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尼采哭泣時

當尼采哭泣時

故事開始於身陷對病人肉慾幻想而無法自拔的名醫布雷爾,在關於撩撥男性的路逾傃蹎葿引誘下,試圖誘餌勸服尼采接受治療,卻面臨自己的“絕望”,於是歷經一場不知誰是病人、誰是醫生的心理治療,在治療可能隨時胎死腹中的情形下,經過幾許峰迴路轉,面臨高處不勝寒的疑慮,最後兩人以出科意料的方式,得以超越自己的人生困境。

基本介紹

  • 書名:當尼采哭泣時
  • 作者侯維之
  • 頁數:358
  • 定價:23.0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裝幀:平裝
圖書信息,簡介,

圖書信息

出版年: 2003-04-01
豆瓣評分8.5 (390人評分)

簡介

關於《當尼采哭泣》這本小說,從情節來看,是一篇高潮迭起的心理推理小說。作者假託19世紀末的兩位大師:存在主義大師尼采和醫學大師布雷爾,透過史料和名著中呈現的真實有中國歷史、思維觀念和人格特質,將兩人連結成醫生與病人,開啟一段扣人心弦的“談話治療”。 共22章。
山坡羊的書評
周末賴床,但是睡不著,只好躺著看書,讀的是vic推薦的《當尼采哭泣》。書中人物從歷史中截取,而情節是虛構的。大致說尼采有心理和生理上的問題,一個著名醫生布雷爾受託對他進行治療,那個醫生的助手則是佛洛伊德。
作者是極為著名的心理學教授歐文·亞羅姆,這本小說從一個側面可以理解為心理學的誕生過程,從醫學(布雷爾)和哲學(尼采)中為解決某些特別的病症(如偏頭痛)而產生。
書中,尼采並不是消極被治療,這放到如今的背景下很正常,但是當時並沒有專職的心理醫生,作為普通醫生而言,布雷爾怎么看起來都很憋屈啊,呵呵。事實上,在治療過程中,尼采極為強勢。
學歷史的時候,我們對幾百上千年前的生活的了解,只能由現有的資料推斷出來,但是推斷的結果不僅僅取決於資料,更取決於推斷的邏輯。即使資料一樣,採用不同的邏輯思路,甚至關注的角度稍微有些偏差,結果也會截然不同。不僅僅是歷史,對於我們日常而言,事實的真相也往往不可捉摸,能把握的僅僅是自己的態度。即,如果有人告訴你什麼事,希望你怎么做,你只能依據自己現有的知識和只會來判斷究竟發生了什麼。
尼采和布雷爾的談話就有些許這樣的氣氛,尼采被推薦來到布雷爾這裡,希望治癒自己的偏頭痛,推薦的人是與尼采有曖昧關係的年輕女子,因為該女子覺得尼采有自殺的傾向。布雷爾不能讓尼采知道自己的目的其實是希望治癒他的自殺傾向,從而想了許多辦法,誘使尼采更多的袒露自己。而尼采這方面防守的非常嚴格,甚至對自己受的苦難還有著相當程度的自傲——“任何苦難,如果不能殺死我,終將變成我的財富”,最為重要的是,尼采是真正的大師,心智和學識上都是,直覺也非常靈敏,且布雷爾醫生自己也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醫療困難重重。
兩個重量級人物各懷目的談話,是文中最有意思的部分。布雷爾說一些話,尼采會先紳士的感謝他的好意,然後揣測他說這些的真實含義,動機,等等,而後給予評價,通常都是惡意且直指內心的(直指內心的語言,在現代文明中,通常也是侵犯性的),布雷爾需要繞過這些直接的指控——這本身非常困難,然後努力證明自己目的的純潔性,再把談話繼續下去,從而陷入下一個循環。其中精彩之處,我難以表述,可見亞洛姆確實是頂級的心理學家。
作者還給出了他們二人每天分別之後對當天會面做的筆記,用作我們理解的參考,非常有趣。如前所說,別人的想法,我們通常不知道,只能揣度,看他們談話,我們自己也在揣度當時二位的想法,現在作者給了個機會,讓我們看著事實,或者說作者的想法:)
揣測可以分善意和惡意的。比如別人幫助了自己,可以認為他是好心,也可以認為他希望從我這裡得到什麼。尼采多疑,從而處於這樣的境地:無緣無故的好心從哪裡來呢?然而自己也未必能給他什麼好處。於是他考慮其他方面比如控制欲,即醫生希望幫助他從而對他以後的決定做出影響,醫生自己的說法是要挑戰醫學難題,和解決自我問題。當然由於尼采掌握的事實太少,也猜不出其實是女人的緣故。書中寫了不少,我也不轉述,太麻煩了。
對別人進行善意的揣測和還是惡意的,得到的結果相差之大,很有意思。意義之一在於,找到別人的真實目的,在善惡的交替中,慢慢靠近事實本身;之二在於,對自己明了,畢竟,對別人進行什麼樣的揣測,和自己當時的狀態很有關係,做出惡評,說明的到底是自己對此人的不信任,還是自己當時心情不太好等等,而且,“我對別人竟然心懷惡意”——這本身足以作為一個重要標示。
有時也想,何以尼采有如此堅固的立場,無論對方說什麼,都能從最壞的角度考慮,究竟是對自己強烈的信心還是深入骨髓的悲觀主義傾向作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