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口,因該自然村地處峽谷口,故取其諧音命名為甲口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甲口
- 所在區域:福建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Jiǎkǒu
甲口,因該自然村地處峽谷口,故取其諧音命名為甲口的地名。
甲口,因該自然村地處峽谷口,故取其諧音命名為甲口的地名。地名含義甲口,為“峽口”之諧音,指峽谷口;甲口自然村,即村民於峽谷口定居形成的鄉村小聚落。歷史沿革始建於1983年,由黃家地部分村民遷入建村。1...
甲口 甲口位於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羅坊鄉橋頭村東部,為農村居民點。地名信息 以所在地理位置命名。因該自然村位於橋頭出口處,故名。始建於明朝時期,名稱沿用至今。
《甲口玩月》是宋代詩人劉學箕創作的詩作。作品原文 山頭團團上明月,偏與行人照離別。月華只是尋常明,照人離愁愁思盈。千古萬古是個月,如何有愁有歡悅。君將此理細推尋,悲歡原自由人心。作者簡介 劉學箕: 宋建寧崇安人,字習之。劉子翬孫。終身未仕,年未五十居於南山之下,自號種春子。家饒池館,有...
甲口宅村是浙江省金華磐安縣雙溪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位於縣城東北方向,距鄉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共有農戶55戶,155人,07年人均收入4016元。甲口宅以山地丘陵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村景色秀麗,民風淳樸,六保溪溪流喘喘。近幾年,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村內社會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開展了村內防洪...
山甲口村 山甲口村,201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根據三牲口諧音演變成山甲口。歷史沿革 1955年設大圩區,為山甲口大隊。1984年撤區並鄉,復為大圩鄉,為山甲口村,2016年,因行政區劃調整調整廢止使用。
上甲口村,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萬江街道西南部,距街道辦事處5.6千米,面積0.12平方千米。相鄰自然村有皇村前村、大樹等村、登龍橋村、楊屋村。南宋嘉定三年(1210年),黃姓族人遷此地立村。因建村於河涌滘口,而取名“上滘口”,後改稱上甲口村。歷史沿革 宋、元朝,屬東莞縣。明朝至清初,屬延福鄉;清末,...
口甲 口甲是2005年公布的海峽兩岸動物學名詞。 公布時間 2005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審定布的海峽兩岸動物學名詞。出處 《海峽兩岸動物學名詞》。
可以紅燒、家常燉或砂鍋清蒸。清蒸甲甲(嘎魚)其中清蒸甲甲(嘎魚)味道更為鮮美,沒有過多的油膩感覺。鮮嫩的魚肉入口即化、回味悠長,濃濃的湯汁呷上一口,那感覺甭提多有滋味了!1991年相聲演員李金斗率北京曲藝團來白洋淀演出,曾在白洋淀安新“腦袋祥飯店”連吃三份砂鍋清蒸甲甲(嘎魚),對其讚不絕口。
石甲口 石甲口是貴州省的地名,以地形命名。地名含義 該地岩石偏大。歷史沿革 始建於解放前,1991年並村時停止使 用。
甲(拼音:jiǎ)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4]。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一說像動物護身的硬殼,一說像古代將士作戰時穿的鎧甲。“甲”在商代多用作先公上甲的專名以及天干的第一位。甲後來也指籽實的外殼,植物的種皮等,又指人手指和腳趾上的角質硬殼。甲由鎧甲引申代指披鎧甲的士兵...
甲坊,拼音jiǎ fāng,漢語詞語,是指古時製造鎧甲的作坊;甲坊署。解釋 1、古時製造鎧甲的作坊。2、指甲坊署。出處 《北史·王峻傳》:“詔決鞭一百,除名配甲坊,蠲其家口。”《資治通鑑·梁元帝承聖三年》:“帝怒,於是裴(盧裴)庶(李庶)及尚書郎中王松年皆坐謗史,鞭二百,配甲坊。” 胡三省...
高甲戲,是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地方傳統戲劇,是閩南語系的傳統地方戲劇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高甲戲又名“戈甲戲”、“九角戲”、“大班”、“土班”,發祥地為福建泉州,發源於明末清初閩南農村流行的一種裝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遊行;高甲戲的傳統劇目有九百多個,而演出劇目則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