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別稱:俄托克病、阿多福病、耳下腺炎、鱉赤斑病
- 中醫病名:甲魚紅脖子病
- 常見發病部位:甲魚頸部
- 常見病因:飼養環境差、水質惡化,由產氣單胞桿菌引起的傳染性疾病
- 常見症狀:脖頸粗大發紅有周身水腫,同時還伴有紅班,腐皮等,
- 傳染性:急性暴發的細菌性傳染
- 傳播途徑:水質污染傳播
病原,症狀,細菌分離簽定結果,流行情況,治療用藥,預防方法,
病原
該病原較複雜,主要是嗜水氣單胞菌及遲緩愛德華氏菌野生型等革蘭氏陰性桿菌。投餵不新鮮的飼料、飼料營養成分單一、養殖環境惡劣或發生劇烈變化,或從外地引入帶病的親、幼甲魚,均可導致該病的發生。
症狀
病鱉的體表及內臟各器官組織充血、出血,口及鼻孔流血水,全身腫脹,有的頸部不能縮入,眼失明,腹腔內有腹水。
細菌分離簽定結果
發病鱉底板出血,部分有穿孔,解剖後肝臟腫大、出血。從肝臟中分離的細菌,28h內形成光滑、濕潤、半透明的菌落,菌落直徑1~2mm,取菌落與嗜水氣單胞菌抗血清做玻板凝集試驗,呈陽性反應,證實發病鱉系嗜水氣單胞菌致死。
流行情況
全國養鱉地區均有發生,尤以溫室養鱉為嚴重,自稚鱉至親鱉均受害,死亡率高。
治療用藥
(最新治療方案)新肥素 325對嗜水氣單胞菌有很高的敏感性,其最低抑菌濃度(MIC為0.1µg∕mL。)
或者:
1、每隔1~2天,全池遍灑濃度為0.3~0.5毫克/千克的三氯異氰脲酸,共灑1~3次。
2、每100千克鱉用15克“治鱉靈1號”,或20克土黴素,或20克青黴素拌餌投喂,每天投餵2次,連餵5~7天。
3、按每千克20萬國際單位的劑量肌注鏈黴素後,放入濃度為0.75%的土黴素水溶液中浸洗30分鐘;或腹腔注射同樣劑量後,放入濃度為0.003%的呋喃唑酮溶液中浸洗40分鐘,治癒率達96%~100%。
4、失去食慾的重病鱉,在體表病灶處塗“治鱉靈1號”,同時後退肌肉或腹腔注射“治鱉靈2號”。
5、外潑含氯消毒藥1~3次,每次間隔1~2天,每千克飼料中加鱉治靈1號6~10克拌勻後投喂,每天投餵2次,連餵5~7天。已失去食慾的重病鱉,可在體表病灶處塗鱉治靈1號,同時在後腿肌肉或腹腔注射鱉治靈2號,每千克鱉注射3毫升並隔離飼養。嚴重的病鱉在注射3天后尚未痊癒的,可再注射一次。治癒後隔2天灑一次生石灰,將水調成弱鹼性。再隔2天潑多福可樂和玉壘菌。
預防方法
1、放鱉前,每立方米水體潑灑3千克生石灰;或潑灑漂白粉,使池水呈0.15毫克/千克,徹底清塘。
2、鱉種下池前用濃度為1%~3%的鹽水,或5~10毫克/千克的漂白粉精,或10~30毫克/千克的高錳酸鉀水溶液藥浴10~30分鐘;
3、活餌料洗淨後用5%鹽水浸洗5分鐘,或用濃度為20毫克/千克的痢特靈浸泡15分鐘。食場定期潑灑漂白粉進行消毒。
4、疾病流行季節,全池潑灑1次濃度為0.4毫克/千克的三氯異氰脲酸,並內服下列治療藥“治鱉靈1號”或“治鱉靈2號”3天,藥量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