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故事

館藏故事

適逢中國國家圖書館百年慶典之際,《館藏故事》以中國國家圖書館為核心,講述珍貴藏品背後的故事,以及與這些藏品相關的館內館外的人與事,向觀眾全景式地展示中華文明發展的脈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館藏故事
  • 主要內容:珍貴藏品背後的故事
  • 類型:大型文化系列紀錄片
  • 組織單位:中國國家圖書館等
節目介紹,節目名稱,誕生宗旨,節目規劃,組織單位,製作團隊,節目風格,節目主題,節目特色,節目意義,分集介紹,

節目介紹

節目名稱

大型文化系列紀錄片《館藏故事

誕生宗旨

中國是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湧現出許多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藝術家,這些大家以他們傑出的智慧,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典籍。這些典籍,從古老的甲骨卜辭、青銅器銘文、早期石刻文字,中經竹簡、木牘、縑帛的發展,直至盛行的手寫紙書,雕印紙書和活字排版的紙書,歷經幾千年,前後賡續不斷,多如重山,浩如煙海。它們不僅是中華文明的忠實紀錄,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珍貴的文化典籍和相關的人文故事,由於時間的久遠,空間的變化,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已是恍若雲煙、飄忽迷離。因而,觀眾期待的是對真實歷史的感知。
黨的十七大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慶祝中國國家圖書館百年館慶、反映國家文化軟實力、宣傳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中國國家圖書館攜手中國數字圖書館有限責任公司,特策劃推出一部百集大型系列文化紀錄片——《館藏故事》。

節目規劃

近百件未曾被世人品味的珍貴藏品於螢屏中精美呈現,百餘位專家學者參與到節目當中,《館藏故事》是一部極具權威性、故事性、知識性,擁有較高史料價值與珍藏價值的大型文化系列電視專題片。

組織單位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數字圖書館有限責任公司。

製作團隊

中國數字圖書館有限責任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中數星光傳媒製作團隊。
中數星光傳媒曾為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策劃製作的中英文文化紀錄片《文明與創造》,自2008年1月開播以來,不僅贏得了中央電視台對其節目質量的肯定,也獲得了海內外觀眾的極大認可,已成為國外觀眾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影視視窗。

節目風格

《館藏故事》每期節目圍繞一件珍貴藏品,講述國寶級典藏珍品的歷史以及國寶背後的曲折故事。
故事化的表述方式:用故事性的表現手法和觀眾一起探究歷史,使原本由於時間的消逝,對於今天的觀眾而言,已經變得飄忽迷離的歷史文明再現耀眼的光芒,不再乏味,而是生動有趣,是觀眾對真實歷史過程的感知。
懸念迭起的情節設計:專家學者的採訪,採用懸念式的對話方式,和專家學者一起撥開附在歷史及歷史人物身上的迷霧。
再現歷史的表現形式:在節目當中,適時地再現歷史場景,運用先進的電視製作手段,還原歷史。穿越時空隧道,和觀眾一起感知真實歷史的過程及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
《館藏故事》以全新的講述角度,先進的電視製作手段,奉獻給觀眾一檔高水準,與眾不同的專題類文化紀錄片。

節目主題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一百年只是彈指一揮間,回首歷史的滄桑,我們百感交集,盛世陽光照澈館藏典籍,值此國圖百年華誕,我們懷著虔誠的心,觸摸百年國圖溫潤的靈魂,揭開恍若雲煙的館藏歷史,讓我們共享百年國圖的光榮與夢想,共同見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翻開百年國圖歷史風雲,我們的鏡頭帶您進行一次中華文明的探尋之旅。節目將濃墨重彩地表現有代表意義的善本特藏文獻、外文文獻、中文文獻、中外文報刊、輿圖、名家手稿、名家家書、聲像資料……以及其他所有我們稱之為記憶的東西。
追蹤珍貴藏品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館藏故事》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和觀眾一起探究歷史與文明。以懸念迭起的情節設計,還原歷史,重現人文光輝,採訪百餘位專家學者,與歷史的親歷者對話,撥開文明的迷霧。運用多種電視手段,穿越時空隧道,和海內外觀眾一起感受真實的歷史與館藏背後人物的內心世界。

