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氣象的一個重要方面。主要研究氣象條件與畜牧業生產之間的關係及其變化規律,包括氣象條件對畜禽生育、引種、疾病防治、放牧和舍飼、牧草生長以及畜禽產品的儲藏、運輸、保鮮的影響等。畜牧氣象的研究還可為制訂畜牧氣候區劃提供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畜牧氣象
氣象條件與畜禽生育,氣象條件與畜禽引種,氣象條件與畜禽疾病,氣象條件與舍飼,畜牧氣候區劃,
氣象條件與畜禽生育
影響因素主要有:①溫度和濕度。氣溫是影響畜禽生長發育的主要氣象因子。每種畜禽都有一個適宜的溫度域,在這個範圍內,畜禽的生產力、飼料利用率、抗逆力和繁殖力都較高。多數家畜適宜的溫度域一般為8~20℃。高溫(最高氣溫≥30℃)、高濕(空氣相對濕度≥75%)環境下,畜禽會因熱應激而減產甚至死亡。溫度過低加上飼料的不足,則使畜禽因冷應激而受害。畜禽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一般為50~60%。空氣濕度大,炎熱時期易使牲畜中暑,寒冷時期則會加劇凍害。②光照。適宜的光強和光周期有利於畜禽的新陳代謝(動物)。在自然條件下,短日照時公羊的精液質量高;長日照時公馬的精液質量好,家兔受胎率高。產蛋雞每天需要有13~16小時以上的光照,而育肥的雞、豬則對光照要求不嚴。③風。夏季高溫時,一定量的風速能促進畜禽食慾,提高產量:冬季低溫時颳風則會加大畜體的熱量消耗,降低飼料利用率,加重凍害。
氣象條件與畜禽引種
畜禽良種只有在適宜的氣候環境條件下才能充分發揮優勢。因此從外地引種時既要掌握所引進畜禽的生物學特性,又要根據農業氣候相似原則分析原產地與引入地區的氣候異同,以提高成功率。在相近的農業氣候區域間引種時,由較溫暖地區引入較寒冷地區宜在夏季進行;反之,則宜在冬季進行,這樣畜禽可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氣象條件與畜禽疾病
很多畜禽疾病的發生與天氣、氣候條件有關,因而有地區性和季節性。當天氣變化超越畜禽適應範圍時就會出現病理反應,引起或誘發疾病。陰暗潮濕的環境還會促使病菌繁殖,導致疾病發生;濕度太小則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氣象條件與牧草、放牧 飼料作物和牧草的分布、生長狀況、產量高低和質量優劣都與氣象條件有關。天然草場的產草量主要受降水的影響,因而鮮草生產的地區分布大體與年降水量等值線趨勢一致。青草期的長短受溫度條件支配,一般當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 5℃時,牧草返青生長,日平均氣溫降至0℃時,牧草枯黃。中國牧區由於氣候的原因,一年中牧草的單位面積產量以秋季為高,夏、冬、春季依次遞減。這是有些地區放牧家畜“夏壯、秋肥、冬瘦、春死”的重要原因。冬季有一定厚度的積雪覆蓋,有利於牧草越冬,但積雪過深和時間太長,會使牲畜無法採食。
氣象條件對放牧的影響主要是由於不同地形條件下的小氣候有差別。如有的地區因地形氣候的差異而一年四季有不同的牧場,從春季開始,隨著氣溫的上升,放牧地逐漸由平地向高山轉移;到秋季又隨著氣溫下降,逐漸由高山轉向山麓或平灘放牧。冬季牧場以選擇背風向陽處為宜。夏季由於中午高溫,宜在一早一晚兩頭放牧,冬季則應晚出早歸以避風寒。
氣象條件與舍飼
在選擇畜禽舍的立地條件和建築結構時,考慮為畜禽創造冬暖夏涼的小氣候條件十分重要。寒冷地區的畜舍宜建在避風向陽的地方。炎熱多雨地區則宜選在高燥通風之處。在管理上,應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調節飼養密度。寒冷季節應注意防風防潮;高溫季節則應注意通風換氣(見畜舍小氣候)。
畜牧氣候區劃
是以放牧家畜為對象的專業氣候區劃。放牧家畜的生存有賴於牧草,而牧草的豐歉和家畜生長發育的本身又受環境因子、主要是水熱狀況的影響。根據家畜對不同氣候的適應程度和各類草場所要求的氣候條件,可採用一定的指標,將大範圍的牧區劃分為若干牧業氣候區。畜牧氣候區劃應對畜牧業生產有明確的指導意義,並體現畜牧業的氣候相似原則。但氣候條件與家畜、牧草之間的關係難以用單一的氣候指標反映,故一般在劃區時既採用定量指標,又輔以綜合分析。中國的畜牧氣候區劃主要採用水熱因子疊加法,取大同、略小異,將相近類型合併成區。首先劃定農區和牧區的界線;然後根據一地的水熱條件確定起主導作用的因子並以此作為一級指標(濕潤度或積溫);在水分和熱量條件基本一致的區域內,再相應地用積溫或濕潤度作為二級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