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服新穿:近代中日服飾交流史》是一本202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玲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異服新穿:近代中日服飾交流史
- 作者:劉玲芳
- 出版時間:2023年6月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22815336
- 開本:32 開
- 裝幀:精裝
《異服新穿:近代中日服飾交流史》是一本202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玲芳。
《異服新穿:近代中日服飾交流史》是一本202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玲芳。內容簡介本書從近代東亞的視點出發,以服飾、髮型為媒介,藉助報紙雜誌、書籍、照片等資料,從整體到局部、從意識形態到實際行動,探討1...
第一章 源遠流長――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歷史背景 第二章 漢籍東漸――近代初期中國書籍在日本的傳播和影響 第三章 江戶軍談――日本小說對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的描述 第四章 乘風破浪――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驅者 中篇 19世紀70年代―90年代的中日文化交流 第五章 中華使節――首屆中國駐日使團的文化交流活動 ...
《近代中日文學交流史稿》是1987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曉平。內容介紹 這本書是中日比較文學內容方面最全的一本書。作者介紹 王曉平,1947年8月出身於四川省開江縣,現任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日本帝埭山學院大學人間文化學部教授。長年從事中國古典文學與中日比較文學研究。主要著作有《近代中日文學...
中國服飾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上溯至原始社會。《鑒略·三皇紀》:“襲葉為衣裳 ”,《物原·衣原第十一》:“有巢始衣皮”,記載有巢氏最早教民用樹葉、毛皮做成衣服。中國服飾可以看作由此發端。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近現代,都以鮮明特色為世界所矚目,主要以漢服為...
《交流與對抗:近代中日關係史論》是2015年5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桑兵。內容簡介 《交流與對抗:近代中日關係史論》收錄了作者有關中日關係的十餘篇專題論文,《甲午戰後的中日關係與留日學生髮端》圍繞中日兩國地位發生變化、文化交流的主要流向發生逆轉之開端展開一系列考證;《“興亞會”與戊戌...
《近代中日繪畫交流史比較研究》是2000年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振濂。內容介紹 《近代中日繪畫交流史比較研究》主要內容包括:近代中國繪畫史學研究中“日本影響”的考察、同類史學研究成果在中日的絕對時間比較、中國繪畫史學研究中的“日本影響”痕跡、近代中國繪畫理論研究中“日本影響”的考察、著作的借移...
東瀛遺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稀見史料輯注 《東瀛遺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稀見史料輯注》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慶注。
一、服飾與音樂 服飾 音樂 二、飲食與茶道 飲食文化 茶道 三、建築與醫術 建築 醫術 四、商貿與制瓷 商業貿易往來 制瓷 第五章 明清文化與黃檗風雅 一、江南文人與文化 江南文人與佛教 東渡明遺民文化 江南文人與繪畫 江南文人與書法 二、黃檗僧與黃檗詩 隱元禪師的詩偈創作 木庵渡日前後的詩歌 即非如一的...
軍人在室內脫帽,中日雙方均如此。陳堅先在投降桌與受降桌上都畫了軍帽。後來他從照片上發現,日本軍人坐著時,軍帽是拿在手裡的。他再畫軍帽,中方將領的軍帽在桌上,日方將領的軍帽只有一頂,是岡村寧次的(他要簽字蓋章),其他日將的軍帽都應該在手上,這才符合歷史的真實。中方軍人的服飾、領章、“中正...
1.1.1中日物理交流史整體與綜合性研究 1.1.2相關人物與群體研究 1.1.3近代中日物理教育交流與比較研究 1.1.4近代中日物理著作翻譯與名詞術語交流研究 1.1.5小結 1.2歷史分期 1.3研究內容、意義、方法與創新性 1.3.1研究內容 1.3.2研究意義 1.3.3研究方法 1.3.4研究的創新點 2近代中日物理學交流...
1927年,辜鴻銘從日本回到故國。不久妻子淑姑去世。日本人推薦他做新組建的“安國軍政府”大帥張作霖的顧問。張作霖對這位穿前清服飾,留小辮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當地問:“你能做什麼事?”辜鴻銘怔怔地看著這位大帥,絲毫也找不到當年張之洞總督那待人如賓的影子,乃拂袖而去。1928年4月底,奉系軍閥張宗昌內定...
時代周報:沈從文先生寫《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稿子也丟了,後來靠記憶又重新寫了出來。來新夏:重新寫書這事在知識分子裡面不少。除了把這個人消滅,不消滅他人,還有腦子,還有記憶,還可以恢復。當然恢復期間是含淚的,是痛苦的。主要著作 一、學術著作《清人筆記敘錄》《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古典目錄學》《...