節目特色

全面性:先進的影視製作手段、超強的采編隊伍、強大的後盾支持將使本片成為當前一部不可多得的“影視史書”。本片力求通過對中國國家圖書館及其相關人物的深入採訪、拍攝,以廣闊的視角、真實的畫面,全方位揭示中國國家圖書館的文化歷程。通過對一件件傳世藏品的傾情展示,全面講述每件藏品背後的故事。
權威性:《館藏故事》採用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展示稀世珍品的獨有鏡頭,採訪在各個領域耕耘多年碩果纍纍的專家學者,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全力支持和精銳後期製作團隊傾力打造下,必將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的一部重要資料。
綜上所述,《館藏故事》體現我們對歷史典藏的保護、認知和情感,展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燦爛文明。

節目意義

黨和政府對於文物古籍的保護工作歷來十分重視,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標誌著我國的古籍保護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表明了我黨把文化保護傳承放在了空前高度的位置。
隨著中國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以及即將到來的世博會、亞運會,世界更加迫切地需要了解中國,認知中國。《館藏故事》恰恰開啟了這扇文明的大門。
中國國家圖書館走過的百年歷程是整整一個時代的縮影。在它一百周年之際,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館藏故事》正是在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下,以忠實的文化記錄者的身份開始策劃與拍攝的大型影像文化工程。
館藏故事

