雄鄉轄打查、左檔、白奶康、多種卡瑪、賽加瑪、嘎布、巴永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加德。2000年,果雄鄉常住人口1263人,當木江鄉常住人口1253人(五普)。2002年,撤銷果雄鄉,併入當木江鄉。
【2014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42424202:~201 210瑪崗村 ~202 220雪龍村 ~203 220拔卓村 ~204 220奎如村 ~205 220唐加村 ~206 220瑪地村 ~207 220多那村 ~208 220松慶村 ~209 220曲擦村 ~210 220帕格村 ~211 220列瑪村 ~212 220多珍俄瑪村 ~213 220貢墨米村 ~214 220桑果村
基本簡介
1962年建當木江鄉,1972年改公社,1981年復改鄉。鄉府駐當馬爾貢,距縣府169公里。面積1823平方公里,人口0.1萬,村村通簡易公路。該鄉以牧業為主,牧養氂牛、山羊、綿羊等。屬多災易災鄉,主要有雪災、旱災、風災。
行政區劃
當木江鄉轄15個行政村:瑪崗村、當達村、雪龍村、拔卓村、虧如村、唐加村、瑪地村、多那村、松慶村、曲擦村、帕格村、列瑪村、多珍俄瑪村、貢墨米村、桑果村。
班子發展思路明 黨員隊伍打先鋒
熟悉情況的人都說當木江鄉好,夸這裡的經驗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問到主要原因時,聶榮縣委主要領導同志一語中的:關鍵是有一個發展思路明確、真抓實幹的鄉黨委班子,以及一支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得好、善於打硬仗的黨員隊伍。
在當木江鄉黨委書記才旺堅參和鄉長加青的帶領下,鄉黨委一班人齊心協力,艱苦奮鬥,每人一匹馬、一個挎包,常年生活在草場和牧民之中。對此,他們說,我們是最基層的幹部,草場和牧民家就是我們的辦公室。組織上把我們安排在這裡,就是要讓我們改變這裡的落後面貌,帶領民眾儘快實現小康目標,使他們過上文明幸福的好日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一份力量。
才旺堅參和加青是一對好搭擋。他倆思考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增加民眾收入,使當木江鄉富裕起來。每次到縣裡和地區開會,他們都特別留意學習各兄弟單位好的經驗和做法,會後還專門前去取經。為此,才旺堅參曾專程到山南地區幾個脫貧致富的先進鄉考察取經。通過學習和思考,他們對當木江鄉的前景充滿信心。當木江鄉黨委在全鄉黨員大會上提出:要堅持從實際出發,以人為本,協調發展,畜牧業、蟲草業並舉,相互補充、互相促進,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努力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邁進。指導思想上的統一,促進了發展思路上的統一,一個全新的、重點突出的發展規劃在全鄉深入人心,成為幹部民眾行動的指南。
1998年底到1999年初,一場罕見的特大雪災降臨藏北草原。大批牲畜被凍死餓死,當木江鄉的黨員幹部不顧自己家中的損失,心中牽掛最多的是比自己更困難的民眾。他們回響鄉黨委號召,在各村黨支部的組織下,主動與貧困戶結對子,開展一對一幫貧助困活動。二村牧民玉德、魯祖家裡的牛羊死光了,既無糧食又無燃料,同村的兩名黨員桑布和布嘎挺身而出,帶頭把自家的牛羊、糧食和乾牛糞送到他們家中,鼓勵他們挺過難關。在黨員幹部的帶動下,全鄉上下到處呈現團結互助抗大災的感人場景,所有貧困戶都有黨員和民眾負責幫扶。民眾感激地說:“社會主義制度最好,黨和政府最親,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黨員和幹部最關心我們。”大災之痛和民眾的稱讚,使當木江鄉黨員幹部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進一步增強,為民眾謀利益辦實事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目前,全鄉15個行政村,每個村的貧困戶都有固定的黨員和富裕戶負責對口幫助,而且做到了經常化、制度化。
