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異葉黃鐘木一個小到中等大小的樹,它可以長到高度18m,直徑60cm。樹皮有皺紋,有狹窄的柱狀冠與對生的掌狀複葉。有3-5張小葉,葉片橢圓形至倒矛尖形或倒卵形,6-16cm長,革質,葉端尖銳或鈍角,基部鈍角到圓形;表面光滑,邊緣整齊,葉柄 3-12cm長。大型白色至淺紫色的完全花,少數幾朵簇生在終端和側邊,偶爾單朵出現。成熟的果實是深褐色,果莢雪茄狀,約8至20公分長,直徑6.5mm,有許多有翅的種子,每一個約2cm長。
生長環境
異葉黃鐘木在波多黎各和加勒比地區其它地方廣泛地生長在廢棄的牧場和次生林,出現在乾燥或潮濕的天然森林,除了海拔最高的盧基約山脈和中部山脈,能容忍退化的土地和廢棄的農場地,常在這些地方形成機乎純種的植群。在多種土壤類型都生長良好,但此類植物喜歡深的粘土。在波多黎各出現在砂質、石灰質、粘土和重質土壤,土壤呈酸性或鹼性反應,土壤來源為殘留、沖積或堆積。最常見於山坡和山脊,但也被發現在河床附近的平台。加勒比地區異葉黃鐘木特別常見於乾燥的沿海林地和次生林。可生長於任何土壤類型,如果有水分,可適應貧瘠或退化的土壤。
異葉黃鐘木在波多黎各,主要是在春季或旱季開花,樹葉會完全落盡。其它時間會零星開花,5月到6月長出果實,7月到9月果實掉落 ,全年大部分時間都可以在樹上找到。它的種子囊沿兩條線裂開,種子散播離開親株,距離可達 100公尺以上,這取決於天氣條件。種子在空曠地方發芽,形成緻密的新生幼苗。熱帶林業研究所在1940年中期進行了一些種子實驗:“風乾的種子每公斤約有70000顆,平均含水率百分之31,種子收集後直接播種在苗床,2個星期內,發芽率達百分之九十;延遲3周播種,種子活力下降至約百分之55,延遲5周后沒有種子發芽;長時間儲存使用的種子,水分含量為100%、75%、50%、25%在室溫和4°C(40°F),25個月後,以最低含水率和溫度得到最佳發芽將近55%。”
分布範圍
原生地:南美;
已知引進地區:大洋洲及太平洋。
詳細生長和入侵國家如下:
原生國家及地區: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巴哈馬、巴貝多、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古巴、多米尼加、多米尼加共和國、格瑞那達、瓜德羅普、牙買加、馬提尼克、蒙特塞拉特、荷屬安的列斯群島、波多黎各、海地共和國、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美國維京群島等。
入侵國家及地區:美屬薩摩亞、安圭拉、百慕達、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庫克群島、斐濟、法屬玻里尼西亞、關島、馬紹爾群島、模里西斯、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蒙特塞拉特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帛琉、塞席爾、美國等。
主要價值
植物影響
異葉黃鐘木在模里西斯島內迅速蔓延,大樹很少,但年輕的植株和幼苗很多。它比島上任何本地或外來樹種長得快。大部分的枝葉幾乎長到基部,產生一個濃密的遮蔭,下面沒有其它樹種可以生長,厚厚的落葉和枯枝落葉層也會阻止本土幼苗生長。
異葉黃鐘木能藉由種子輕易侵入牧場;會促進許多普通森林物種拓殖,這些物種原本無法在剛被棄置的牧場建立族群。
異葉黃鐘木會在土壤退化的草原,形成純林,特別是在裸露的山坡和山脊上,這些地方沒有長得更快,更大,更有容忍力的樹木與其競爭。在幼苗和幼樹階段,是一個侵略性的先驅物種,在乾燥和潮濕的森林棲息地,它都可以維持其族群。
植物用途
異葉黃鐘木在波多黎各,被種植在貧脊的土地,以修復和改良土壤。它被推薦種在凸斜坡和山脊,它是一個很有希望的森林復育物種。它在潮濕,淹水的土地也長得很好。
異葉黃鐘木的外觀和功能均類似橡樹和灰樹。木材被廣泛用於地板,家具,內飾,工具把手,裝飾膠合板,造船,牛軛,木製品,體育用品。較低等級的木材適合用作箱,板條箱,和類似的物品。大型的花和窄的柱狀冠,使它成為最受歡迎的觀賞植物,被種在波多黎各全境的庭院及路旁,種植後數年內會開花。
研究發現羅迪藪鶯也出現在異葉黃鐘木為主的地方,但密度要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