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前言
這本書是很多思想匯集的產物,是集體互動的結果。
首先,這本書絕大部分來自於芝加哥大學諮詢中心的工作人員們的心理治療工作和研究。這個小組的很多思想和經驗都深深地滲入了此書,所以任何一個工作者都可以把本書中有關心理治療的理論看做是他自己的。這本書也充滿了分散在美國各地的治療領域的心理學家和工作者的觀點和經驗。作者希望能指出這些影響到他的觀點的人,列出那些可能在這本書中會發現他們自己的思想片段的人的名字。這些人是:阿科什萊恩(Virginia M. Axline),布洛克斯瑪(Douglas D. Blocksma),鮑爾(Oliver H. Bown),布特勒(John M. Butler),科姆伯斯(Arthur W. Combs),埃舍勒(Paul E. Eiserer),托馬斯·喬丹(Thomas Gordon),格魯門(Danold L. Grummon),海(Gerard V. Haigh),尼古拉斯·霍布斯(Nicholas Hobbs),霍根(Richard A. Hogan),科爾(Bill L. Kell),小EH波特(E.H. Porter,Jr.),維克多·雷米(Victor C. Raimy), 納撒里爾·拉斯金(Nathaniel J. Raskin),埃瑟琳·魯迪科夫(Esselyn C. Rudikoff), 伊莉莎白·西爾(Elizabeth T. Sheerer),朱勒斯·希曼(Jules Seeman),阿瑟·雪德林(Arthur J. Shedlin),威廉姆·史耐德(William U. Snyder),唐納德·斯里格(Donald Snygg),伯納德·斯坦佐(Bernard Steinzor),瓦爾特·約德(H. Walter Yoder)。這個名單中可能遺漏了那些與列出的人一樣有意義的人的名字,但是我相信,它基本包括了那些對本書內容影響最大的人。
另外,著者深深感謝伊萊恩·多夫曼(Elaine Dorfman),尼古拉斯·赫伯斯(Nicholas Hobbs),托馬斯·喬丹, 他們為這本書奉獻了獨立的章節,這些章節所涉及的領域是作者不太能熟悉的。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經常想起一位語義學家的觀點,他認為一個字真正的、真實的意義永遠不可能用詞語表達出來,因為真正的意義是事物本身。如果一個人要給出一個真正的意義,他應該把手舉起並指出去。這就是我想要做的。如果能夠的話我想拋開這本書里的所有話語,而指向治療中的體驗。這是一個過程,一個自在的事物(thinginitself),一種體驗,一種關係,一種動力。它不是這本書所說的它,也不是其他的書所說到的它,比一個植物學家對一朵花的描述或者一個詩人對一朵花的狂喜還要豐富一些。如果這本書能夠作為一個指向體驗的,對我們的聽覺、視覺和情感體驗的能力開放的信號指標,如果它能夠抓住某些人的興趣並讓他們更深地探索這個自在之物,它就完成了其目的。如果,在另一方面,這本書加劇了詞語交錯紛雜的堆積情況,如果其讀者得到了這樣的觀念——真理就是話語,就是鉛字,那么不幸的是這本書沒有達到它的目的。如果它居然墮落到變成“教室里的知識”——作者死氣沉沉的話語被分割並且灌輸到學生們的頭腦里,使生機勃勃的個體得以推行這些一度富有生氣現在卻變得死板和支離的思想和體驗,甚至根本意識不到它們曾經是富有生氣的——那么這本書最好沒有被寫出來。治療的本質是生活,是要被理解的。可悲的是,人類的溝通能力的不足以讓治療有必要冒風險把活生生的體驗轉化為詞語。當事人中心治療:實踐、運用和理論作者前言那么,如果這本書的目的不是簡單地在紙張上堆砌死板的詞語,它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這本書意圖傳達的是什麼?這本書是關於什麼的?請讓我試著給出一個答案,這個答案也許在某種程度上是這本書意圖傳達的真切的體驗。這本書是關於苦楚和希望、焦慮和滿足的,這些東西充滿了每位治療師的諮詢室。關於治療師和每位當事人建立的獨特的關係,也是我們在所有關係中發現的共同因素。比如我辦公室里坐在桌子角那裡的一位當事人,他正努力要成為他自己,然而對成為他自己又怕得要死——努力要看到他的體驗的本來面目,希望成為那種體驗,而又深深害怕這種前景。
