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奏鳴曲

田園奏鳴曲

田園奏鳴曲是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排序第15首鋼琴曲。全曲情緒平穩,溫和平實,明朗閒事,充滿了一種幸福感。貝多芬稱自己這首作品為大奏鳴曲,標題田園與這首奏鳴曲的內容與形式較為吻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田園奏鳴曲
  • 演奏者:貝多芬
  • 出自:貝多芬鋼琴奏鳴曲
  • 類型:D大調
  • 創作時間:1801年
創作背景,評價,

創作背景

田園奏鳴曲,D大調,0p.28,32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中排序第15。這首奏鳴曲創作於1801年,這是貝多芬自己寫在原稿中的年代,而其原始的構想開始於何時,就不得而知了。在這一年中,貝多芬寫了許多革新的作品,它的作品又大多是形態性的。這首奏鳴曲以《田園》名稱之後,廣為人們所知和採納了,但在貝多芬的原譜上是沒有的,也不是貝多芬自己寫上的,是在漢堡的克拉茲版上得到了《田園奏鳴曲》的稱號,很可能是漢堡的出版商克拉茲附加上去的。據考證,因為當時非常盛行把音樂作品加上田園的要素,而這首奏鳴曲恰好在人們的想像中喚起了對和平的鄉村、大自然景象的記憶。貝多芬並不是只顧把自己的主觀情懷注入作品中,而是很用心地為每一首作品塑造出獨特的表現世界,給予永恆的獨特形象,這種作法就是他畢生的努力目標,也是為何他的作品獨具說服力的秘密。《田園》的名稱和本奏鳴曲的音樂性質並無矛盾,如歌的第一樂章、優雅的第二樂章都是田園風格的,田園牧歌詩般的最後迴旋曲及其低音都與田園的音樂類型很相近、很有共同點,全曲的情緒平穩、溫和平實、明朗閒適,充滿了一種幸福感。貝多芬自己稱這部作品為“大奏鳴曲”,標題的《田園》與這首奏鳴曲的內容和形式是比較吻合的,也完全符合奏鳴曲的音樂特性。
這首奏鳴曲於1802年8月14日由維也納美術工業社首次出版,是呈獻給維也納猶太族著名的啟蒙作家、維也納美術院常任秘書約瑟夫·埃德倫·馮·宗南費爾斯男爵。這位維也納文壇的名士是有名的啟蒙文學家,曾經給予格魯克、莫扎特很大的幫助,但與貝多芬並沒有很深的交往,呈獻的理由可能是貝多芬對這位元老大力推行啟蒙運動,倡導人道的活動表示好感或許為其書闡述的自由思想所感動,因此把作品呈獻給他。

評價

在這首奏鳴曲中沒有發現什麼革新的、創造性的要素,但最傑出的是貝多芬第一次在各樂章中採用了統一的主題素材,確立了自己的中期作風,表現出蒼勁有力的世界。曲體結構再度又回到保守的、常規的古典奏嗚曲巾的四個樂章樣式中去,作品的形式順應了貝多芬當時平穩的心境狀態,展開了內心體驗的寬廣世界,深刻地觸及了人們的感情深處。這部作品大膽地面向人類說話,深切地表達了關於人類集體的要求,同時也反映了貝多芬通常喜愛的感情上的極端,在極其強烈的心潮起伏後,貝多芬急切需要心靈上得到喘息。羅曼·羅蘭曾指出:這首奏鳴曲是“所有奏鳴曲中較少激情的一首,是幸福的,充滿了陽光。”是貝多芬最“清澈的小河”之一,並稱它為:“田園中逍遙自在的散步……沒有一點兒激情的特徵。”蘭茲稱這部作品為“田園詩”。那蓋爾寫道:奏鳴曲其中有“貝多芬在鄉間生活帶來的寧靜,從容不迫的印象。”十分明顯,《田園奏鳴曲》形象的客觀特性很容易使人想起《田園交響曲》。
如果說在第一樂章中主要是抒情地觀察大自然,第二樂章接觸到民間與鄉間生活,但仍伴隨著個人的不安感情的表達,第三樂章客觀因素得到了勝利,而第四樂章是作了形象的總結。貝多芬正是在努力地尋找更完整、更樸素、更嚴格的風格,在本能地不同中尋求統一和自信力的個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