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田州古塔
- 地理位置:寧夏
-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 門票價格:免費
相關歷史,歷史傳說,發展變遷,
相關歷史
有史料記載,古代印度的佛教建築——塔,大約是在東漢時期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與中國本土樓閣相結合,逐漸形成了中國樓閣式塔,後來又演化出密檐式塔。從隋唐時期開始,塔作為統一譯名一直沿用到現在。 寧夏是我國現存佛塔最多的地區之一,在整個自治區境內幾乎各地都有風格迥異的古塔。
平羅--平虜之地
據《平羅縣誌》記載:平羅縣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時期,居戎狄部落遊牧之沃野,水草豐美。秦及西漢初屬北地郡富平縣。漢武帝時在今縣境下廟鄉暖泉村設廉縣。東漢、兩晉時縣境為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控制。南北朝及隋時屬靈武郡。唐屬靈州都督府,朔方節度使管轄。唐先天二年(713年),在今縣境姚伏鎮置定遠城。唐景福二年(893年)升為警州。北宋、西夏時屬中興府(今銀川市)。元、明時屬寧夏府、寧夏衛轄。明嘉靖(1551年)時,設平虜守御千戶所。清初沿襲明代衛所制,雍正二年改置平虜所為平羅縣,屬甘肅省寧夏府。
平羅縣正史建縣制始於清雍正二年(1724年)。據平羅縣文化局工作人員介紹,平羅縣在歷史上因為長期處於邊域戰火之中,史料中也有多出關於邊民叛亂及朝廷平叛的記載,古有這個名稱,平羅即為平虜之轉音。
蒼茫之地—田州古塔
據史料記載,佛教傳至寧夏約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之後歷朝各代在寧夏都修建過寺廟和佛塔。西夏時期寧夏境內建造的佛塔最多,而保留至今的只是其中的少數。寧夏現存古塔從類型上劃分有樓閣式、密檐式和喇嘛塔;從塔體組合上劃分有單塔、雙塔和群塔;從塔體形狀平面上分有方形塔、圓形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等,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形制各異。
田州塔,俗稱姚伏塔,傲然聳立在姚伏鎮東1公里處,距平羅縣城20公里,它巍峨挺拔,古樸典雅,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已成為銀北地區重要的旅遊景點。田州塔門楣題為“田州古塔”。田州塔是一座平面呈六角形,八層樓閣式磚塔。建立在高4米,南北長70米,東西寬40米的台基上,高約38米,塔頂呈六邊覆斗狀,塔底直徑為7.5米。
田州古塔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低層南北門牆上都有對聯,其中南門上對聯為:一柱撐天東帶黃河明獻瑞 孤標拔地西屏蘭岳秀爭輝。
北門對聯為:凌霄矗莊嚴陟處仰窺覺路 沖漢饒色相登來俯視迷津。
兩幅對聯對仗工整,氣勢磅礴,精練而準確地描繪出田州塔拔地而起,力擎蒼天的氣勢和東以黃河為帶、西以賀蘭為屏、闊大雄宏的意境。再加上那雋秀有力的書法,令人難忘。
追溯歷史
據平羅縣誌等史料記載,田州塔始建時間可能在西夏時期。
田州塔之所以稱田州塔,是因為它坐落在古田州。經歷了千餘年的歷史風雨的田州塔,可謂閱盡人世滄桑。既名田州塔,必與“田州”之名有關。
《嘉靖寧夏新志》載:“定遠鎮……宋為威遠軍偽夏西夏改為定州俗為田州。”
《讀史方輿紀要》卷六十二載:“田州城在鎮(指明代寧夏總鎮,即今銀川市)北六十里,西夏所置,蒙古廢。”