分集介紹

《樣式雷圖檔》6集 X15分
“樣式雷”,是對清代200多年間主持皇家建築設計的雷姓世家的譽稱。其中北京的故宮、天壇、圓明園、頤和園、北海、中南海,河北的避暑山莊與外八廟、清東陵和清西陵等等清代皇家建築都有雷氏家族的參與。這樣一個傳承不輟的優秀建築世家,設計出規模如此浩大、類型如此眾多、技藝如此卓絕的不朽傑作,不但在中國,就是在世界建築史上,都堪稱無與倫比的奇蹟。
《文苑英華》1集X15分
北宋四大部書之一﹐文學類書。宋太宗趙炅命李昉﹑徐鉉﹑宋白及蘇易簡等二十餘人共同編纂。太平興國七年(982)開始﹐雍熙三年(986)完成。宋真宗趙恆時曾進行幾次修訂。宋孝宗趙時又命專人作了校訂﹐最後經周必大﹑胡柯和彭叔夏復校﹐於嘉泰元年(1201)開始刻版﹐四年完工。這個宋刻本現在僅存殘本。全書一千卷﹐上繼《文選》﹐起自蕭梁﹐下訖晚唐五代﹐選錄作家兩千餘人﹐作品近兩萬篇﹐按文體分賦﹑詩﹑歌行﹑雜文﹑中書制誥﹑翰林制誥等三十九類(如把謚冊和哀冊合併則為三十八類)。每類之中又按題材分若干子目﹐如賦類下分天象﹑歲時﹑地﹑水﹑帝德﹑京都等四十二小類。書中約十分之一是南北朝作品﹐十分之九是唐人作品﹐多數是根據當時流傳不多的抄本詩文集收錄的﹐保存了不少有價值的文獻資料﹐校記里還附註有別本的異文﹐可以用以輯補校勘唐人的詩文集。清朝纂修《全唐詩》﹑《全唐文》和《四庫全書》時﹐都曾用作參考。《文苑英華》中收錄不少詔誥﹑書判﹑表疏﹑碑誌﹐還可以用來考訂史實。
《傅增湘》 2集X15分
曾任北京國民政府教育總長、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等職,一生勤於收藏、校勘、刊布古籍,所藏總計達20餘萬卷,人以“書痴”稱之。自辛亥前後開始收集善本,所收宋元善本約170種,其他圖籍總計近5000種。傅先生藏書在其生前已有部分出讓,身後藏書大多歸北京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總其一生,可堪民國第一藏書家之稱。
《昇平署戲曲檔案》2集X15分
在中國戲曲史研究的領域內,檔案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國國家圖書館藏的“昇平署戲曲檔案”,為研究中國戲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昇平署扮相譜”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研究清代末年宮廷演劇臉譜、服飾的珍貴資料。
《共產黨宣言》 1集X15分
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第一部經典著作,這是影響中國近現代史的不朽宣言。陳望道嘔心瀝血,在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前一年將《共產黨宣言》翻譯成完整中文版本。這些字如同驚雷,一次次在中國大地上爆響,驚醒了無數夢中人。時隔70年,中國翻譯《共產黨宣言》的第一人——陳望道親自來到國家圖書館,辨認出最早版本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
《神策軍碑》 2集X15分
宋拓《神策軍碑》是國家圖書館善本部所藏碑拓中最具傳奇色彩的珍品。它刻立於唐會昌三年,記載了唐武宗李炎巡幸左神策軍之事,為歌功頌德之文。崔鉉撰文,柳公權正書,此拓為柳氏書法藝術的巔頂之作。
《金剛經》 1集X15分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系的重要經典,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國。“般若”,意為智慧。“波羅蜜”,意思是彼岸。“金剛”,本意為堅強銳利。經名的大意便是:堅銳如金剛的智慧能斷一切煩惱執著。在敦煌遺書中,發現了五十餘件武則天為母親祈福而抄寫的經書。而這件收藏於國家圖書館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卷,便按照鳩摩羅什的譯本,抄寫於儀鳳元年十一月,恰逢楊氏逝世的第二個三周年。1954年2月11日,唐抄本《金剛經》入藏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
《花間集》 1集X15分