最典型的事例還是修公路。從當木江鄉駐地到庫如有一條16公里的羊腸山道,是全鄉民眾每年挖蟲草的必經之路。人們盼路心切,但只能望路興嘆,說這條路“只能是鳥飛的,不是人走的”。每年挖蟲草的隊伍中,常有馬匹失蹄摔下山谷。為修這條路,縣、鄉兩級領導想過不少辦法,都因最少300萬元的投資無著落而無法動工。2001年初,三村黨支部書記桑布,在妻子布爾丹的支持下,召集村里7名黨員商量修這條路的事。他感慨地說,黨號召我們加快發展,帶領民眾儘快脫貧致富。在上級撥款修路還有困難的情況下,難道我們就只有“等”這一招了嗎牽桑布的一席話,一下子把大家的激情點了起來。他們一致表示,沒有困難,要我們這些黨員乾什麼牎黨的號召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民眾的要求就是我們應盡的責任。要想富先修路,小康生活等是等不來的,只有靠我們的雙手和汗水才能實現牎他們說乾就乾,冒著零下二十幾攝氏度的嚴寒進駐工地,搭起帳篷,支起鍋灶,掄動鐵鎬、鐵錘,揮舞鋼釺、鐵鍬,頂風冒雪,日夜奮戰在修路一線。冬季的唐古拉山區,氣候惡劣,狂風暴雪常把工地上的帳篷吹得四處翻滾,正在做飯燒菜的鐵鍋、鋁壺也被掀翻,熱茶灑在地上轉眼間便成了冰塊。他們有的手掌磨起了血泡,有的腳被砸傷,有的耳朵被凍壞,但大家毫不在意,誰家裡有急事,回去處理完後馬上又返回到工地繼續堅持乾。由於他們是自發組織起來的,既無工資,也沒補貼,吃的用的全靠自己解決。工具不夠就從自己家裡拿,沒錢買炸藥就大夥湊錢買。布爾丹把孩子托給親戚照顧,大部分時間忙碌在工地上,為大家燒茶做飯,搞好後勤。起初,村裡有的民眾對他們的行為不理解:“沒翅膀也想飛,出主意的人不是瘋子也是傻子。”然而,他們的行動得到了當木江鄉黨委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才旺堅參號召全鄉黨員幹部向他們學習,並帶領鄉里的幹部到工地一起修路。黨員幹部為民造福和帶頭苦幹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民眾,先後有350多名民眾自發地加入到築路的行列。經過3年艱苦奮戰,這條公路終於建成通車。如今,鄉親們走在這條路上,不論是徒步的,還是坐車的,不論是挖蟲草的,還是跑生意的,都夸三村黨員幹了一件大好事。受此事啟發和鼓舞,當木江鄉統一組織,召集300多名能工巧匠,從2003年9月開始,利用縣裡支援的15000元炸藥,自己動手、集中會戰,僅用半年時間,又把原來一條25公里的羊腸便道,修成了能通車的鄉間公路。民眾高興地說:羊群吃肥草要靠頭羊領,有實幹精神這么好的黨員幹部帶著我們,建設小康社會的困難再大也不怕。
教育促進觀念變 樹立典型帶一片
如今的當木江鄉,人氣旺,事業興。這驕人的成績裡面,浸潤著鄉、村兩級黨組織對事業、對人民傾注的大量心血,演繹著他們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陳規陋習不破除,文明進步則無從談起;傳統觀念不改變,經濟社會就無法發展。”這是當木江鄉黨委的深刻體會,也是他們起步遇到的頭一道難題。號召人工種草,有人說祖祖輩輩沒聽說過,破壞了地氣要遭上天報應;鼓勵經商致富,有人擔心做生意是倒買倒賣,不務正業,怕被人瞧不起;提倡刷牙漱口,有人指責脫離實際,是瞎講究,瞧不起自己的民族習慣。最突出的一件事是打野狗。2002年初,針對全鄉野狗成災,經常威脅家畜,影響環境衛生,並有傳染疾病的危險,鄉政府決定集中開展一次滅狗活動。沒想到通知發出後,遭到很多民眾反對,說這是殺生,是造孽牞會給草原帶來災禍的。當木江鄉黨委強烈地感覺到,要想解決社會發展進步問題,必須首先從改變人們的觀念抓起。