《平羅紀略》載:“唐定遠城……唐朔方城,宋威遠軍,夏改定州,俗稱田州。”
據有關專家考證,古代田州就是唐代定遠城,西夏定州城的俗稱。唐代、西夏皆為佛教盛行之期,曾大興土木修廟建塔。田州是唐、夏時期的名稱,塔以此為名,由此證明田州古塔是唐或西夏時期所創建。但在平羅及寧夏的相關文史資料中,關於田州塔的具體建築時間,目前並沒有找到較為可信的史料,考證工作只能等以後的考古發現了
歷史傳說
據《平羅史話》記載:相傳很早以前,生活在平羅縣的人們是從陝西大槐樹下搬遷到寧夏來的。那時候,傳說銀北有三個妖怪出沒的地方:一個是“黑龍溝”,在現在的平羅縣寶豐鎮新勝村;一個是“蛟龍口”,在今惠農區西永固鄉燕窩池村;另一個是“白虎洞”,也叫“白龍洞”,是賀蘭山山腰上的一個天然大洞穴。
這三個地方都是妖精出沒之地,三妖精常常傷人害畜,逼得百姓沒法生活。那時,“黑龍溝”的黑龍,白天藏在水溝裡面,一到夜晚就出來,看見人畜就抓走了;“蛟龍口”的蛟龍更是無惡不作,它變成一條巨蟒,也生吞活吃人畜;“白虎洞”的白虎,一時颳大風,一時下冰雹,把莊稼砸得不成樣子。老百姓被害得缺吃少穿,放著土地沒法子種,逼得走投無路。
在南海有位善神,他聽說後很同情百姓們的遭遇,就想從萬里之外架起一座鎮妖塔,遷到賀蘭山北端的武當山上,作為鎮妖寶塔降服三妖,給百姓解除災禍。鎮妖寶塔從南向北而來,走了九九八十一天,才到了平羅的姚伏堡。到姚伏堡正是五更天,寶塔落了落塔身,問一位正在借著月光犁田的農夫:“大哥,到北武當廟怎么個走法?還有多遠?”犁田人抬頭一瞧,只見一個高大的黑漢子,象個巨塔似地站在他的面前向他招呼,他回答說:“一直向西北,還遠著呢,看你又黑又粗又高,長得像個半截子塔一樣。”說罷,他以為這塔是妖精,用足力氣,攔腰就是一鞭子,只聽“咔嚓”一聲巨響,這一鞭子正好抽到塔身上,黑塔一下子被抽成兩截。一截“唰”地向南飛去落在了王澄堡,這是塔底子,人稱王澄堡塔。落到原地的是塔尖子,這地方正好屬於古田州,塔因地名而命名為田州古塔,也有人叫它姚伏堡塔。當地人說,自從這兩截塔落下,銀北的三妖精就再也不敢出來殘害百姓了。
發展變遷
在數百年的漫長歲月里,田州塔也曾飽經滄桑,經歷了大小百餘次地震。
清乾隆三年(1739年)農曆十一月二十四日平羅地區發生強烈地震,平羅縣城、寶豐縣城及古塔附近的新渠縣城,全部震毀,田州塔很難倖免。
今塔南門楣上刻有“田州古塔”的石匾上,有“乾隆四十八年六月維秀和尚募款重修”的字樣,說明現存的田州塔很可能是古塔震毀後又於1783年重修的。清同治年間,寧夏金積堡馬化龍反清,戰火延續到平羅,皇祗寺被燒,至光緒十五年(1889年)才重修。田洲塔所在的皇祗寺光緒年間重修擴建,寺院佛事活動重興。
從清末到50年代初先後由高僧上含下琮老和尚和上續下早老法師住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在皇祗寺建國小,1953年遷校時,將皇祗寺廂房拆走。
文化大革命中,寺院殿堂佛像被徹底拆毀,僅存田州塔。塔內外所有設施被洗劫一空,塔基座也被挖得僅離塔底層四周兩米寬,古塔已搖搖欲墜。
1975年6月15日,田州塔被定為平羅縣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縣人民政府撥款28000元。對田州塔進行了維修,重新墊起一座高4米、南北長45米、東西寬35米的台基,並以料石包砌,台基上裹砌了一米多高的青磚圍牆。塔內也鋪上了樓板。使古塔又完好地矗立在萬頃良田、千株美樹之中,吸引了眾多的遊客。
當代詩人,平羅秦中吟曾有詩句贊曰:
遙對蘭山沐雪寒,雷轟電霹獨安然。滄桑閱盡迎春色,利劍磨成向春天。
1985年田州塔再次被定為平羅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石嘴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