《花間集》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我國早期詞史上文人詞創作的主體取向、審美情趣、體貌風格和藝術成就,真實地體現了早期詞由民間狀態向文人創作轉換、發展過程的全貌。花間詞規範了“詞”的文學體裁和美學特徵,最終確立了“詞”的文學地位,並對宋元明清詞人的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西夏文獻》 2集X15分
公元11—13世紀的兩百年間,由党項羌為主體建立的西夏王朝活躍在中國的西北地區。西夏立國之初就創製了記錄自己民族語言的文字,當時稱為“蕃文”,後世稱為西夏文。1227年蒙古帝國的鐵蹄摧毀了西夏王國,大批西夏文獻、文物遭到毀損,西夏文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變成無人可識的死文字,西夏也成了歷史上的一個神秘王朝。
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中國黑水城的西夏文物遭到國外“探險隊”、“考古隊”的洗劫,大量珍貴文物流失海外。據統計目前國內藏西夏文獻約有1萬多面,而以國家圖書館所藏最為豐富,有8500多面。
《甲骨四方風》 2集X15分
被譽為20世紀四大發現之一的甲骨文,集文獻性、文物性、收藏性於一身,是考證我國商朝晚期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國家圖書館甲骨珍藏總計有35651片。其中珍品一為北圖12789號,這是一片非常著名並被稱為“四方風”的,內容為天象的獸骨,該骨屬殷商時的武丁時期(前1250-1192年)刻辭,骨面有刻辭4段,應為28字,實為24字,是有關四方神及風神的記載。
《西廂記》 1集X15分
王實甫的一生,創作出了十多部戲曲作品,只可惜除《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呂蒙正風雪破窯記》、《四丞相歌舞麗春堂》留有全本外,其餘皆已散失。國家圖書館所藏《張深之先生正北西廂秘本》,堪稱明清各種插圖本《西廂記》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劉知遠諸宮調》 1集X15分
中國宋、金時代的諸宮調作品。作者無考。現殘存42頁。1907~1908年俄國一探險隊在發掘古代西域黑水域(今甘肅境內)時發現,原存蘇聯列寧格勒圖書館,1958年歸還中國 ,現存北京圖書館 。是現存諸宮調刻本中最早的一部。《劉知遠諸宮調》全書應有12則,今殘存《知遠走慕家莊沙陀村入舍第一》、《知遠別三娘太原投事第二》、《知遠充軍三娘剪髮生少主第三》、《知遠探三娘與洪義廝打第十一》、《君臣弟兄母子夫婦團圓第十二》5則,前4則並有殘頁,但首尾完整。書敘五代時後漢高祖劉知遠發跡變泰的故事,南戲《白兔記》即取材於此。作品對地主階級的殘酷盤剝,婦女地位的低下和悲慘,都有深刻的揭露,但又表現出濃厚的宿命論和迷信觀念。在藝術方面,風格遒勁渾厚,語言樸素自然。《劉知遠諸宮調》刻本的發現,可見前期諸宮調這一曲藝門類的樂曲結構形式,對研究諸宮調的形式和發展以及李三娘、劉知遠故事系列的發展軌跡,都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辯亡論》 1集X15分
《辯亡論》是中國古代史論中的著名篇章,為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陸機所作。整篇文章辭藻宏麗,影響深遠,後人廣為傳誦。陸機把國家成敗興亡的根本原因歸結為能否知人善任。而滔滔議論,更是飽含著悼念故國的深情,富有打動人心的力量。作為經典佳作。國家圖書館所藏《辯亡論》為敦煌遺書中的唐代寫卷。
《十竹齋箋譜》 2集X15分
版畫是一項傳統的造型藝術。明代是中國彩色套印版畫的黃金時代,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出版家和優秀作品,國家圖書館館藏的明人胡正言《十竹齋箋譜》堪稱明代版畫中成就最高的集大成者。《十竹齋箋譜》成功地運用了“餖版”與“拱花”兩項工藝,並將其發揮到了極致,令人嘆為觀止。
《程氏墨苑》 1集X15分
《程氏墨苑》是中國古代藝術水平最高的墨譜圖集,程氏在墨的造型設計和圖式安排上新意迭出,丁雲鵬的圖稿精麗絕倫,黃氏三匠的刻工勾凝斷頓,線條細若胎毛、柔如絹絲,曲盡其妙。著名的“寶象圖”共四幅,為比利時銅版畫的木刻摹本,繪刻從容淋漓,精妙入神,是古代中國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藝術經驗。《程氏墨苑》印製十分精美,套色印刷有首創之功,這是明刊其它墨譜所無法比擬的。
