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石榴皮

番石榴皮

番石榴皮,中藥名。為桃金孃科植物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inn.的根皮及樹皮。在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和雲南等地均有分布或栽培。具有解毒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濕毒疥瘡,止牙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番石榴皮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桃金孃目
  • :桃金孃科
  • :番石榴屬
  • :番石榴
  • 分布區域:在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和雲南等地
  • 採收時間:全年可采
  • 用量: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皮及樹皮。

性味

味酸、甘,性平。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解毒止痛。

主治

濕毒疥瘡,止牙痛。

相關配伍

治小兒患瘡癤:和雞毛煎水洗之。(《嶺南採藥錄》)

用法用量

外用:煅灰調塗患處。

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洗淨,切段,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13米;樹皮平滑,灰色,片狀剝落;嫩枝有棱,被毛。葉片革質,長圓形至橢圓形,長6-12厘米,寬3.5-6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近於圓形,上面稍粗糙,下面有毛,側脈12-15對,常下陷,網脈明顯;葉柄長5毫米。花單生或2-3朵排成聚傘花序;萼管鐘形,長5毫米,有毛,萼帽近圓形,長7-8毫米,不規則裂開;花瓣長1-1.4厘米,白色;雄蕊長6-9毫米;子房下位,與萼合生,花柱與雄蕊同長。漿果球形、卵圓形或梨形,長3-8厘米,頂端有宿存萼片,果肉白色及黃色,胎座肥大,肉質,淡紅色;種子多數。

生長環境

生於原野、村邊、溪旁、林緣等地。在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和雲南等地均有分布或栽培。

藥理作用

降血糖、降血壓作用。

相關論述

《嶺南採藥錄》:“樹皮煅灰,以臭草自然汁調塗,治濕毒疥瘡。根皮,以白醋煎而含之,止牙痛;小兒患瘡癤,和雞毛煎水洗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