這本書是關於我的,我坐在那裡和那位當事人一起,面對著他,盡我所能深刻、敏銳地加入他的內心鬥爭。這本書是關於我的,我試圖察覺他所有的體驗、意義、感覺、味覺、氣味。這本書是關於我的,在理解那位當事人時,我為我的人性易犯的錯誤而哀嘆:錯誤地看待他所看到的生活,這種錯誤就像沉重的物體下落穿過錯綜複雜、精巧細密的正在形成的成長之網。這本書是關於我的,我為自己能成為新的人格的助產士而欣喜——當我滿懷敬畏地站在一個正在形成的自我、一個正在出生的人的旁邊,我看到在這個出生的過程中我有重要的、促進的作用在其中。這本書既是關於當事人的,也是關於我的,我們帶著驚奇關注著整個體驗中的強壯的、有序的力量,這種力量在我們眼裡是深深紮根在整個宇宙中的。我相信,這本書是關於生命的,因為生命在治療過程中生動地展示了它自己——帶著它驚人的能量和巨大的摧毀能力,但也帶著它令人失衡的推力向著成長前進(如果提供了成長的機會的話)。但是這本書也是關於我的同事們和我的,我們承擔起了對這種生動的、充滿情緒的體驗進行科學分析的開創工作。這是關於我們在這方面的矛盾衝突的——我們強烈地感覺到治療過程豐富的變化性、複雜性、微妙性,我們同樣強烈地感覺到科學發現、分化是冷酷的、無生氣的、缺乏體驗的。然而我確信,雖然科學永遠不能製造出治療師,但是它對治療是有幫助的;雖然科學發現是冷酷和抽象的,但是它能幫助我們釋放出溫暖的、個人的、複雜的力量;而且,雖然科學發展是緩慢的、曲折前進的,但是它提供了我們所知的達到真理的最好途徑,即便是在像人類關係這樣精妙複雜的領域。這本書也是關於其他人和我的,當我們進行日常工作,發現我們受到了我們參與的治療體驗的影響。這本書是關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當我們試圖進行教學、領導小組工作、給工廠做諮詢、作為督導者和管理者提供服務,發現我們不能像我們以前那樣行事時。這本書是關於我們每個人的,當我們試圖面對治療給我們帶來的內在的進化時:如果我們的行為不被作為所有人的共同基礎的體驗所深刻影響,我們就永遠無法在課堂上講課,或成為一個委員,或者建立一個家庭。最後,這本書是關於我們所有人的,因為我們對這種體驗感到困惑——我們盡力把它納入一種智力框架,試圖建立起能包含它的概念。這本書在最深的程度上與我們有關,我們意識到詞語、形式、構架的不足,於是就和我們的當事人一起努力吸收這些我們體驗到的生動過程的所有因素。這本書是關於我們短暫的感受的,我們發展這些理論,希望能在這裡那裡擦出一些火花,能夠對整個治療領域有所啟發,對此領域的進步有所幫助。也許這些已經傳達出了這本書是關於什麼的某些觀念。但是這個前言還不能結束,因為還沒有說一句對那些真正寫作這本書的人們表示感謝的話。他們,這本書主要的作者擁有最天才的感覺——他們是和我們工作過的當事人們。對這些把他們自己和他們的衝突帶來給我們的男人、女人、孩子們,對這些帶著如此自然的善意,讓我們從他們那裡學習的人們,對這些向我們袒露他們的心靈和靈魂力量的人們,致以我們最深刻的感激。我們希望這本書配得上他們。卡爾·R·羅傑斯芝加哥,伊利諾伊我們用光照亮那幾次訪談的回憶,在日常和罪惡的沉悶歲月,與讓我們靈魂更加明智的靈魂在一起。他們告訴我們我們所想,告訴我們我們所知,讓我們成為我們內心所是。——愛默生《神學院致辭》,1938
作者簡介
卡爾.R.羅傑斯(1902-1987)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人本心理學的創始人。他認為人性本善,有自我實現的發展潛力;他創立的“當事人中心療法”主張心理治療師要有真誠關懷當事人的感情,在真誠和諧的關係中啟發當事人運用自我發展潛力促進自身的健康成長,增強自信心。
羅傑斯的心理療法在當今歐美各國廣泛流行。他認為這一原理也適用於教師與學生、父母與子女以及一般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他的影響遍及全世界,而且至今魅力不減。
圖書目錄
原書編者序作者前言 第一部分 當今的當事人中心治療
第一章 當事人中心治療的發展特性
第二章 諮詢員的態度和取向
第三章 當事人體驗到的治療關係
第四章 治療過程
第五章 三個其他問題:移情、診斷、適用性第二部分 當事人中心療法的運用
第六章 遊戲療法
第七章 以集體為中心的心理治療
第八章 以集體為中心的領導及管理
第九章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第十章 諮詢員與治療師的培訓第三部分 心理學理論的啟示
第十一章 人格和行為的理論參考文獻主題詞中英文對照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