《汲古閣及其抄本》 1集X15分
中國明代私人藏書樓和印書工場,相當於現代的商務印刷館。位於江蘇常熟隱湖之南七里橋,明末毛晉(1599 ~1659 )創辦。汲古閣後有樓9間,樓上儲放書板,樓下兩廊及前後為刻字匠和印匠居住和工作之處。雇用工匠最多時達數百人。汲古閣刻印的書籍有十三經、十七史及唐宋元人別集、道藏詞曲等。書版在毛晉時即有10萬塊之多。所刻書籍校勘詳明,雕印精良,稱毛刻本,行銷全國各地。所刻書目存於《汲古閣校刻書目》等書。
《中日戰事史料徵集會》 1集X15分
1938年8月北京大學史學系教授姚叢吾在蒙自分校時擬了一份《盧溝橋事變以來中日戰爭史料搜輯計畫書》,認為應當及時收集史料,設立專門的保存機構,編修史志。抗戰爆發後,國立北平圖書館館長袁同禮帶員南下,在後方工作中注重抗戰資源的蒐集保存。1939年1月1日,中日戰事史料徵集會正式成立。
抗戰結束後,中日戰事史料徵集會圓滿完成了文獻資源建設開發的歷史使命,留下了大量珍貴資料,這些資料成為現今研究抗戰時期歷史文化的重要史料。國家圖書館的前身國立北平圖書館保存收藏了其中部分史料,其中,既有國內著作,也有譯著;既有國民政府出版物,也有紅色革命文獻,亦有偽政權出版物;既有單行本論著,亦有連續出版物;既有學者的理論著作,亦有時人的記載言論;既收錄中央性的布告文獻,亦收錄地方性的特色文獻;既有正式出版物,亦有官方保密檔案,還包括當時諸多協會、研究社、編輯社、研究會的印刷品。其中不乏許多品相較好,印刷精美的初版書籍,圖文並茂的畫冊,數量可觀的叢書,以及大量未曾出版過的油印資料以及線裝書籍,也包括了許多作者簽名贈書以及他人轉贈書籍。
《海源閣》1集X15分
聊城海源閣為清末四大藏書樓之一,經楊以增、楊紹和父子兩代極力搜羅,藏書宏富,多孤本秘籍。楊氏藏書中珍品甚多,以宋版四經四史最知名,其藏室稱“四經四史之齋”。四經為宋刻《毛詩》、宋婺州市門巷唐宅刻本《周禮注》、宋嚴州刻本《儀禮》、宋淳熙四年撫州公使庫刻本《禮記》;四史為宋乾道七年蔡夢弼東塾刻本《史記集解索隱》、宋蔡琪家塾刻本《漢書》、宋王叔邊刻本《後漢書》、宋刻本《三國志》。此外,黃丕烈“陶陶室”舊藏宋刻本《陶淵明集》、《陶靖節先生詩注》等也極為珍貴。
後海源閣藏書流落市肆,部分公藏機構及周叔弢、傅增湘、李盛鐸、劉少山、陳清華、邢之襄、潘宗周、張乃熊等藏家各購得部分珍品。周叔弢先生二十餘年間先後購得57種,劉少山購得20種,為私人藏家中所得較多者。海源閣運津珍品今大多陸續匯入國家圖書館。
《左聯烈士手稿》 2集X15分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於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由當時的多位進步作家組成。其中五位作家因為寫出宣揚自由與民主的文字,而被國民黨反動派殘忍殺害,之後他們被稱為“左聯五烈士”。
左聯烈士們的這些手稿,是用青春和鮮血鑄就的文字,是魯迅先生和許多前輩用智慧和深情保護下來的墨寶。它們的作者那么年輕就被反動派殺害,手稿背後又隱藏這么多曲折的經歷,而且其中相當部分是從未出版、刊登的文稿,這批手稿的價值和意義不言而喻。
《韓柳集》 1集X15分
《韓柳集》,即國家圖書館館藏宋廖瑩中世彩堂刊《昌黎先生集》、《河東先生集》。《昌黎先生集》收錄的韓愈詩文最為完備。其中賦、古詩、聯句、律詩、雜著、碑誌、雜文等總計七百多篇,合為四十卷。《外集》、《遺文》等卷則是後來宋朝人輯佚補綴而成。《河東先生集》收錄了柳宗元的詩文及雅詩歌曲、賦、論、議辯、碑、奏狀、祭文、古今詩等總計五百多篇。
《西諦藏書》 2集X15分
鄭振鐸,筆名西諦,可以說他是“中國文化界最值得尊敬的人”。在日軍占領上海時他說:“我不能走。我不能逃避我的責任。……我要把這保全民族文獻的一部分擔子挑在自己的肩上,一息尚存,決不放下!”
一個人六十年傾力收藏,萬餘部數百年傳世之作,西諦藏書,也將在國家圖書館中向世人繼續展現它耀眼的光芒。
《天工開物》 2集X15分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它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了系統地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收錄了農業、手工業、工業等生產技術,尤其是機械,更是有詳細的記述。在國外先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國家圖書館現藏明刊原本《天工開物》。
