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文化生產中的微電影研究(孫婧著藝術學著作)

當代文化生產中的微電影研究(孫婧著藝術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當代文化生產中的微電影研究》是孫婧創作的藝術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8年2月。

該書對微電影的概念進行闡釋和厘定,考察了微電影的生產方式,從文化上討論網路傳播和院線傳播的區別,探討微電影的社會效應,著重論述了微電影這種媒體形式及其交往方式在多大程度、何種意義上重構了文化的公共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當代文化生產中的微電影研究
  • 作者:孫婧
  • 首版時間:2018年2月
  • 字數:235千字
  • 類別:藝術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以中國當代微電影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微電影的內涵和外延,剖析了微電影的電影語言、微電影與傳統電影在生產的構成要素和環節上的區別,揭示了微電影有別於傳統電影的獨特傳播方式,還論證了微電影作為一種新的電影體驗方式,呈現出了微電影傳播與接受的民間化特點,最後對微電影這種藝術表達方式體現的民間話語表述與文化公共性關聯進行了集中討論。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概述:中國當代影像與微電影
第二章 生活的引語:微電影的電影語言
第三章 全新的起跑:微電影的生產方式
第一節 亂:新媒體語境中的短片影像生存
第二節 微電影:當下現實與問題勘察
第一節 微電影的影像展示
第二節 微電影的敘事模式:“點”敘事
第三節 建構民間性電影美學
第一節 微電影生產工具的多樣化
第二節 誰是生產者:微電影的專業製片
第三節 微電影的技術運作
第四節 生產對象對真實與虛擬的同構
第五節 微電影生產者如何協調主體、客群、生產傳播機制
第四章 消解聖壇:微電影的傳播與接受
第五章 介入與擴散:微電影與文化公共性的關聯
第一節 微電影的傳播學考量
第二節 微電影的傳播空間和時間
第三節 微電影的客群分析
第一節 民間表達形態下文化公共空間的建構
第二節 “微電影共同體”的想像與創建
第三節 自我主體建構和“交往”運作
第四節 社會公共事件的參與和表征
第五節 社會權力場的介入與干預

作品思想

孫婧明確地站在電影藝術專業主義與電影美學自主性的立場上,討論並肯定了“微電影”的專業化製作路線、介入社會議題的生動活力與建構公共空間的重要意義,對“微電影”打破傳統電影的約束和桎梏的影像系統,以及恰當契合新媒體時代的影像精神予以高度評價,還在自我主體建構與交往運作的前提下,提出了“微電影共同體”的想像與創建。在孫婧看來,所謂中國當代微電影的民間表達,不僅是在抵抗體制收編與商業誘惑的過程中,對電影的獨立製作與草根寫作的反思,而且是在彌合精英思維與大眾文化的裂隙時,對電影的藝術性與商業性的擺渡;除此之外,還通過真實與虛擬的同構以及多元主體的民間立場,來實現中國電影互動式生產與接受的功能性,在對公共事件與社會權力場的介入和干預中,以拒絕失語的方式完成對權力本身的超越。
孫婧將“微電影”置放在電影生態里的一個獨立、自主而又開放、有效的中間環節,評定“微電影”的精神文化地位和藝術美學價值。在其重點列舉的一些“微電影”如《微博有鬼之系列》、小悅悅系列以及《老男孩》《行者》《特殊服務》《交易》等作品中,“微電影”的小螢幕美學、民間表達和社會責任、主體建構確實獨具特色,但也應該看到,“微電影”中的大部分,其實是並沒有如願顯現出“電影藝術專業主義”的平庸之作;即便“微電影”中最傑出的代表作,在精神走向、文化蘊含、技藝探索以及社會影響、經濟效益和國際傳播等方面,也沒有真正超出影院電影和電影長片。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該書獲第三屆四川省廣播影視論文論著推優活動三等獎、第二屆四川省廣播電視(含網路新媒體)論文論著評選活動著作類二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當代文化生產中的微電影研究》
2018年2月
四川大學出版社
978-7-5690-0367-3

作者簡介

孫婧,中共黨員,文學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國文藝理論學會會員,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員,四川省教育廳動漫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學會會員。現任教於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編導戲文系,主要從事文化研究和藝術批評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