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鈣化

甲狀腺鈣化

鈣化是甲狀腺病變最常見的影像徵象之一,占良性病變的15.7%~38.7%,占惡性病變的49.6%~78.8%。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甲狀腺鈣化
  • 發病部位:甲狀腺結節
  • 主要症狀:甲狀腺體上發現單個或多個,起病急,有發熱、咽痛,結節與周圍甲狀腺組織分界清楚,起病與發展過程緩慢,早期無明顯自覺症狀,等等
  • 主要病因:鈣沉積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類型:粗大鈣化,微小鈣化
病因及常見疾病,鑑別診斷,檢查,

病因及常見疾病

鈣化的發生機制現如今仍有爭議。過去認為是由於乳頭狀結構的基底層增厚,繼發血管內血栓形成、鈣化和腫瘤細胞壞死,或是由於淋巴管內腫瘤栓子發生壞死和鈣化等因素所致,從而出現超聲檢查上所顯示的粗鈣化或周邊鈣化。然而這些理論無法解釋鈣化在非乳頭狀腫瘤中是如何形成的(如腦膜瘤),也不能解釋胞質內砂粒體的成因。因此,其他理論認為間質結構玻璃樣變性繼而發生鈣化,或類似於漿液性腫瘤中的納米細菌形成砂粒體的核心。

鑑別診斷

甲狀腺鈣化是甲狀腺疾病診斷的重要指標,當甲狀腺結節出現鈣化現象時,既可以引起甲狀腺惡性腫瘤,也可以引發甲狀腺良性疾病,但相較於良性疾病,惡性腫瘤發生鈣化的可能性更大。由於癌細胞快速繁殖,腫瘤中血管與纖維組織增生易出現鈣鹽沉積引起結節鈣化,此外腫瘤本身也會分泌一些物質比如糖蛋白、黏多糖等引起結節鈣化。因此,甲狀腺惡性腫瘤結節發生鈣化的可能性非常大。

檢查

根據組織學特徵,甲狀腺病變中的鈣化分為砂粒體、間質鈣化和骨化。砂粒體是最受關注的鈣化類型,存在於近50%的乳頭狀癌中,而少見於其他型甲狀腺癌,甲狀腺良性病變中更是極為罕見。砂粒體是一種直徑為50~70μm的同心圓分層狀的結構,狀如散砂,切面呈洋蔥樣,多與腫瘤細胞伴行,常見於乳頭纖維軸心、纖維性間質和實性腫瘤細胞巢之間。
間質鈣化形態多樣,可表現為規則或不規則的顆粒狀、團塊狀、環狀、弧狀或線狀,骨化是在間質鈣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兩者在影像上無法分辨,其組織學成分與正常骨相似。環形鈣化是間質鈣化的典型表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