在全鄉黨員幹部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培訓班上,當木江鄉黨委書記、鄉長帶頭談體會做輔導,並以“踐行‘三個代表’,我們應該怎么辦”為題開展討論,同時組織大家到外面參觀學習,然後發動大家回各村做工作,統一民眾的認識。借鑑兄弟縣的成功經驗,試點村人工種草喜獲豐收,牧草長了一米多高,民眾信服了,高興了,人工種草技術很快得到普及。鄉黨委積極鼓勵鄉、村幹部組織民眾走出大山,闖市場、串親戚,看社會變化,長現代知識,很快,人們的衛生習慣有了明顯進步,刷牙漱口的人多了,飯前洗手、睡前洗腳的人多了,勤換衣服的人也多了。鄉黨委因勢利導,結合開展爭創文明鄉村和文明戶活動,引導民眾認清消除狗患和保障人畜安全的意義。思想一通,阻力全無。全鄉一舉捕殺了200多條野狗。此事在藏北草原影響很大,受到全縣通報表揚。
從地勢上講,當木江鄉分南北兩部分,南部山高草場差,但盛產蟲草,北部水草豐美,牧場遼闊,但現金收入少。近年來,由於蟲草連年豐收,價格上漲又快,北部牧民到南部挖蟲草的人越來越多,南部牧民意見大,經常發生驅趕北部人的現象。北部民眾為了報復,見到南部牧民到北部放牧就追打,一度搞得雙方關係很緊張。當木江鄉黨委多次協調,分別找雙方村幹部和民眾談話,擺團結互助的道理,講共同富裕的必要。才旺堅參多次到南部做工作,找幹部和民眾談心,要求南部發揚風格,做出表率,最後雙方達成協定,每年挖蟲草季節,南部主動讓出一部分地段,歡迎北部牧民進駐,並熱情提供生活方便;北部民眾十分感動,公開表示歡迎南部民眾到北部放牧,從此雙方再沒有因挖蟲草和放牧問題發生任何矛盾。
隨著收入的不斷增加,民眾手裡的錢越來越多,賭博之風也隨之颳起。不少民眾沉迷於賭桌,影響了生活,破壞了家庭關係,甚至打架鬥毆動刀子。當木江鄉黨委及時召開民眾大會,一方面講清賭博給生產、生活和社會治安帶來的嚴重危害,一方面動員廣大村民對家庭成員中參與賭博的人進行教育和勸阻,並規定有賭博行為人的家庭不能評為“文明家庭”,已評上的也要摘牌。為了挽救不願悔改者,鄉政府專門開辦戒賭培訓班,組織學員集中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幫助大家從思想深處提高認識,並以懲罰的形式,要求他們義務拾乾牛糞,為鄉國小解決燃料問題。培訓班結束時,每個人都與鄉里簽訂了拒賭協定書,保證今後不再參與任何形式的賭博活動。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整治,全鄉賭博現象徹底消除,社會風氣明顯好轉。三村牧民阿布,曾因賭博輸掉八千元而與人發生矛盾,造成用刀捅傷人的嚴重後果。經鄉里教育後,他痛改前非,發奮努力,把心用在發展生產上,不僅生活質量提高,還買了2台“東風”車跑運輸,年收入超過5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戶。二村的晉美次仁因為好賭,輸得家裡牛羊沒剩幾頭,是村里出了名的貧困戶。禁賭教育使他深受觸動,不僅戒掉了賭癮,還貸款一萬元辦起了小賣部,開起了磨麵房,錢多了後,他又買了2輛“東風”車和一輛北京吉普跑運輸,日子越過越紅火,年現金收入達6萬多元。他感慨地說:“鄉黨委亞古嗜!幫我遠離了惡習,把我領上了致富路。”原先,有些年輕人賣了蟲草就進城瀟灑,錢不花光不回家,在比勤奮、賽發展的氛圍影響下,他們自覺克服揮霍習慣,有錢再不亂花了,而是攢著買汽車、買機車跑買賣,一門心思忙致富,謀發展。
條件落後的深山牧區如何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引導民眾儘快走上脫貧致富之路,是當木江鄉黨委思考最多的課題。新班子成立初期,他們廣泛發動民眾,逢會就講,要求各村黨支部掛帥,黨員幹部帶頭,廣開思路,廣辟財源,增加收入,可喊了一兩年不見效果。調查發現,不是黨員幹部不想乾,而是普遍苦於找不出好辦法。有的民眾說,如今連傻瓜都想富,可就不知道致富路怎么走。鄉黨委從中領悟到,“喊破嗓子,不如拿出樣子牎”要讓幹部民眾掌握致富辦法,必須用典型引路。
