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齒龍科

異齒龍科

本科包括以下幾個主要的屬:拉那龍屬、阿伯瑞冠頭龍屬、里考黑龍屬和異齒龍屬。它們的牙齒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徵:頰齒具有高的齒冠,齒冠像鑿子的形狀,前上頜骨和齒骨上都長有犬齒狀的牙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異齒龍科
  • 拉丁學名:Heterodontosaurus
  • :動物界
  • :鳥臀目
  • 亞目:頜齒類
  • 外文名:Heterodontosauridae
科類簡介,情報一覽表,外形特徵,生活習性,

科類簡介

異齒龍科(英文:Heterodontosauridae)
鳥腳類恐龍是恐龍大家族中重要的一支,它由一些變化多樣的素食恐龍組成,包括四個科:異齒龍科、棱齒龍科禽龍科鴨嘴龍科。鳥腳類恐龍雖然全部都是素食性的,但是由於適應於不同的生活環境,它們牙齒的形態和功能卻有著諸多不同,各科之間,甚至下屬的各屬之間差別都很大,充分顯示了恐龍對中生代地球生態環境的良好適應我們先來介紹異齒龍科。

情報一覽表

情報(INFOrmation)

中文名稱(Chinese)→
異齒龍
其它中文名稱(Chinese[OTHER])→
畸齒龍 | 奇齒龍
拉丁文學名(Name)→
Heterodontosaurus
發音(Pronounced)→
HET-er-oh-DON-toh-SAWR-us
含義(Meaning)→
它口中生有不同類型的牙齒
拉丁文中 heter為不同 | odon為牙齒


目(Order)→
Ornithischia 鳥臀目
亞目(Suborder)→
Genasauria 頜齒類
Cerapoda 角足龍類

科(Family)→
Heterodontosauridae 異齒龍科
屬(Genus)→
Heterodontosaurus 異齒龍屬
模式種(TYPE SPECIES)→
H. tucki 塔克異齒龍
其它種(OTHER SPECIES)→
...
錯誤歸屬種(MISASSIGNED SPECIES)→
...


時代(Period)→
侏羅紀早期 Hettangian to Sinemurian
分布(Found in)→
南非開普省 |中國
發 現地層(Stratum)→
...


食性(Diet)→
植食
典型狀態(Length up to)→
長0.9--1.5米
推測體重(Mass)→
10公斤


發現者(Discoverer)→
Crompton & Charig,1962
命名者(First described)→
Crompton & Charig,1962

外形特徵

不同的屬顯示了對素食性不同程度的特化:阿伯瑞冠頭龍屬的頰齒排列疏鬆,齒冠對稱,有一個明顯的齒環,齒根不加粗,與齒冠明顯地分開;拉那龍屬的齒冠與阿伯瑞冠頭龍屬類似,但是齒冠靠得很近,甚至一些牙齒出現了重疊現象;在里考黑龍屬中,牙齒齒冠仍然對稱,但內外兩邊具有凸起的輪廓,較粗的齒根有輕微的收縮,而且靠近齒環,齒冠的長度在比例上要比其寬度大得多。在異齒龍中,齒根粗大,其橫截面有點近似方型而不是圓形,沒有齒環或齒根不收縮,齒冠不對稱,下牙齒冠外面較直,內面較凸起,而上牙齒冠的情形卻正好與此相反。凸起的表面具有釉質,而較直的表面不具有釉質,然而在阿伯瑞冠頭龍屬和拉那龍屬中則在兩邊均具有釉質。這一科的牙齒趨向於齒冠較高。在拉那龍屬中,沿著橫向嵴有一對向內傾斜的磨蝕面,說明了其上下頜的運動是嚴格垂直的。在其它的屬中,牙齒的磨蝕面則通常是從一個牙齒連向下一個牙齒的

生活習性

很明顯,異齒龍科是一類活躍、敏捷、兩腳走得很快的素食恐龍,主要取食地表或灌木叢中的植物。它們首先吃高於地面1米以下的植物,前上頜骨吻端部分牙齒缺失,角質緣的產生以及前上頜骨前邊緣變窄,說明了它具有對植物進行相對選擇的能力,由於與前齒骨相咬合,前上頜骨牙齒產生了一個磨蝕面,表明這些牙齒不僅能夠穿破被咬住的食物,而且還可以切斷它。它們的第一顆前上頜齒小,形狀像釘子,稍微彎曲;第二顆較大,靠近舌頭的一面有一個小的舌架,與第一前上頜齒類似;第三前上頜齒為犬牙狀,兩邊的邊緣小齒都有小範圍的小鋸齒。所有這些前上頜齒均完全地被一層釉質覆蓋著,齒冠內表面有一個磨損面,是與前齒骨和它的嘴鞘的上邊緣不斷咬合的結果。
在阿伯瑞冠頭龍屬的標本中,前上頜齒列沒有犬齒狀牙齒,可能它們代表的是雌性個體或幼年個體。阿伯瑞冠頭龍屬的頰齒呈鑿刀狀,小齒狀突起僅位於齒冠最上部的1/3,前後邊緣明顯分開,因而,遠的小齒與牙齒的基環相連結。在齒冠頰面中部有一個寬的突起的跡象,但沒有棱的出現。在阿伯瑞冠頭龍屬中,上頜齒列各個牙齒齒冠的頂端不是對稱就是稍微指向後方,有4-7個小齒指向齒冠頂部,並且由前邊緣與基環相結合。
在異齒龍屬中,齒冠高而強壯,大的初級棱位於齒冠頰面的中央,其餘的棱比初級棱均顯得稍微有些弱,在最外邊的棱和初級棱的中間發育有單一的次級棱,沒有齒環。在異齒龍屬的標本中均發現有極度磨損的牙齒,牙齒磨蝕面的角度隨著動物年齡的增長而增大,其範圍從45度到65度。而在拉那龍屬中,相關的角度可達75度到80度。
所有這些細小的差異,都說明異齒龍科內各個屬的恐龍在對生態環境的適應中具有對不同的小生境的細緻選擇,這種細緻的選擇說明,恐龍在中生代確實是能夠充分利用所有陸地生態位的成功的動物類群。
異齒龍科(Heterodontosauridae)是鳥腳亞目(Ornithopoda)的一個科。體長1-2米,體重一般小於20KG。異齒龍科是一類活躍、敏捷、兩腳走得很快的素食恐龍,主要取食地表或灌木叢中的植物。它們首先吃高於地面1米以下的植物,前上頜骨吻端部分牙齒缺失,角質緣的產生以及前上頜骨前邊緣變窄,說明了它具有對植物進行相對選擇的能力,由於與前齒骨相咬合,前上頜骨牙齒產生了一個磨蝕面,表明這些牙齒不僅能夠穿破被咬住的食物,而且還可以切斷它。它們的第一顆前上頜齒小,形狀像釘子,稍微彎曲;第二顆較大,靠近舌頭的一面有一個小的舌架,與第一前上頜齒類似;第三前上頜齒為犬牙狀,兩邊的邊緣小齒都有小範圍的小鋸齒。所有這些前上頜齒均完全地被一層釉質覆蓋著,齒冠內表面有一個磨損面,是與前齒骨和它的嘴鞘的上邊緣不斷咬合的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