《資治通鑑殘稿》 2集X15分
《資治通鑑》為司馬光等編纂的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史巨著。記述了從周烈王二十三年到五代後周顯德六年,總計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國家圖書館藏《資治通鑑殘稿》一卷,為宋代司馬光手書原稿。記載了自東晉元帝永昌元年正月王敦將作亂起,至同年十二月慕容廆遣子皝入令支而還止,一年的史實。有學者認為,司馬光此稿可能是《通志》草稿或《通鑑》初稿。
《西南文獻》 2集X 15分
中國西南部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有燦爛多姿的民族文化。然而,由於受地理等因素的制約,西南地區相對封閉,歷史文獻生滅於域內,極少流傳中原,部分珍貴文獻即便在地區內部也很少傳世。因此,搶救民族文獻遺珍,已成為當代學人責無旁貸的任務。彝族文獻和東巴文是其中著名少數民族文獻,由此產生的故事數不勝數。
27.奇器圖說 1集X15分
《陳清華藏書》 1集*15分鐘
半個世紀來陳清華郇齋藏書三批歸入國家圖書館。1955、1965年,國家在經濟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兩次斥巨資從香港購回著名藏書家陳清華的藏書,撥交國家圖書館收藏,使珍貴典籍免遭離散的命運,便是共和國文物史上的佳話,而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總理對兩批書收購作出的果斷決定,至今仍為文化界津津樂道。中國國家圖書館近百年古籍典藏的增長,是幾代國圖人的努力,更得益於收藏家們的鼎力支持、政府的悉心籌劃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愛護。
《聞一多手稿》 2集*15分鐘
聞一多是集詩人、學者、民主鬥士於一身的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卓越的科學文化戰士。他的一生是上下求索,奮進不息、融合中西,聯結古今、忠誠坦蕩,雖死猶生、人格完美,形象永立的崇高典範。
1946年7月15日,聞一多在在昆明遭到反動派暗殺。他留下了大量的手稿,這些手稿如同他本人一樣嚴謹不苟。1954 年,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善本部徵集作家學者著作手稿,當時承蒙聞一多的夫人高孝真女士、五弟聞家駟慨然捐贈,聞一多遺稿總計 171 種255 冊,入藏北京圖書館。
奇器圖說 1集X15分
390年前的1619年,來自德國的耶穌會士鄧玉函遠渡重洋,抵達澳門,從而開啟了中德之間的科技交流。鄧玉函是第一個將望遠鏡帶到中國的傳教士。他與來自陝西的官員與學者王徵的相遇則促成了“我國第一部機械工程學”著作,也是最早介紹西方力學的著作——《奇器圖說》的問世。
《趙城金藏》 4集X15分
《趙城金藏》以宋代我國第一部木刻版漢文大藏經《開寶藏》的版式,於金皇統九年 1149)前後開雕,大定十三年(1173)前後工畢。因刻於金代,後被供養在趙城縣(今屬洪洞縣)廣勝寺,每卷卷首又加刻廣勝寺刊刻的《釋迦說法圖》,被叫做《趙城金藏》,也簡稱為“趙城藏”。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覬覦《趙城金藏》,廣勝寺主持利空和尚聯繫八路軍,由八路軍將經書及時轉移,保存在廢煤窯中,並派人看管。1949年北平解放後,《趙城金藏》運至北平,移交當時的北平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收藏。《趙城金藏》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由國家撥款的大型古籍整修項目。當4300多卷、9大包《趙城金藏》運抵北平時,多數經卷潮爛斷缺,粘連成塊,幾乎無法打開。國家專門調來4位富有經驗的裝裱老師傅幫助修復,歷時近17年,終於在1965年修復完畢。《趙城金藏》共有6980卷,六千多萬字。今存4000餘卷,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視為稀世瑰寶。
《熹平石經》2集X15分
