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塗縣白紵山

當塗縣白紵山

白紵山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縣城東南兩公里處,為姑溪河和青山河匯合之處。山高123米,山勢南高北低,形如臥獅。山中林木蔥鬱,素為攬勝狩獵之所。山巔舊有蒼松七株,姑孰八景謂之“白紵松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當塗縣白紵山
  • 地理位置: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縣城東南
  • 距縣城:2公里
  • 山高:123米
基本信息,結構,景觀,歷史,

基本信息

姑熟十詠之桓公井
桓公名已古,廢井曾未竭。
當塗縣白紵山
石甃冷蒼苔,寒泉湛孤月。
秋來桐暫落,春至桃還發。
路遠人罕窺,誰能見清澈?
白紵山感賦
夏傳壽
桓公飲戰馬,李仙賦詩篇。
當年嘆路遠,今朝咫尺間。

結構

規劃建設中的白紵山風景區 以白紵山為主體,北靠提署東路,南瀕姑溪河,東靠蕪馬高速,西鄰居住區,交通便利,區位優越;景區山清水秀,山體植被良好,自然條件較好。規劃總面積約6000畝,集休閒、度假、文化、娛樂、健身、會議接待等多功能於一體。

景觀

白紵山森林公園占地約4300畝,副景區凌雲山公園占地約1000畝。南側、北側休閒度假村占地分別約為400畝和300畝。整個景區規劃有桓公井、掛袍石、四望亭、興園禪寺等景點,同時恢復凌雲塔,改造和合洞,建設釣魚台遺址及五星墓群展示館等。項目規劃面積6000畝,建設面積46萬平方米。

歷史

白紵山原名楚山,因東晉大司馬桓溫駐節姑孰時,常與佐僚攜女樂登山宴會歌舞,好為《白紵歌》,故改為其名。南朝宋大明七年(463),孝武帝劉駿出獵,會師於此山。白紵山古蹟頗多,較著名的有桓公井、掛袍石、四望亭、臥仙杯、齊雲亭、興國禪寺等。桓公井據傳為當年桓溫所鑿,井水清澈,終年汩汩;井下有泉,常年不涸。傳說當年桓溫曾用此水飲馬,故此井又名“飲馬泉”。山上有一瘦削而立之石,高約六七尺,桓溫曾經用其掛袍,故名“掛袍石”。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慕名登山,追憶前賢,他的詩篇中對白紵山多有吟詠,其《桓公井》為《姑孰十詠》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