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春秋》是一部由漢字文明傳承傳播與教育研究中心為紀念甲骨文發現一百二十周年而編著的書籍,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甲骨春秋
- 作者:漢字文明傳承傳播與教育研究中心、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19年9月
- 頁數:208 頁
- 定價:498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100178075
《甲骨春秋》是一部由漢字文明傳承傳播與教育研究中心為紀念甲骨文發現一百二十周年而編著的書籍,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
《甲骨春秋》是一部由漢字文明傳承傳播與教育研究中心為紀念甲骨文發現一百二十周年而編著的書籍,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內容簡介書稿內容主要包括甲骨文的發現與收藏、甲骨文的著錄與研究、研究甲骨文的著名人物與專家學者、與甲骨文有關...
甲骨春秋 《甲骨春秋》是湖南教育電視台製作的紀錄片。入選《2020年第一季度優秀國產紀錄片推薦目錄》。
商朝有甲骨文,西周有甲骨文,夏朝有甲骨文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夏朝有沒有文字。文字來源 [一]文字產生於商朝後期嗎 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有,唐蘭在《中國文字學》一書中,曾說:‘歷史是文字很發展以後才能產生的。中國...
(二)甲骨文書法的藝術趣味 1.天雨粟,鬼夜哭 2.契刻與書寫 3.神人之際 4.從刀向筆的轉化 二、金文 (一)西周金文:宗法制度與天子權威 1.天上人間 2.西周金文分期與書風轉變 3.金石味 4.死而復生的金文書法 (二)春秋...
甲骨文的“上”字,長橫(或曲線)表示基準線,短橫在基準線之上,作為指事符號,表示位置在上的意思。金文略同甲骨文。春秋文字作“二”,或在上添加一豎筆作“上”,為隸書所本。戰國文字形體較為複雜,大多數仍沿用春秋文字作“...
秋(拼音:qiū)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秋的古字形像蟋蟀或蝗蟲,甲骨文中假借為“秋季”。從天文曆法上說,秋是一年四季中夏後冬前的季節。秋天是個谷熟、收成之季,所以“秋”又被引申出收穫...
記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統一。戰國時期占有絕對比重,不記載前代舊事。有人認為劉向選取了具有特殊意義的起止時間。由於曾歷經包括宋、元、明多個朝代或大或小的修補,加之傳抄和翻刻時的錯訛。現存版本與最初版本差別可能很大...
”金文(圖2)、篆文(圖7)承續甲骨文字形。春秋戰國以後,“一”字又可寫作“弌”(圖9)或“弌”(圖10),累增“弋”或“戈”旁,是一種繁化寫法。後世這種繁化寫法均被廢棄。詳細釋義 (參考資料:)變調提示 單用或在...
考(拼音:kǎo)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考和老是同一個字,均像一老人舉杖之形。考字用為年老之義,從商代經西周一直延用至於春秋戰國時代。先秦時“考”常用作對父親的稱呼,可以指在世的,也...
春秋時期,金文“春”(圖B)字的形體,和甲骨文便大大不同了。三個“木”已變為兩個芽苗(見圖F即“草”字頭)“屯”也變為圖(H)形,因此,金文的“春”以“艸”、“日”表意,以“屯”表音,還是個形聲字。秦代的...
此字始見於商朝甲骨文。商朝文字有兩種寫法,第一種文字像一個人形左側站立身披鎧甲(圖1)。第二種則像一個面朝右側站立的人,腿部的前後四點是表示護身的鐵甲。春秋和戰國的文字繼承商朝字形,不過其甲衣已成為前後兩片了。《說文...
春秋時代“公”是諸侯的通稱。《爾雅·釋詁上》:“公,君也。”由平分義引申出公共、共同義。甲骨文中有“公宮”之稱,即指公共之宮。詳細釋義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平分也。從八從厶。八猶背也。韓非曰:背厶為公。古紅切 ...
因(拼音:yīn)是漢語一級通用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因的古字形像躺在蓆子上,後引申為憑藉,依靠。由憑藉,依靠引申為沿襲,承接。由沿襲,承接引申為緣由,緣故。由緣由,緣故引申為表示緣由。(基本信息欄參考...
甲骨卜辭、古本《竹書紀年》等早期文獻均稱這個朝代為“商”,《尚書》《史記》等文獻稱呼商朝為“殷”,這兩種稱呼並見於先秦的文獻中。元明時代的今本《竹書紀年》等文獻稱它為“殷商” [22]。在先秦文獻中,《尚書·召誥》用“大...
元(拼音:yuán)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頭部突出的側立的人形,本義即人頭。頭位居人體最高處,因此引申表示首要的、第一的。也用來表示天地萬物的本源,含有根本的意思。“元...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熔成塊狀的兩塊金屬,應是“鋁(不是金屬元素之鋁)”的本字;一說,像兩塊脊椎骨的樣子,本義是脊骨。中國古代音樂有十二律,六個低音稱“律”,六個高音稱“呂”。“呂”也是春秋初期的一個...
從古文字材料看,“仁”字最早出現在春秋晚期的侯馬盟書中。過去曾一度認為甲骨文已有“仁”字,後經學者考辨,是誤識。在春秋戰國文字中,“仁”字的形體,一種從屍從二,是《說文》古文“圖6”的形體來源;另一種從心千聲,是...
侯(拼音:hóu),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最早見於甲骨文。本義是指古代射禮所用的射布,古代群居,能為眾射獸除害者則以為長,故引申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又特指君主,又可指諸侯,後又泛指達官貴人。(基本信息欄來源:)字...
鑒(拼音:jiàn)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鑒”的古字寫作“監”。“監”始見於甲骨文,其字形像人俯首在盛水的器皿里照臉。後來“監”常用於監視之義,大約到春秋時加“金”旁成為“鑒”,指映照的工具——盛了水...
商代甲骨文上部“屮”形是禾苗,下部是“田”,整個字像田地上生長著蔬菜(圖1),是“圃”的初文。金文(圖2、3)與此大同。從春秋開始,下面的“田”形漸漸訛變作“用”(圖4),上面的蔬菜形先是彎曲成圖5的形狀,進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