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452畝(其中水田2500畝,旱地952畝),人均耕地1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53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8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7.7畝,主要種植蘋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5畝,其中養殖面積15畝;荒山荒地732畝。有銅礦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739戶通自來水,有96戶飲用井水,有82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98%)。有834戶通電,有 7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0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4%和95.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7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83戶(分別占總數的56.5%和45.9%)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0公里,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30輛,拖拉機12輛,機車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319畝,有效灌溉率為96.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63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5戶;無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6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3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2萬元,占總收入的25.3%;畜牧業收入55萬元,占總收入的9.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217頭);漁業收入37萬元,占總收入的6.2%;林業收入61萬元,占總收入的10.1%;第二、三產業收入159萬元,占總收入的26.5%;工資性收入136萬元,占總收入的22.6%。農民人均純收入173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25人(占勞動力的32%),在省內務工210人,到省外務工4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34戶,共鄉村人口3249人,其中男性1650人,女性1599人。其中農業人口3229人,勞動力1637人。該村以白族、納西族為主,其中白族1716人,納西族1462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79人,參合率91.7%;享受低保9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該村距離鄉衛生院5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833戶,占農戶總數的99.9%。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水利基礎設施滯後;村委會沒有衛生室,百姓看病不方便;人畜飲水不規範,不衛生;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少。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稻田魚產業1500畝;養殖母豬及商品豬4500頭,黃牛860頭,山羊1500隻;每年轉移剩餘勞動力15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1730元增加到2500元。
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交通不便,不能長年通車、連人都不能行走。。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在現有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大牲畜及經濟林果。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1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19.0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烤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甸頭中學,中學生就讀到散旦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0公里,距離中學13.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10人,中學生51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1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49.3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5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8.00萬元,有固定資產32.4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4個,黨員總數58人,黨員中男黨員48人,女黨員10人。 團員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