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燁(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田燁(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田燁,女,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專業博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田燁
  • 外文名:Tian Ye
  • 民族:漢
  • 職業: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北京師範大學
  • 主要成就: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專業博士
基本信息,個人簡介,研究方向,論文著作,

基本信息

田燁
職稱:研究員
研究方向:線粒體和衰老

個人簡介

田燁 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05年獲北京師範大學生物技術專業學士學位,2010年畢業於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NIBS),獲北京師範大學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專業博士學位。2010-2016年先後在美國Salk研究所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從事博士後研究。

研究方向

在發育和衰老的生物進程中,不同組織和細胞內的線粒體根據不同的生理需求來調節各自的線粒體蛋白質組。與此同時,環境因素以及疾病相關因子也會影響不同細胞內的線粒體功能。這些不同的刺激因子會誘導線粒體產生應激反應,從而協助受到威脅的細胞保護自己的線粒體受到進一步的損傷以及修復已經受到損傷的線粒體。我們所關注的可以修複線粒體的信號通路是調控線粒體內部蛋白質組內穩態的應激反應通路,叫做線粒體未摺疊蛋白應激反應(UPRmt)。
在特定發育過程中,輕微的損傷線粒體會激活線粒體應激反應通路 UPRmt。有趣的是,UPRmt的激活可以延長一些動物的生存周期,其中包括模式動物秀麗線蟲。更重要的是,當線粒體損傷發生在特定的組織,以及特定的發育時期是可以被其他的組織所感知,進而激活未受到線粒體損傷的組織內的線粒體應激反應通路,從而達到整個機體共同抵禦線粒體損傷的目的。這種應激反應也是會產生記憶的,可以將影響力維持到發育後期以及成熟之後,最終反而起到了延長壽命的功效。
已經線上蟲中建立了這樣的模型,線上蟲的神經細胞內誘導線粒體損傷,不僅會在神經組織內引起線粒體應激反應,與此同時,這一信號通路會通過一種細胞非自主的傳導方式,將線粒體損傷的信息傳遞給周邊組織。這種組織間關於線粒體損傷的細胞信號傳導的分子生物學機制還未被解釋。我們的目標是找到參與傳導的信號分子,研究信號分子是怎樣產生,又是通過怎樣的模式將信息轉遞給遠端組織和器官的。
另一個研究方向是關於線粒體應激反應的表觀遺傳學調控機制。人類在發育早期受到的各種影響,包括營養充足與否等等,會很大程度的影響成年以後的健康狀況。相似的,線上蟲中,我們發現在發育過程中所經歷的線粒體損傷可以通過表觀遺傳的調控方式產生長久的影響,將應激反應的影響維持到成蟲以後。我們的目標是建立不同的動物模型來研究發育早期的各種環境因素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影響線粒體的功能,又是怎樣進一步將這種影響記憶下來,維持到成熟之後,同時我們希望研究這種記憶對於壽命和疾病發生機率的影響,尤其是衰老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論文著作

Berendzen, K.M., Durieux, J., Shao, L.-W., Tian, Y., Kim, H., Wolff, S., Liu, Y., and Dillin, A. (2016). Neuroendocrine Coordination of Mitochondrial Stress Signaling and Proteostasis
Tian, Y., Merkwirth, C., and Dillin, A. (2016). Mitochondrial UPR: A Double-Edged Sword
Tian, Y., Garcia, G., Bian, Q., Steffen, K., Joe, Larry., Wolff, S., Meyer, B.J., and Dillin, A. (2016) Mitochondrial stress induces chromatin reorganization to promote longevity and UPRmt
Russell, R.C., Tian, Y., Yuan, H., Park, H.W., Chang, Y.-Y., Kim, J., Kim, H., Neufeld, T.P., Dillin, A., and Guan, K.-L. (2013). ULK1 induces autophagy by phosphorylating Beclin-1 and activating VPS34 lipid kinase
Tian, Y*., Li, Z*., Hu, W*., Ren, H*., Tian, E., Zhao, Y., Lu, Q., Huang, X., Yang, P., Li, X., et al. (2010a). C. elegans screen identifies autophagy genes specific to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Tian, Y., Ren, H., Zhao, Y., Lu, Q., Huang, X., Yang, P., and Zhang, H. (2010b). Four metazoan autophagy genes regulate cargo recognition, autophagosome formation and autolysosomal degradatio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