所謂“石經”是刻在石頭上的經書,根據內容可分為儒經、佛經、道經三種.東漢經學興盛,因此蔡邕等奏求正訂六經文字,李巡等提議在太學門外立碑刻石,以為經籍之定本。這就是中國最早的儒家刻經——熹平石經。熹平石經又稱“漢石經”,始刻於漢靈帝熹平四年(175年),功成於光和六年(183年),歷時九年。以漢代通行之隸書寫刻《周易》(梁丘氏)、《尚書》(歐陽氏)、《詩》(魯氏)、《儀禮》(大戴)、《春秋》(公羊)、《公羊傳》(嚴氏)、《論語》(張侯魯論)七部經,國家圖書館藏漢魏石經皆有殘石和拓本兩類。
《耕余剩枝》 1集X15分
中國古代武藝書。明程宗猷著。明天啟元年(1621)刊行。此書是在明王朝軍事力量不斷削弱,韃靼族開始從東北入侵,明軍不斷失利,邊防日益不穩的形勢下,程宗猷憂國憂民,為提高明軍的戰鬥力,以揚軍威,發奮編著的。此書是明代繼《武編》、《紀效新書》等之後的一部重要武術著作,對研究古代武術的發展與技術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
《周叔弢藏書》 2集X15分
周叔弢是聞名海內外的古籍文物收藏家、鑑賞家。歷經“半生跌宕”,周叔弢藏書達四萬多卷,皆以刻版好、紙張好、題跋好、收藏印章好和裝璜好而蜚聲天下。周叔弢“愛書如命”,竭盡多半生精力搜求,但他並無“子孫永保”的想法。相反,他卻多次把凝聚著自己數十年心血的藏書獻給祖國、獻給人民。
《丸經》1集X15分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飯飽之餘,心無所礙,取擇良友三三五五,於園林清勝之處,依法捶擊。”這是古人在做捶丸的遊戲,見於元代最早論述此項活動的專著——《丸經》,惜其作者不可考。《丸經》篇幅較短,多匯刻入叢書得以流傳。《丸經》共分32章,追述了捶丸發展的歷史,講解了進行捶丸的場地、器具、競賽規則,以及各種不同的擊法和戰術,還特彆強調了體育運動的道德,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據載,進行捶丸遊戲的場地一般是有地形變化,凹凸不平的空曠場地,在場地上挖一些球窩,在球窩旁插上彩旗作為標記,丸由堅固的經得起反覆擊打的贅木(樹瘤)製成。從《丸經》的記載來看,捶丸的場地、器具、遊戲規則與現代高爾夫球運動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有人據此認為,現代高爾夫運動的真正源頭在中國。
《全唐詩》稿本 1集X15分
《全唐詩》,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編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揚州詩局刻本。半頁11行,行21字,白口,雙魚尾,左右雙欄。版框16.6cm×11.5cm。《全唐詩》是清朝初年編修的匯集唐一代詩歌的總集,全書共九百卷。
《四書章句集注》2集X15分
“四書”是《論語》、《孟子》、《中庸》、《大學》的合稱。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影響深遠。後世重四書過於五經,尊孔孟以代周孔,該書起到重要作用。就朱熹個人而言,該書則是其思想體系的集中代表,可謂一生精力之所萃。
《于道泉》1集X15分
中國著名的藏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他的一生都和國家圖書館結下了不解之緣。1926年,時任北海圖書館副館長的袁同禮推薦他進館工作,從事滿、藏、蒙古文書籍的採訪和編目,收集滿、蒙、藏以及其他兄弟民族文字和文獻。今天國家圖書館特藏部民族文字古籍的三分之二以上,都是當年于道泉先生、彭色丹喇嘛和李啟德先生採集來的。
《道德經》1集X15分
《道德經》這部被譽為《萬經之王》的著作,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發生了深刻的影響。無論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需要是對於政治的統一與穩定,它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國家圖書館藏《老子道德經古本集注直解》,不見於《四庫全書》著錄,而且此本為存世宋刻孤帙,因而具有彌足珍貴的文獻價值和版本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