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
草本,高0.3-2米。通常為鬚根,稀為圓錐狀根。莖直立,有條紋,被柔毛,中上部分枝。葉異形,基生葉有長柄,包括葉鞘長2-13厘米;葉片三出分裂,
裂片卵圓形,兩側的裂片基部偏斜,頂端裂片基部心形或楔形,長1.5-4厘米,寬1-3厘米,稀不分裂或羽狀分裂,紙質;莖中、下部葉片三出分裂或羽狀分裂;莖上部葉較小,有短柄或無柄,具
葉鞘,葉片羽狀分裂或3裂,裂片披針形,全部裂片邊緣有鋸齒。
通常無
總苞片,稀1-5,披針形;傘輻6-15(-30),長1-4厘米;小總苞片1-8,短於花柄;小
傘形花序有花6-20,花柄不等長;無萼齒;花瓣倒卵形,白色,基部楔形,頂端凹陷,小舌片內折,背面有毛;
花柱基圓錐形,花柱長為花柱基的2-3倍,幼果期直立,以後向兩側彎曲。幼果卵形,有毛,成熟的果實卵球形,基部心形,近於無毛,果稜線形;每棱槽內油管2-3,合生面油管4-6;胚乳腹面平直。花果期5-10月。
近種區別
該種與
杏葉茴芹(
Pimpinella candolleana Wight et Arn.)相近,但通常為鬚根,基生葉多為三出分裂,紙質,小總苞片短於花柄。而杏葉茴芹的根為圓柱形或長圓錐形,基生葉通常不分裂,近革質,小總苞片等於或長於花柄。
主要變種
走莖異葉茴芹(
Pimpinella diversifolia DC. var.
stolonifera Hand.-Mazz.)其與原變種的區別是:有長達3-20厘米的匍匐莖。分布於尼泊爾、不丹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四川西南部和雲南西北部。生於海拔3000-3300米的林下或灌叢中。
尖瓣異葉茴芹(
Pimpinella diversifolia DC. var.
angustipetala Shan et Pu)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該變種的花瓣呈披針形,頂端全緣微彎曲。分布於中國四川。
產地生境
分布於越南、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尼泊爾、日本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西藏(察隅)、雲南(貢山、福貢、中甸、麗江、鶴慶、賓川、巍山、臨滄、永善和彝良等)、貴州、四川、陝西、甘肅、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西、廣東、台灣。生長於海拔160-3300米的山坡草叢中、溝邊或林下。以較肥沃、濕潤的夾沙土或潮沙泥生長較好。
繁殖方法
異葉茴芹用
種子繁殖。在9-10月,陸續釆集成熟果實,晾乾作種。10月播種。土地軟細整平,開成133厘米寬的廂,按行窩距各26.6厘米左右打窩,深約3厘米,施人畜糞水,每畝用種子300-400克,與火灰和人畜糞水扦勻,每窩撒一小把,並蓋細土0.3-0.6厘米厚。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苗高3.3-6.6厘米時,要勻苗、補苗,每窩有苗四至六株,並行扯苹及施人畜糞水。第二,三年的3-4月,都要中耕除草,施人畜糞水,第二年刨茁後,還可中耕除草和施火灰或
土雜肥。
收穫加工:異葉茴芹播種後第三年的8-9月收穫。收時,除留採種的植株外,都要連根挖起,除淨泥土雜質,曬乾即成。異葉茴芹打捆包裝貯運,放乾燥處,防受潮發霉。
病蟲防治
蟲害有蚜蟲,可用樂果防治。
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祛風解毒之效;果可提芳香油,作香精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