地理名稱上,因具有相似的地理風水特徵或有著類似的歷史文化背景,而同名,如日本的湘南與中國的湘南(湖南南部),韓國的襄陽與中國湖北的襄陽,越南的太原與中國的太原,等等。 基於儒教四書五經形成的禮儀服飾:漢服、和服、韓服、越服、琉裝。朝鮮語的「한복」一詞在李氏朝鮮覆滅時指的是漢服。工藝技術 中國...
目連戲集戲曲、舞蹈、雜技、武術於一身,有鋸解、磨研、吞火、噴煙、開膛、破肚帶彩特技和盤叉、滾叉、金鉤掛玉瓶、玩水蛇、挖四門等舞蹈動作,及金剛拳、武松採花拳、五龍出動拳諸多拳路,服裝、道具、化裝、表演均有獨特之處。演出唱腔古老,唱腔初為花鼓調,自清代改為大平調。其唱腔大多為高腔,以鼓...
如雲南西雙版納的回族,就還使用傣語、傣文,穿傣族服裝,住傣族式的竹樓;雲南洱源縣的回族,穿白族服裝,使用白族語;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拉薩地區的回族,使用藏語文;和彝族雜居的四川涼山的回族,兼通彝語。此外,在內蒙古和新疆地區的回族,有不少人兼通蒙古語、維吾爾語或哈薩克語。風俗文化 伊斯蘭教在回族...
茶藝隊組建、培訓:幫助學校組建一支“XX學校小小茶藝師隊“;前期小小茶藝師的招募以及器具、服飾、音樂的配備;小小茶藝師的理論、操作培訓,學會綠茶的基本沖泡技藝;建立“XX學校小小茶藝師隊“檔案,組隊後的日常相關業務指導與提高,並定期回訪;以相關茶事活動為平台,提升“XX學校小小茶藝師隊“的茶文化活動參與...
在中國戲曲史研究的領域內,檔案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的“昇平署戲曲檔案”,為研究中國戲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昇平署扮相譜”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研究清代末年宮廷演劇臉譜、服飾的珍貴資料。《共產黨宣言》 1集X15分 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第一部經典著作,這是影響中國近現代史的不朽宣言...
7、服飾角色扮演(角色裝扮Cosplay)互動扮演活動 這是一種古老的、歷久不衰的娛樂活動,我們曾經用“過家家”、“家家酒”、“警察抓土匪”、“玩打仗”、“桌上角色扮演遊戲”、“跑團”等等稱呼它。在這類活動中,所有參與人會達成共識:我們要做什麼?怎么做?(確定共同期許和規則。)每個成員都會有一個身份、...
在1879年琉球處分之前,琉球人的傳統服飾為琉裝,其外形與中國的漢服相似。作為漢字文化圈的一員,琉球人亦尊崇儒學,尊敬孔子等儒家聖人。琉球亦先後湧現出向象賢(羽地按司朝秀)、蔡溫(具志頭親方文若)、程順則(名護親方寵文)等儒學大家。1718年,程順則在久米村設立了明倫堂;1798年,尚溫王又下令開辦...
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製造簡單的手工紡織工具。日常生活中的服裝、安全氣囊和窗簾地毯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基本解釋 紡織,紡紗,織布,印染,印花,紡織印花,印花圖案,織花,織圖。“...
剃髮易服是清朝範圍最大、堅持最久、衝突最多、影響最大的政策,所以“剃髮易服”一般特指清朝初年的“剃髮令”。是指中國清初時期滿族統治者規定蒙古族(不包括厄魯特蒙古)、漢族(包括其它南方少數民族)脫下漢服改剃滿族髮型的政策。不是所有民族都要變更服飾:厄魯特不用,朝鮮人不用,維吾爾族四等以上伯克才...
東歌舞伎座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250年間日本國泰民安,“歌舞伎”正是在這一期間發展而來的。在此期間發展的商業文化的品味表現在“歌舞伎”的華麗服飾和場景中,也反映在“歌舞伎”的劇本中其中的傳奇式英雄和普通百姓都努力將自己的個人慾望和社會責任統一為和諧的一體。
一進展廳,似曾相識的日本小人兒(女兒的叫法)就迎面笑容可掬,數了一下,共有70多尊形態各異的日本人偶,或站、或跪、或靜、或舞,姿態萬千。畢竟到過日本,女兒便充當起了講解員。日本人偶既不像中國的木偶人,也不同於西方的洋娃娃,很少採用誇張的手法,所以人偶的面部表情和服飾描繪栩栩如生。人偶是日本...
詹建俊塑造的少數民族女性形象,不僅優美,而且健美,不僅刻畫了不同民族女性的相貌、服飾特徵,而且表現了她們樸野、淳厚、天真、爽朗的性格(這也符合畫家本人的性格氣質)。相比而言,藏族女性形象更顯得樸野、淳厚,塔吉克族女性形象更顯得天真、爽朗。這些少數民族女性形象多半已屬於意象化的造型,但這種意象化的造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