由於七村基礎條件比較好,班子幹勁足有朝氣,村委會主任布嘎頭腦靈活,點子多,鄉黨委決定以七村為試點。書記、鄉長輪流蹲在村里,幫他們定規劃,定項目,跑貸款。首先在傳統優勢項目上下功夫。一是抓好蟲草生產。採挖旺季有組織地發動全村勞力一齊上陣,僅此一項,年收入就達62萬元。二是提高畜產品質量,從信用社貸款5萬元,更新設備,改進加工條件和手段,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他們還採取了兩項措施。一是從信用社貸款10萬元,把村裡有經營頭腦的人組織起來,成立了畜產品經營小組,負責全村畜產品的統一收購和銷售,既形成了規摸、提升了質量、擴大了影響,又增加了民眾收入,調動了民眾生產積極性。三是發動民眾跑運輸做買賣,鼓勵和支持各家各戶剩餘勞動力,發展所長,各盡其能。很多家買了汽車,辦起了商店,把生意做到了那曲、拉薩甚至青海。
要把牧區與市場有機連線起來,經紀人的作用十分重要。對偏遠牧區的民眾來說,更是如此。為了發展和培養這樣的致富經紀人,鄉黨委費盡苦心。要找致富能手,全鄉可以排出十幾個,可有些致富能手不適合做經紀人,有些適合的又不願意做。凡是適合的,鄉黨委都努力做好說服爭取工作,並給予大力支持和鼓勵。三村村民布,頭腦靈活,經營有方,常年做生意,朋友多,訊息靈,不但在那曲鎮購買了私房,還積累了30多萬元發展資金。鄉黨委動員他帶頭做經紀人,開始時他有顧慮,一怕影響自己做生意,二怕搞不好擔責任,受埋怨。才旺堅參親自找他談心,講清做經紀人與個人做生意只能互相促進、不會互相影響的關係,並用他家遭受大雪災時,靠政府和民眾幫助過難關的經歷,希望他擔負起幫助鄉親們共同致富的責任。領導的信任和鼓勵,堅定了布為家鄉發展做貢獻的決心。流動資金不足,鄉里幫他貸款,人手不夠,鄉里選人配合。實踐證明,布當了經紀人之後,不僅搞活了畜產品的流通渠道,同時也擴展了自己的生意,收入更好了。在布的影響和帶動下,全鄉一批新的經紀人不斷湧現,成為活躍牧區經濟的骨幹。
文明之風深入心 全面小康現雛形
當木江鄉近幾年變化最大、最深刻的,還是民眾的生活質量。通過全鄉持續開展的文明創建活動,牧民們的現代意識日益增強,對生活標準的要求越來越高,普遍注重改變生活條件和發展生產,而且形成了互相比富的局面。
一是比家居環境。世代以遊牧為生的當木江人,過慣了一群牛羊、一頂帳篷的簡單生活,一年四季全家人跟著牛羊在草原上轉,生活條件差,抗災能力弱。多年來,政府大力號召並積極組織牧民建房,鼓勵定居與季節性遊牧相結合,民眾普遍有了固定住房。但由於人的觀念和生活習慣沒有改變,生活簡陋,環境髒亂差的問題仍很突出。結合創建文明鄉村、文明家庭活動,全鄉黨團員帶頭,興起了蓋新房、建新家的熱潮。看到一座座適合牧區又有現代品位的新房在各村落成,牧民們的眼球亮了,心裡動了,一家接一家幹了起來。新房逐漸增多了,人們又在房內裝飾和家具擺設上較足了勁。起初,各家都用黃土打室內地面,既平整又好打掃衛生。不久,有人從那曲鎮買回的塑膠鋪地,又光滑又亮堂,引得鄰居羨慕不已。接著,不少富裕戶又先後用上了磁磚和強化木地板,還購置了洗衣機、電冰櫃,用上了液化氣罐。在我們走訪的幾十戶牧民家中,多數家具齊全,擺放整齊,布置漂亮,卡墊又厚又軟,過去的土石坑,如今換成了雕龍刻鳳的木床,鋪的是海錦和沙發墊,用品應有盡有,給人以富足和溫馨之感。
二是比精神生活。物質條件豐富以後,當木江人對精神文明生活的渴求日趨強烈。各村之間的文體活動一年比一年活躍,規模越來越大,互相比賽,誰都不甘落後。兩個文明示範村建起文化室不久,其它13個村很快也跟著建了起來,而且有計畫有活動,發揮作用一個比一個好。文化室是村民們開展業餘文化生活的場所,也是村民們學文化的主要課堂。近兩年來,鄉文化站和各村文化室舉辦掃盲班49次,2000多人參加,成人脫盲率達到88%。村民們說,不識字跟牛一樣,想致富也找不到方向。村與村之間如此,戶與戶之間比得更凶。前些年,家庭安裝太陽能、買大彩電的,全鄉也屈指可數,可近幾年幾乎已經普及,而且不少人家還購買了家庭影院、VCD、卡拉OK等設備,不僅年輕人喜歡,一些老阿爸阿媽也常和孩子們一起唱一塊跳,特別是逢年過節和親朋聚會時,舉辦家庭歌舞會已成常事。我們在一些村里還看到,有些家庭房子外邊懸掛著高音喇叭,一問才知道,是戶主為方便村民特意安裝的,目的是讓鄉親們都能享受到音樂歌聲和新聞廣播。年輕人告訴我們,這裡電視信號不太好,他們經常到地區和縣城買流行光碟,看流行大片,聽時髦歌曲。雖然交通不便,深居大山,但這裡的牧民觀念一點都不落後。聽說七村民眾性文化活動搞得好,我們便趕到七村,正巧碰上他們賽馬和機車比賽剛結束,30多個身著藏式盛裝的年輕騎手,在各自嶄新機車映襯下,顯得格外彪悍豪氣。村委會主任布嘎介紹說,他們村每年最少要搞五六次文體活動,除了賽馬和機車比賽外,還有歌舞、拔河、抱石頭跑等,獲勝者由村里發獎。他見我們對每輛機車邊的音響感到好奇,便笑著說,這是小伙子們為放牧和進城路上聽音樂安裝的。大山裡的年輕人如此愛生活、會生活,令人感慨。
三是比清潔衛生。環境和個人衛生狀況,是評選文明村、文明戶的重要內容,也是衡量家庭成員文明素質的重要標準。以前,村民衛生習慣差,室內又黑又髒,室外牛羊糞遍地,人不洗臉不洗澡不洗衣,姑娘們放牧怕曬,普遍用酥油擦臉,如今這裡已大變樣。我們所到之處,村前村後清潔整齊,牛羊入圈,垃圾堆放有序。各家室內外都很乾淨,人畜飲水分開,臥室廚房分開。各村按照文明村的標準,普遍制定了《鄉規民約》,建立了衛生管理制度,要求每戶每周進行一次大掃除,定期組織檢查,對生活垃圾、爐灰等,由村里集中傾倒。四村衛生監督員多吉告訴我們,村里每周要檢查一次環境衛生和家庭衛生,月底進行講評,並將檢查結果作為評選“文明家庭”的依據。目前,全村男女老少愛清潔、講衛生蔚然成風,連孩子們玩耍時都互相告誡,誰亂扔髒物就去報告衛生監督員。衛生習慣的養成,不僅提升了人們的健康水平,也提升了人們的愛美標準。首先表現在服飾穿著上,不論大人小孩,都很講究穿戴,即便是舊衣服也很乾淨,大部分成年男女幾乎每人都有一兩件萬元以上的民族服裝;其次表現在衛生習慣上,漱口刷牙,睡前洗手洗臉洗腳,已成村民們的習慣,不少人外出也帶著刷牙工具,有的還養成了不定期進城洗澡的習慣。吃飯用筷子代替了手抓,吃肉後手上沾的油不再往衣服上抹,而是用上了城裡人用的手紙;再次表現在使用化妝品上,青年人包括中年婦女特別是姑娘們,紛紛告別了酥油擦臉的歷史,托家人和朋友從城裡買回各種化妝品、增白粉、防曬霜之類,比著打扮自己。求美比漂亮已成為當木江的社會時尚。
四是比勤勞致富。當木江人盼富裕、求發展的願望十分迫切。從山外傳來的各種信息,特別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使他們清醒地意識到,因循守舊、安於現狀只能永遠受窮,只有解放思想,廣開致富門路,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各村紛紛開展“破傳統觀念、立創新意識”大討論,發動幹部民眾出主意,想辦法。圍繞著如何發揮優勢,贏得市場這個主題,一個個謀跨越、奔小康的發展規劃形成了,完成了;一個個生財致富的點子出來了,見效了。有的村認為自己的草場好,決心走科學發展畜牧業、雙業並舉之路。七村更高一招,他們吸納各村之長,多業並進,在下大力抓好蟲草和牧業生產的同時,利用銀行貸款,組織剩餘勞動力搞汽車運輸,每年收入近百萬元。民眾之間比的勁頭更足。人們已不滿足於吃飽穿暖、牛羊成群,想得最多的是如何通過正當勞動賺到更多的錢。幾乎每個村都有一些家庭不僅養有牛羊,還買車跑運輸,開百貨店,開甜茶館,每年收入低的一兩萬元,多的十幾萬元。比勤奮賽富裕的社會氛圍,自然影響和帶動了懶漢們,一些多年沉迷於麻將、酒館的遊手好閒之人,自覺丟掉壞習慣,開始把主要精力用在勞動致富上,有的還成了做生意的能手。
當木江鄉,一個闊步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之路上的牧區典型。
當木江鄉,一面飄揚在羌塘草原上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鮮艷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